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1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针对武器装备定型试验时如何把验前积累大量的先验信息科学合理利用,根据武器装备不同种类的验前信息,确定其分布类型并采用参数和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相容性检验,使经过预处理的验前信息能够为试验所用,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科学可行性。该方法对验前信息在武器装备试验及结果评定中的应用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2.
身管柔性化对火炮动力后坐试验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火炮动力后坐试验过程中身管变形对火炮后坐复进运动的影响,以某自行火炮火力部分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方法,构建了考虑身管柔性化的火力部分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该模型中,炮膛合力以样条函数的形式直接作用在炮口前端。通过仿真,对比火炮后坐部分最大后坐速度、最大后坐位移以及最大后坐速度时的后坐位移和时间的仿真值与实弹射击过程中的试验值,结果表明,采用冲击的方式进行火炮后坐模拟试验时,身管柔性特征对火炮后坐复进特性影响较小,也证明冲击式火炮后坐试验装置的研制可行性。  相似文献   
93.
为了解决某型导弹测控设备的单板检测问题,基于通用ATS平台,针对某型导弹发控设备的电路板测试原理进行了电路仿真,确定了测试策略,开发了检测适配器与软件,并完成了测试验证。  相似文献   
94.
设计了一种基于可互换虚拟仪器的机载导弹测试设备,分析了设备的软硬件结构,研究通过程序、配置文件管理硬件,使得更换硬件时测试程序改动程度最少,增强了测试设备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95.
本文在CADKEY绘图软件包的支持下,开发了加筋圆柱结构CAD系统—Hcadx.此系统通过菜单引导用户的操作,可用经验公式或解析法作轴压稳定分析,用罚函数法优化参数,可以在不退出Hcadx的情况下启动CADKEY,自动绘制设计草图。此草图经过适当地编辑、修改、便可成为工程中能接受的工作图纸。  相似文献   
96.
为研究导弹在视场角约束下的三维攻击时间控制问题,提出一种三维非线性滑模导引律。利用攻击时间误差设计滑模面,推导出三维形式的俯仰和偏航加速度指令;通过对所设计制导律进行简单修正,解决了零初始前置角引起的奇点问题;从数学上证明了该导引律的稳定性和收敛性,讨论了导引律相关参数的取值范围,分析了与纯比例导引法、解耦三维导引律之间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导引律能够在视场角约束条件下有效实现攻击时间增大或减小的控制;俯仰和偏航平面的耦合程度越强,该导引律控制能耗小的优势越为明显。  相似文献   
97.
The mechanical, thermal and ablation properties of carbon phenolic (C-Ph) composites (Type-I) rein-forced with different weight percentages of organo-modified montmorillonite (o-MMT) nanoclay have been studied experimentally. Ball milling was used to disperse different weight (wt) percentages (0, 1,2,4,6 wt.%) of nanoclay into phenolic resin. Viscosity changes to resin due to nanoclay was studied. On the other hand, nanoclay added phenolic matrix composites (Type-II) were prepared to study the dispersion of nanoclay in phenolic matrix by small angle X-ray scattering and thermal stability changes to the matrix by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er (TGA). This data was used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cal, thermal and ablation properties of Type-I composites. Inter laminar shear strength (ILSS), flexural strength and flexural modulus of Type I composites increased by about 29%, 12%and 7%respectively at 2 wt.% addition of nanoclay beyond which these properties decreased. This was attributed to reduced fiber volume fraction (%Vf) of Type-I composites due to nanoclay addition at such high loadings. Mass ablation rate of Type-I composites was evaluated using oxy acetylene torch test at low heat flux (125 W/cm2) and high heat flux levels (500 W/cm2). Mass ablation rates have increased at both flux levels marginally up to 2 wt.% addition of nanoclay beyond which it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is is in contrast to increased thermal stability observed for Type-I and Type-Ⅱ composites up to 2 wt.%addition of nanoclay. Increased ablation rates due to nanoclay addition was attributed to higher insulation effi-ciency of nanolcay, which accumulates more heat energy in limited area behind the ablation front and self-propagating ablation mechanisms triggered by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part of nanoclay.  相似文献   
98.
航天器测试网络是航天器自动化测试运行、测试数据监测分析等测试业务运行的信息通道,它的性能将极大影响航天器试验测试效率与试验数据的应用效能。针对传统航天器测试网络存在的物理独立部署、人工迁移、存在数据孤岛以及无法高效交换共享的不足,本文参考借鉴软件定义网络技术,设计了基于虚拟局域网及软件定义网络技术的软件定义航天器测试网络。该测试网络技术具备良好的软件重构、区域隔离、测试信息汇聚共享性能,能够通过软件重构,自动化迁移部署航天器测试网络;通过网络区域逻辑隔离,确保各航天器测试指令运行区域受控、安全;通过全局测试数据汇聚实现多航天器测试数据的交换共享,从而有效解决了航天器测试网络快速部署、测试指令安全运行与测试数据交换共享的问题,有力推动了装备试验数据工程的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99.
采用旋转编码器获得旋转角度信号,利用信号转接器提取电信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对火箭炮定向器的电动操瞄性能进行在线检测。研究表明,使用该检测系统既能离线检测以辅助安装电动操瞄系统,又能在线检测电动操瞄的各项性能指标,包括高低和方向各个限位点是否正确,各运动区域的速度是否正常。  相似文献   
100.
为有效检测电路板焊接质量与器件质量,实现高精度的故障定位,提出了基于边界扫描技术与功能测试技术的解决方案。在显示产品设计中,开展可测试性设计,形成完整的边界扫描测试链;针对VRAM器件特点,提出了基于DRAM的测试方法,并设计相应的测试模型。最终,实现了对电路板的边界扫描测试,快速完成了对显示器件质量与焊接质量的有效检测。边界扫描技术与功能测试的结合,可以扩展边界扫描技术的应用范围,实现了更高的测试覆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