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析投入和产出两方面指标选取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作战飞机型号研制投资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结构.根据总的研制目标要求,通过对总体效果进行分解,得到了研制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了各指标的量化方法,为客观系统地评价复杂装备的研制投资效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陆军作战实验是为了检验陆军作战理论和战法而进行的实证性研究活动。陆军作战实验是联合作战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要高度重视陆军作战实验。陆军作战实验必须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指导,以我军基本作战思想为依据,以未来主要作战样式和主要作战任务为牵引,以“综合集成研讨厅理论”为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3.
标准化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使重复事务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的技术。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是产品研制生产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标准化是国防工业现代化建设与管理的技术基础。高质量高水平的标准是建设现代化国防的重要技术基础。胡锦涛总书记对“十一五”时期国防科技工业提出明确要求“坚持强化基础,自主创新,努力提高科研和制造水平”。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非致命武器越来越显得其重要。本文综述了非致命武器的相关概念,总结了非致命武器在反恐中的应用状况,并展望了非致命武器在未来的发展趋势。认为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发展使人员战斗力丧失的失能性武器,主要是物理型、化学型的非致命性武器。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平台对舱壁的支撑作用,针对以内部平台取代水平桁作为一级支持构件的潜艇平面舱壁结构形式,设计制作了两个平台强度不一样的舱段模型.然后,分别对两个模型进行静水压力试验,测量了其应力和承载能力.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平台的使用使舱壁的承载能力明显提高,且平台越强对舱壁的支持作用越大.平台结构的改变主要影响舱壁上垂向加强材上的应力水平,舱壁的破坏是由于平台受压失稳后失去对舱壁的支持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导了一种新研制的钢种33SiMnB,用这一碳含量远低于传统弹簧钢(如60Si_2Mn)的新弹簧钢33SiMnB制造的载重汽车板簧、铁路轨枕弹条等弹性制件,不但综合力学性能优于传统弹簧钢制成的相同制件,而且在冶金厂的钢材生产过程和机械厂的制簧生产过程中都显出成品率高、能耗率低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在产生晃荡电子的特定磁镜磁场位形中。使用哨声波加热等离子体的机制,并对等离子体的参数和等离子体共振区结构进行了测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 在磁镜基频共振层附近存在等离子体密度峰和电子温度峰;(2) 该峰随着磁镜中心磁场的变化与基频共振层一起移动;(3) 等离子体加热的物理机制为:大量的电子在基频共振层吸收微波,并在此处反弹。  相似文献   
8.
互瞄定位法精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超视距目标指示中的互瞄定位法的基本原理和影响互瞄定位法的主要因素,推导了互瞄定位法精度分析模型,并对其进行了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实验提出了一种双相钢制绳线材的热处理工艺程序,即:奥氏体化及水淬以获得全部马氏体组织→临界间加热淬火以获双相组织并回火→酸洗磷化后多道次连续冷拔至终尺寸→人工时效。按此程序生产的线材σ_b 可达1800MPa 以上,且扭转、弯曲疲劳性能超过标准规定值。  相似文献   
10.
舰船电力推进是一个复杂的船—机—电系统。对其动态特性的研究,利用现有的基于理论分析建立机理模型的方法,就会遇到分析过程繁杂、模型适用性差的实际困难。本文则利用系统辨识方法建立舰船电力推进系统的动态模型,通过一个具体的船模实验及辨识计算,确定模型的结构和参数。为了克服相关噪声的影响,参数估计中采用了增广矩阵法。并对模型从拟合程度和收敛性两方面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上述方法所得到的动态模型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