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装备技术体系结构演化模型是把握装备技术发展规律和制定发展战略的基础。文章系统梳理装备技术发展的体系特征,深入分析了其体系演化动力、要素和过程,将演化实体与关系抽象为超网络的节点和边,可以给前沿技术探测和装备技术体系评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泰山”号发动机研制是黎阳公司的生命工程,中国一航贵州航空发动机研究所的干部职工是“泰山”号发动机研制取得成功的排头兵。2005年1月底,中国一航贵州发动机研究所广大科研设计人员经过将近两年时间的连续奋战和艰苦拼搏,终于全面完成了新型发动机零部件图纸设计和技术文件编制工作,在新型发动机研制工作中,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在随后进行的配合“泰山”号发动机试制过程中,一航贵发所的工程技术人员与有关工厂密切配合,分别于2005年6月30日和8月13日,先后实现了核心机部分零组件性能试验达标。一航贵发所在新型发动机设计过程中,不…  相似文献   
3.
生活在乌溪江畔的衢州人民,世世代代饱受干旱之苦,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曾有诗云“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浙西黄土地上的人民渴求水。 1988年9月,经浙江省委、省政府批准,衢州市决定兴建乌溪江引水工程。这项投资2亿多元、横跨衢州、金  相似文献   
4.
为了能清楚地了解杀伤爆破战斗部爆炸预制破片和冲击波对雷达天线阵面靶板的复合毁伤特性,采用LS-DYNA3D动力有限元软件,对破片和冲击波在不同时序下对天线阵面等效靶板的复合毁伤作用过程进行了一系列数值模拟研究,描述了两者在不同时序下对靶板的复合毁伤过程中的基本现象,分析了靶板某典型节点的位移变化规律,揭示了破片和冲击波作用靶板的不同时序对靶板损伤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破片和冲击波对装备部件的复合毁伤效应,不是二者毁伤效应的简单叠加,而存在特殊的作用机理,且这与二者到达目标的时序有关。所得结果不仅促进了损伤机理的研究与发展,而且还对杀伤爆破战斗部结构的优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研制了一种激光编码记录装置,通过接收目标漫反射激光信号,模拟弹上部分控制系统工作产生两路特征信号,并采用边沿特征时间标识记录方法对特征信号进行数据记录.该装置在数据储存量显著减少的情况下能保持高精度的时间记录,真实记录目标漫反射激光接收过程中的激光编码等信息,有利于对末制导炮弹射击过程和结果进行关联分析.  相似文献   
6.
针对装备技术发展管理的重用度和冗余度问题,研究了体系网络建模与结构优化方法。将装备技术抽象为节点,技术关系抽象为边,提出了基于装备技术描述属性框架和技术关系分析的体系网络建模方法;将3种经典的网络社团探测方法应用于装备技术聚类,通过比较评估指标,生成了技术聚类优化方案;基于加权网络中心度算法,识别了对体系冗余影响最大的装备技术。以包含235项激光武器装备技术的技术体系为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总结了体系结构的优化结论。  相似文献   
7.
根据质点弹道的特点, 描述了弹目间距、弹炮间距和相对弹道高 3个弹道环境信息的概念, 然后应用数学方法对弹目间距、弹炮间距和相对弹道高进行了理论计算推导, 建立了数学解算模型, 并用MATLAB程序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 通过分析其数值变化的规律和特点提出了其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8.
“十五”期间,是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一航贵州航空发动机研究所(以下简称一航贵发所)国家重点工程发动机研制攻坚,新型发动机设计研发、科研基础设施技术改造和非航空产品开发生产任务空前艰巨。一航贵发所党政领导班子坚持“航空报国”的集团理念,带领全体干部职工“激情进取”,不断超越,终于在2005年底实现了“十五”计划圆满收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GPS和DSP技术以及国内外引信安全系统发展状况的分析,提出了在GPS弹道修正引信中应用GPS定位功能和DSP快速信号处理、高精度定时功能等较成熟的机械电子技术来实现GPS弹道修正引信机电安全系统和引信起爆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以数字化图像处理与识别技术为基础,利用最优投影及形态学滤波技术,根据某型惯性保险引信X光图像中所反映的零部件位置、灰度和形态等特征,建立保险钢珠和保险簧状态的识别算法,应用C语言进行算法编程,应用C++Builder完成程序界面设计,实现惯性保险引信安全性在无损状态下的自动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