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非致命武器越来越显得其重要。本文综述了非致命武器的相关概念,总结了非致命武器在反恐中的应用状况,并展望了非致命武器在未来的发展趋势。认为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发展使人员战斗力丧失的失能性武器,主要是物理型、化学型的非致命性武器。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传递矩阵法建立了轴系校中计算的数学模型,并推导出求解轴系力学参数的线性方程组。这种方法计算简单,具有修改参教方便、易于编程、计算速度快的优点。经实例计算比较,证实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可广泛用于舰船轴系的设计和审核工作中。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复合导线在一定的频域,其导电性能优于铜导线的高电导特性的物理实质.认为,这种特性是由于电磁波在导线内部界面上的反射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复铜导线的导电性能进行了初步探讨,计算出复铜导线的直流电导率和交流电阻、电感等传输参数以及它们与铜层厚度的相互关系,为进一步对复铜导线的研制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使不同的计算机系统方便的接入CAN总线网络,提供了一种基于微机并行接口EPP方式的双CAN接口卡的设计方案.CAN控制器采用SJA1000,逻辑译码采用CPLD完成,接口卡采用光耦隔离驱动方式,微机平台采用TC编程.占用系统地址资源少,编程灵活,性能可靠,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6.
用物理光学方法对扫描伞形天线进行了计算,得出了扫描伞形天线的电参数与结构参数的一组关系,可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轴承位置双向优化的必要性,基于轴系应有足够横向挠性即较小的轴承负荷影响系数和轴承负荷应尽可能平均分配的要求,建立了确定最优安装位置的数学模型。最后,探索了合适的优化计算方法,并进行了实船计算。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有限元法计算复铜导线和铜导线内部的电磁场分布,比较两种导线的电磁场及其传输参数,最后得出结论——在高频电路中复铜导线可以取代铜导线.  相似文献   
9.
从力学原理的角度阐述了扩展霍尔茨法的理论基础,从而论证了其合理性.依据有关文献资料进一步完善了扩展霍尔茨法,使之适合于船舶工程界对强迫扭振计算不断提高的要求.提出了适于数值计算和易于编程的计算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实例计算及比较分析表明,该方法是适用的,可以用于船舶轴系的设计及强迫扭转振动计算.  相似文献   
10.
We consider the decision‐making problem of dynamically scheduling the production of a single make‐to stock (MTS) product in connection with the product's concurrent sales in a spot market and a long‐term supply channel. The spot market is run by a business to business (B2B) online exchange, whereas the long‐term channel is established by a structured contract. The product's price in the spot market is exogenous, evolves as a continuous time Markov chain, and affects demand, which arrives sequentially as a Markov‐modulated Poisson process (MMPP). The manufacturer is obliged to fulfill demand in the long‐term channel, but is able to rein in sales in the spot market. This is a significant strategic decision for a manufacturer in entering a favorable contract. The profitability of the contract must be evaluated by optimal performance. The current problem, therefore, arises as a prerequisite to exploring contracting strategies. We reveal that the optimal strategy of coordinating production and sales is structured by the spot price dependent on the base stock and sell‐down thresholds. Moreover, we can exploit the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the optimal strategy to conceive an efficient algorithm. © 2010 Wiley Periodical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20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