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51.
本文综述了双栅场效应管(DGFET)在微波电路中的多种应用,在分析电路原理基础上,给出了一些具体实验电路和数据。  相似文献   
252.
以往,双铰底板设计理论是基于地基反力呈连续折线分布假定前提下推导出来的,且只适用于对称结构,对称荷载的情况。  相似文献   
253.
改进了在动爆条件下基于弹药炸点的破片区截测速方法,分析了破片贯穿靶板后的速度偏转现象,提出了一种采用归一化方法结合最小距离原则进行破口点集配准,以此识别破片飞散方向的方法.模拟试验结果表明,63.3%的破片角度测量误差绝对值在4°以内,86.7%的破片测量误差绝对值在8°以内.该方法易于实施,数据处理简单,为实战条件下...  相似文献   
254.
为了研究导弹战斗部(柱壳装药)在破片场中的累积毁伤问题,在现有单破片起爆平板装药的Jacobs-Roslund经验准则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考虑破片尺寸、破片撞击角度、柱壳装药的装药半径和壳体厚度的单球破片、双球破片冲击柱壳装药临界起爆条件的工程分析模型.该模型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和现有试验结果相吻,证明利用该模型能较...  相似文献   
255.
利用双栅场效应管的特性,对微波功率放大器进行预失真,以提高功率放大器的幅度,相位线性度,使放大器的效率和线性两项主要指标都有了很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256.
天津某预备役高炮团党委积极适应形势和任务要求,在干部队伍中实施素质目标与职责目标相结合的“双目标管理”机制,并叫响了“凭素质立身,靠政绩进步,在岗位成才”的口号,有效激发了干部学习成才、勤奋工作的内在动力,使干部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都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57.
基于双特征参数解的直杆弹性动力后屈曲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差分方法求解动力后屈曲非线性方程解,研究了弹性直杆的2类轴向碰撞屈曲问题.将双特征参数解得出的含有小幅值参数的初始动力屈曲模态作为非线性后屈曲解的初始条件.理论计算的结果与文献中的实验数据达到了很好的一致,由此验证了双特征参数方法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还揭示了碰撞过程中屈曲变形扩展和发展的机理,以及轴向应力波和屈曲变形的相互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258.
针对航天器编队重构的可视性不强,提出一种冲量法实现航天器编队重构的视景仿真技术。双脉冲机动是指航天器对空间目标的近轨道转移时,所需要的两次冲量机动。应用航天器之间相对运动原理,以空间目标轨道六要素为目标函数,通过调整航天器轨道参数对空间目标进行编队重构,有摆动绕飞转移至摆动式悬挂绕飞,进而得出了航天器转移摆动式悬挂绕飞编队到所需冲量基本关系,从而实现航天器对空间目标进行编队重构控制。  相似文献   
259.
对偶序列跳频系统较传统跳频通信具有很强的抗综合干扰能力,基于实际情况中存在的接收结构双信道平衡问题,提出了AWGN环境下仿真模型的信道平衡检测方法,分析了在AWGN环境平衡信道下的误码率及非平衡信道下的门限调整,设计了动态门限的判决结构。由链路仿真结果表明:在无信号时能够检测双信道接收结构的平衡状态;当信噪比在-22 dB~-14 dB变化时,非平衡信道下判决结构的检测性能达到了平衡信道时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260.
针对飞翼布局无人飞行器中S弯进气道明显流动分离和出口总压畸变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合成双射流的主动流动控制方法,建立了合成双射流的S弯进气道数值仿真模型。结果表明,在S弯进气道分离点附近施加合成双射流控制,在整个射流周期内通过“吹”“吸”接力可以有效抑制边界层流动分离,有效提升总压恢复系数。对比研究了合成双射流不同射流角度、射流峰值速度和激励频率对S弯进气道流场控制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合成双射流与主流的角度越小,流动分离控制效果越好,较大射流峰值速度会对主流形成“阻挡”致使控制效果下降,激励频率与流场特征频率越接近控制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