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油品管输带电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油品管输带电问题为专题,参考大量国外文献,结合笔者近年的研究,以便于石油储运工程技术人员掌握、应用和研究为目的,阐明油流带电的原因是油品与管壁接触后产生双电层,油流带走扩散层中的电荷形成冲动电流;论述冲动电流大小与油品物性、管道结构、油流速度等因素的关系;指出金属管道接地可消除管壁电荷、防止电荷聚积,但不能导走油流里的电荷;说明绝缘管道的要害是管壁会聚积电荷,可能导致刷形放电和击穿放电,缩短管子寿命,危及管输安全。  相似文献   
52.
软件的可靠性是C ̄3I系统成败的关键之一,用规范和程序分离的办法设计软件,其可靠性无法得到保证。该文阐述了应研究形式化程序设计方法的意见,以及目前在这一领域尚存在的困难和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53.
本文利用静电信号高压电极自身作为传感器的屏蔽电极,使屏蔽深度与仪器灵敏度要求相一致,并使输入端接收的电荷量与被测电位成正比关系,而获得被测电位数值,提出“信号自屏蔽电荷耦合”原理,并从理论上和实验上论述了原理的正确性和先进性。利用此原理研制成ZPD-l型静电电位动态测试仪,该仪器与美制263型高速静电表、日本MH型人体静电电位仪等先进仪器相比,具有输入电阻高(>10~(14)Ω)、动态特性好,抗干扰能力强、高电压非线性失真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54.
面向众核处理器提出一种访存链路接口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验证平台,用于对处理器访存链路关键部件进行功能及可靠性测试。提出片上读写激励自动产生与检查机制、以太网接口硬件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协议栈和FPGA芯片间多通道并行链路三项关键技术并进行设计实现。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各项关键技术功能正确,不仅丰富了功能验证中随机激励产生及结果验证的手段,而且实现了对链路数据检错和多lane间延迟偏斜纠正逻辑的可靠性测试与评估。经过该平台验证的访存链路接口在实际芯片中通过了功能正确性测试,证明了验证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5.
根据缩比模型,建立了缩比红外成像实验测试系统,对水下航行体的体积、航行深度、运动速度、尾流排放等进行了缩比设计,设计了多种实验工况,可实现缩比目标模型红外尾流的静态和动态测试,一方面明确红外尾流的可探测性,另一方面掌握红外尾流可探测性的影响因素以及红外尾流的变化规律,为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6.
针对星上系统总线多元性导致的星载网络接口和协议不能标准化的发展瓶颈,本文基于SpaceWire总线协议,通过将静态路由(时间触发)与动态路由(事件触发)机制结合,实现了控制数据和载荷数据共用网络。静态路由完全遵循SpaceWire-D协议,在保证确定性传输的同时,通过启发式调度算法首次实现了多时间窗并行调度,并提出利用最大公约数法设计时间窗,以提高网络吞吐量;动态路由通过对随机事件和载荷数据分配优先级,实现传输路径冲突时对紧急任务的优先处理。最后在OPENT中搭建网络系统仿真模型,对所提出的路由机制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静态路由时段网络吞吐量较现有调度算法有明显提高,动态路由实现了紧急事件优先传输。  相似文献   
57.
针对SSG/LRR-ω雷诺应力模型,选取NASA湍流资源网站上的四个典型算例,即湍流平板边界层流动、带凸起管道流动、翼型尾迹区流动和NACA0012不同攻角绕流,开展初步的验证与确认工作,将部分结果和CFL3D进行对比。对于NACA0012翼型绕流,对比雷诺应力模型和SA模型的升力系数,结果表明:在失速攻角附近,雷诺应力模型明显优于SA模型。在此基础上,将该模型应用于DLR-F6翼身组合体的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的机翼表面典型站位压力分布和实验值吻合良好,同时该模型捕捉到翼身交汇位置的小范围分离。  相似文献   
58.
可执行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体系结构是系统设计与实施的蓝图,它能否正确、合理地指导实践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体系结构的验证与评估.可执行体系结构研究为体系结构验证与评估开辟了新的途径.为了使各体系结构产品在整体上形成一个执行体,提出了可执行体系结构执行规则描述这一个概念.执行规则描述体系结构产品的执行、调用与数据流关系,为体系结构的执行提供了特定的背景信息.它通过标准的动态可执行模型接口分别调用该模型的执行引擎,从而达到体系结构在整体上执行的目的.体系结构的正确执行为体系结构验证提供依据,同时其运行结果为体系结构的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9.
在YHFT-DX处理器的研制中,研究并实现了多项支撑全定制设计的EDA技术。针对全定制设计的功能验证,研究并实现了层次式功能模型自动提取技术,能够将晶体管级网表转化为等效的RTL级网表。研究并实现了晶体管级混合时序分析方法,可自动分析全定制设计的延时,并采用多线程并行的方法获得了约10倍左右的速度提升。为提高模拟结果分析的效率,开发了一个延时提取的工具Aimeasure。开发了两个信号完整性分析工具PNVisual和NoiseSpy,分别用于全定制设计的IR-Drop分析和噪声分析。上述技术已在YHFT-DX处理器的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全定制设计的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60.
Unprecedented interest in seeking progress toward nuclear disarmament exists today; even some nuclear weapon states are looking for new ways to strengthen this process. National declarations of fissile material holdings—highly enriched uranium and plutonium—coul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upporting this effort, facilitating not only transparency but also the irreversibility of the proces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what kind of content such declarations could have in order to be meaningful and effective, the sequence of data on fissile material holdings that states might release, and some of the challenges to be expected in reconstructing historic fissile material production; it also summarizes current attitudes of weapon states toward making such declarations. Initial declarations can be valuable as 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 but better and more background data are necessary if declarations are to serve as the groundwork for deeper cuts in the nuclear arsenals. A robust verification approach would ultimately require inspectors to have access to fissile material production and storage sites. The methods and tools of nuclear forensic analysis—in this context also dubbed nuclear archaeology—would be a key element of this proces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apa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of potential approaches to verifying declarations of historic production of plutonium and highly enriched uranium; it also identifies and discusses opportunities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