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导作战概念模型是保证不同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之间指控系统可集成、可互操作性、高效一体化的关键。首先,针对传统建模语言在模型可执行验证方面的不足,在DoDAF视图框架下,提出一种基于统一建模语言(UML)的反导作战军事概念建模方法;其次,结合军事概念模型给出反导作战仿真系统设计的方法。规范建模框架并选择可执行性强的UML语言建立军事概念模型,对反导作战研究及指控系统开发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基于反辐射无人机的时域鉴别技术,提出了一种以小波分析为手段的前沿判别法。将被动雷达导引头使用固定波门对脉冲前沿进行采样所得的信号作小波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判定,当判定采样信号内为单辐射源信号时对其进行测向、测频、跟踪和打击。针对两点源诱偏系统分析表明,在大部分空域中,反辐射无人机总是能首先跟踪诱饵信号。通过建模与仿真,验证了前沿判别法能够有效对抗两点源诱偏系统,并由固定波门得到了有效的判别空域。  相似文献   
3.
逻辑靶场采用基于公共的体系结构标准、对象模型、软件平台和高速通信网络,集成了单个或多个靶场的各种资源,形成逻辑上的大型综合靶场,为诸军兵种联合训练提供了多靶场合成能力。分析了逻辑靶场的系统结构,定义了逻辑靶场对象元模型,提出了逻辑靶场对象模型开发应遵循的技术过程和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4.
作战仿真实体一体化建模的结果是生成能够便于计算机实现的作战实体类的组件模型,其目的是提高模型的重用性和建模质量,使模型开发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本文主要论述基于一体化建模的作战仿真实体模型开发方法和过程,从模型转换的正向工程和逆向工程两个思路来阐述实体仿真模型一体化建模过程,采用基于模型驱动体系MDA (Model Driven Architecture)的作战仿真系统开发方法,并通过Web服务的方式实现建模、仿真与体系对抗的一体化,屏蔽操作系统、软件、应用程序和数据间的异构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舰载相控阵雷达对空搜索的特点和规律,分析了影响仰角上资源分配的因素,根据不同空域,不同目标的威胁度划分了搜索屏,并确定其优先级别。详细研究了舰载相控阵雷达对空搜索性能的优化模型,给出了相控阵雷达搜索帧周期和驻波时间的优化选取的最佳准则和方法。利用模型进行了相关的仿真计算,得到的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指挥控制是军队遂行军事任务的关键环节,对指挥控制过程进行建模并采用仿真的方法对其效能进行评估,进而考察指挥控制系统的典型效能指标是否符合预期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意义。采用基于实体的仿真建模方法,提出指挥控制过程的实体仿真建模框架,以信息流为重点,从信息获取、信息融合、信息共享、自身任务规划、作战筹划、部队掌控、任务执行和信息输出等八个方面对其进行建模,实现了对指挥控制过程的描述,有效支撑了指挥控制系统仿真效能评估。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声自导鱼雷一次转角射击的发现概率,建立了一次转角射击的解析模型,并将射击参数的优化归结为一个带约束的优化问题。使用了一种改进的粒子群算法解决了上述问题,优化了自导扇面相遇点系数和出管直航距离两个射击参数。实验结果表明,使用优化后的射击参数显著提高了鱼雷的发现概率。  相似文献   
8.
美国空军第四代战斗机F-22上的低可探测性(LO)多功能射频系统(MFRFS)AN/APG-77,以及将要为联合攻击战斗机(JSF)设计研制的机载多功能射频系统(MFRFS),主要特征是使用了先进的有源电扫阵(AESA)天线.通过对AESA的共享,F-22的MFRFS能同时执行雷达、电子战和通信功能,其超视距目标探测、识别与拦截能力,丰富多彩的电子对抗招式,以及飞机具有的低可探测性能,使之成为21世纪夺取空中优势的重要武器系统,必将给未来防空电子对抗构成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用传统的方法预测主动力装置在不同破坏半径下的生命力 ,存在所需数据量大、不易预测、准确性不高等缺点 .运用灰色理论GM(1,1)模型预测了舰船主动力装置受到武器攻击时在各种破坏半径下的生命力 ,方法简单易行 ,结果准确可靠 ,为决策者进行科学的决策提供了相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五冗余陀螺惯组为平台,讨论了捷联惯性测量组合冗余设计方案,以系统导航精度最优为性能指标,引入了三种性能指标函数,并分析了这三种性能指标函数在使用过程中的等价性,最后研究了三正交两斜置结构的五轴冗余惯组系统的最优配置方法,并在考虑到量测精度对配置影响的条件下,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得到了最优配置的安装角,具有较强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