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一种图像去模糊正则化恢复算法参数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决模糊正则化恢复算法中参数确定问题,提出一种正则化参数确定方法,该方法根据降质图像特征计算正则化参数.分析了目前普遍应用的全变分正则化方法和该问题的改进拉格朗日迭代解法(SALSA),分析不同正则化参数对恢复效果的影响,提出的正则化参数确定方法与噪声和原图像梯度大小相关.对不同梯度和噪声图像的不同正则化参数恢复效果进行对比,得到提出的正则化参数确定方法能使恢复图像的改进信噪比处于最大值附近.从实验视觉效果得出,该参数确定方法能够抑制降质图像的噪声并能够尽量恢复原图像细节信息.  相似文献   
82.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非负矩阵分解的语音增强算法。该算法包括两个阶段,训练阶段和增强阶段。训练阶段通过非负矩阵分解算法对纯净的噪声频谱进行训练,得到噪声字典矩阵,保存其作为增强阶段的先验信息。增强阶段首先通过非负矩阵分解算法对带噪语音的频谱进行分解,然后联合噪声字典矩阵和推导得到的相应迭代公式对语音字典矩阵和语音编码矩阵进行估计,重构增强语音。仿真结果表明,文中增强方案在抑制背景噪声,提高信噪比和减少语音失真方面要优于传统的语音增强算法。  相似文献   
83.
84.
在Kikkawa和Takahashi的迭代算法基础上,引入了Mann迭代序列。采用杂交投影的方法,对这些算法作了一些修改,并证明了修改后的算法的强收敛性。  相似文献   
85.
在火炮解命中过程中,对于射表数据的处理方法主要有逼近法和插值法.基于对射表数据进行插值处理的基础上,用一种解非线性方程的迭代方法对解命中问题进行研究,这种方法可避免导数计算,收敛较快.经仿真计算,并与其他方法进行了比较,验证了该方法在火炮解命中问题中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86.
提出了Banach空间中非线性增生算子方程带误差的三重迭程式, 研究了多个非线性增生算子解与多个强伪压缩映象的公共不动点逼近问题, 获得 2个收敛定理。  相似文献   
87.
过双曲线外一定点作其法线的求解分析及其几何迭代作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过双曲线外一定点的法线作图问题作了探讨,提出了几何作图法的不可解性及优化法解的不全性。根据双曲线与其法线的几何特征关系建立了求解法线的解析方程,分析了法线问题解析求解的繁杂性。提出了一种几何迭代作图方法,并具体给出了该方法的几何迭代作图步骤。  相似文献   
88.
给出了局部耗散型算子的Ishikawa迭代序列的收敛定理,将近期该领域的许多结果一般化。  相似文献   
89.
在现有的稀疏子空间聚类算法理论基础上提出一个改进的稀疏子空间聚类算法:迭代加权的稀疏子空间聚类。稀疏子空间聚类通过解决l1最小化算法并应用谱聚类把高维数据点聚类到不同的子空间,从而聚类数据。迭代加权的l1算法比传统的l1算法有更公平的惩罚值,平衡了数据数量级的影响。此算法应用到稀疏子空间聚类中,改进了传统稀疏子空间聚类对数据聚类的性能。仿真实验对Yale B人脸数据图像进行识别分类,得到了很好的聚类效果,证明了改进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0.
长输管线的密闭输送方式采取"泵到泵"接力运行,全线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对管线最大通过能力的计算,要考虑前后泵站间的相互影响,进行迭代计算。针对长输管线 最大通过能力的两种求解方式:迭代法,通过逐步校核,调整计算结果的大小,使其逐步逼近 最终计算结果;分段计算法,分步校核,逐步搜寻全线"瓶颈"段,得到"瓶颈"段的通过能力, 即为全线最大通过能力。分别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基于Visual Basic 6.0编程,进行迭代运 算,得到了相应计算结果,对两种方法的理论方法、程序编写、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用于指 导管线计算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