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431.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 concept of quality risk in outsourcing. Recent trends in outsourcing extend a contract manufacturer's (CM's) responsibility to several functional areas, such a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design in addition to manufacturing. This trend enables an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OEM) to focus on sales and pricing of its product. However, increasing CM responsibilities also suggest that the OEM's product quality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its CM. We identify two factors that cause quality risk in this outsourcing relationship. First, the CM and the OEM may not be able to contract on quality; second, the OEM may not know the cost of quality to the CM. We characterize the effects of these two quality risk factors on the firms' profits and on the resulting product quality. We determine how the OEM's pricing strategy affects quality risk. We show, for example, that the effect of noncontractible quality is higher than the effect of private quality cost information when the OEM sets the sales price after observing the product's quality. We also show that committing to a sales price mitigates the adverse effect of quality risk. To obtain these results, we develop and analyze a three‐stage decision model. This model is also used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rec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n profits and product quality. For example, we provide a decision tree that an OEM can use in deciding whether to invest in an enterprise‐wid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that enables accounting of quality‐related activities across the supply chain. © 2009 Wiley Periodical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2009  相似文献   
432.
通过对不同功率白炽灯引燃100%棉质材料的研究,分析了白炽灯引燃棉质材料引发火灾的危险性。利用半导体点温计分别对不同功率白炽灯表面及棉布的温度进行记录,根据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可燃物被引燃情况,分析了不同功率白炽灯对棉布的引燃性能。  相似文献   
433.
对火灾风险评估在城市消防规划、消防绩效考评、火灾预测预警、火灾保险费率厘定、大型活动保卫、日常消防监管、应急预案制定以及消防工作汇报等方面的应用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今后普及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分析了提高评估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434.
三合一场所火灾危险性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三合一"场所火灾危险性的影响因素,应用模糊识别理论构建了"三合一"场所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模型和判断矩阵,并利用层次分析和多级模糊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某"三合一"场所火灾危险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对预防"三合一"场所火灾事故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35.
436.
为解决不确定条件下航空不安全事件量化分析的难题,基于随机和模糊理论对影响飞行安全的主客观变量进行了混合不确定描述,将难以用概率表示的主观变量处理成为隶属度λ水平截集上服从均匀分布的随机变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混合不确定条件下航空安全指标和数值计算方法,所提指标和方法能够简洁、直观、准确地反映航空安全水平。通过航空安全领域普遍采用的Bow-tie模型对轮胎爆破事件安全性指标和隶属度关系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将不确定变量控制在一定隶属度水平,能显著提高航空安全指标。  相似文献   
437.
本文基于Patentics数据库提供的数据,通过对智能引信安全控制技术领域的国内外专利进行检索及统计分析,从专利申请量、申请区域、国际专利分类技术构成和重点研发团队等方面对智能引信安全控制技术的专利态势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专利文献着重对重点研发团队的技术发展路线进行解读,进而为实现引信安全控制的智能化发展给出了意见和建议,如发展多功能小型化引信、高安全性自适应控制引信和高可靠性安全/毁伤协同智能引信等,以期为政府、企业及科研机构的决策提供参考,提高科技创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438.
雷电严重威胁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安全生产,因此加强该类企业的雷电防护工作十分重要。分析了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企业环境及雷击火灾隐患特点,对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企业建(构)筑物、露天装置区、供配电系统、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设计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439.
现代战场非线性趋势愈加明显,炮兵火力对敌我双方以及平民都可能造成毁伤。合理确定炮兵风险距离,控制对非敌人员的杀伤风险是炮兵火力运用的重要内容。提出了炮兵风险距离的概念,并给出了仿真计算方法。首先,给出了炮兵风险距离的概念,并解释了其仿真计算原理。然后,建立了蒙特卡洛仿真模型。最后,结合实例验证了仿真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40.
对火灾中建筑物的倒塌时间进行预测,从而提前发出报警信号,可以有效避免人员伤亡,减少财产损失。为了解决预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采用了基于图像相关匹配的非接触测量方法。介绍了这种方法的原理和实现过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中算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