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虚拟仪器技术,并通过软件产生模拟信号拉制设备的运转,完成动态信号的提取,实现电气设备测试系统的研制.该系统具有通用性、高效性和易用性等特点,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信号发生器存在的成本高、功能单一、电子线路复杂等缺点,设计了一种基于频率合成技术的虚拟任意信号发生器。通过动态链接库(DLL)与下位机设备DDS-3X25进行通信,基于"模块化"和事件结构的设计思想,用LabVIEW编程实现了基本波形、任意波形、噪声叠加、波形数据载入、波形数据量化转换和线性插值等程序模块。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不仅能产生纯净和叠加噪声的正弦波、方波、三角波和锯齿波等基本波形,而且可以输出手绘的任意波形,验证了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超声波扩频测距及其信道自适应均衡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扩频通讯系统框架中,建立一种新颖的多阵元超声波测距定位系统。从测距系统的仿真结果来看,采用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直序信号数字相关解调技术和基于最小均方算法的超声波接收信道自适应均衡器,不仅可以克服本地载波(相干解调)相位偏移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且可以抑制多径信道噪声干扰和接收信道增益、相位随机漂移对测量精度的影响,从而提高了超声波测距系统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此外,采用伪随机码扩频解扩方法,容易实现码分多址(只要给安装在大范围测量区域中多个传感器分配相应的伪随机码,就可以方便地辨认出各个区域传感器发出的信号),扩大超声波测距系统的测量范围。  相似文献   
4.
汽车轮速是汽车运动状态参数的主要信息源,是控制系统的核心,其精度直接影响这些系统的性能.为了提高轮速的精度,降低传感器的研制成本,提出了一种基于弹性BP神经网络的误差分析方法消除轮速传感器误差.将改进的BP神经网络--弹性BP神经网络用于误差分析,并提出误差匹配的算法.理论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使绝对误差达到2×10-4>rad,能够有效地消除传感器误差,提高轮速信号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6.
7.
本文介绍了采用MS-1215A/D板与IBM兼容机等组成的压力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该系统能对模拟压水堆大破口失水事故时超动态变化的压力进行高速采集,并能及时进行数据处理;根据需要还可打印有关参数和图表。此外,本文还介绍了为确保输入计算机的信号可信而采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小波变换对瞬态信号在微带及渐变微带线中的传输特性进行了分析,与传统的傅立叶变换分析相比,小波分析具有速度快、能够分析局部传输特性的优点。文中给出了高斯信号和矩形脉冲信号在微带中及矩形脉冲信号在渐变微带中的传输波形,所得结果对研究超高速与超宽带瞬态信号的传输及电路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模糊理论,建立一种信号检测的模糊模型,并实际运用于连续波多普勒测速雷达目标速度的提取,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RCS的计算是隐形设计技术的关键问题,也是获取雷达散射特征信号的有效手段。本文主要就复杂目标的散射场的物理结构和复杂目标的精确建模两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另外文中还综述了复杂目标RCS预估软件进展,得到如下的发展趋势:复杂目标电磁散射计算与计算机图形学精确建模相结合,完成从模型设计到电气特性的分析,最终实现利用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实现电磁系统的三维仿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