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磁流变阻尼器的振动控制效果,在磁流变阻尼器力学特性试验的基础上,首先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磁流变阻尼器的逆向模型,并通过试验试选的方法对模型中隐含层节点数目、期望误差等相关参数的确定进行了探讨;然后,针对BP网络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学习速率慢、容易陷入局部极小等问题,进行了相应的算法改进。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算法建立的模型能够更准确、更快速地对控制电流进行预测,证明了改进算法的合理性,同时也进一步验证了利用BP神经网络方式建立磁流变阻尼器逆向模型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描述了路面不平度的统计特性,建立了AR模型。运用现代谱估计的方法对沙土地、硬土地和耕地等非人工路面的频谱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沙土地等3种路面的加速度功率谱和位移功率谱密度曲线图。结果表明,沙土地和耕地路面要好于硬土地路面,该结论与常识相符,验证了用AR模型法进行功率谱分析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MRF阻尼器结构简单、体积小、能耗低、反应迅速且阻尼力可调范围广, 已经成为新型履带车辆半主动悬挂系统优先选择的方案。基于磁流变液体本构关系的Bingham模型,对影响车用磁流变减振器的阻尼力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对自行研制的双出杆剪切阀式磁流变减振器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不同振幅、频率、电流强度下的阻尼力变化曲线,从不同的侧面获得了MRF阻尼器的动力性能。结合Hrovat限界最优半主动控制算法和车辆悬挂系统振动的半主动控制策略,仿真分析了磁流变阻尼器对整车振动的控制效果,并与LQR控制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磁流变液离合器能够传递较大转矩以满足B级轿车的要求,通过对磁流变液离合器的工作原理和转矩传递能力进行分析,确定了相关的结构参数和电磁参数,设计了一款多片式磁流变液离合器.利用Ansoft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离合器模型内部的磁场分布进行了仿真,从仿真结果来看,离合器中磁流变液的工作区具有较高的磁感应强度,能够实现预期的转矩传递目标.  相似文献   
5.
履带车辆负重轮路面反应谱的测试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直接在履带车辆负重轮轴上安装传感器测量路面反应谱的一种简便方法。通过实际的测量和分析获得了几种路面的反应谱,为履带车辆悬挂系统的振动实验提供了仿真计算依据。实验证明该测试方案及数据处理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型履带式装甲车换挡操纵费力、驾驶员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分析了该型装甲车变速操纵装置的结构和原理,根据该型车辆的结构特点和换挡过程中对换挡机构的要求,设计了气动AMT操纵机构,给出了关键元件的确定原则。对该型装甲车进行了实车改装与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气动AMT操纵机构工作稳定可靠,能够快速实现平稳、准确换挡,满足了车辆自动变速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被动悬挂的系统参数不能随路面状况变化而改变,故减振性能有限,且振动能量被减振器以热量的形式耗散,造成了能量的浪费。馈能悬挂能够提高悬挂性能并降低能耗,正受到广泛关注。对车辆悬挂的能量耗散和馈能潜力进行了探讨,回顾了馈能悬挂的研究和发展状况,总结了馈能悬挂的结构方案和优缺点。最后,分析了已有馈能悬挂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受限的根本原因,并指出能够兼顾振动控制效果与能量回收效率的馈能悬挂将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磁流变阻尼器的设计及其力学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磁流变智能阻尼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设计制作了剪切阀式磁流变阻尼器,对设计中所涉及的一系列关键性技术问题作了深入探讨;基于台架实验,对磁流变阻尼器的动力特性进行了研究,为磁流变阻尼器的工程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以传统叶片式液压减振器为基础而设计的叶片式MRF减振器,并利用Ansoft工程电磁场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其磁路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深入分析该型减振器的磁场分布,为其在车辆悬挂系统半主动控制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响应时间是磁流变阻尼器(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MRD)重要性能指标之一。为分析MRD响应时间及影响因素,建立了MRD动态响应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Ansoft和Adams联合仿真分析MRD响应时间的方法,并通过仿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阶跃电流幅值、活塞运动速度以及系统刚度等因素对MRD响应时间的影响。仿真结果和试验数据表明:MRD响应时间随活塞速度和系统刚度的增大呈减小趋势,随阶跃电流幅值的升高呈增大趋势。同时证明通过联合仿真分析MRD响应时间和影响因素的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