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1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
古田会议后.中国工农红军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主力红军发展到15万人,但由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指挥,红军受到极其惨重的损失,被迫实施战略转移。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力挽狂澜,成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体制转轨新时期,军队审计监督在军事经济监督中发挥着主导和支配作用。但由于审计工作在我军起步不久,许多同志对审计监督与财务监督的认识模糊不清,因此,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对两者间的关系作一全面、客观的分析,摆正军队审计监督在军事经济监督中的位置,保持军队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完善军事经济监督体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贺龙同志在抗战时期的军事经济思想,是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从抗日斗争的实际出发,提出以发展生产为中心。搞好根据地各项建设,解决财经困难,为我军提出巩固的依托和基地;他提出军队有庞大生产力的思想,为人民军队参加生产提供了指导意义,对毛泽东关于军队参加生产的军事经济思想的形成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他关于依靠群众搞好建军基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大力发展生产,坚持勤俭建军等思想,对我军现代化建设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楚红杰 《防化学报》1997,8(3):10-12
在我军初创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我军缔造者们提出了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废除雇佣制,坚持思想建军和执行“三大任务”的建军原则,使我军从一开始就区别于一切旧军队,从而保证了我军从胜利走向胜利,不断得到壮大,以上原则在今天,乃至未来仍将是我军保持人民军队本色的基础和保证。  相似文献   
6.
刘夏榕 《中国军转民》2023,(18):137-138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各高校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劳动教育宣传,通过开展劳动竞赛,表彰劳动英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延安时期劳动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注重劳动精神的塑造,发挥劳动英模的典型示范作用,重视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汲取延安时期劳动教育的实践经验,对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7.
军人退役过后主要考虑的是就业问题,一部分退役军人直接就业,另一部分退役军人开展自主创业与集体创业,然而由于部队与社会之间有很大不同,退役军人不管在就业中,还是在创业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当前我国结合军人退役的情况出台了很多的政策,有效地调动了退役军人创业积极性,从而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本文通过对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困境进行深度探究,并利用科学有效的措施解决遇到的困境,主要的目的就是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杨奇维 《中国军转民》2023,(23):158-160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强调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高校的慈善通识课程是培根铸魂之重要工作,应当在全国所有高校和所有学科专业中全面推进。而慈善通识公选课程《社会创新与创业》的开设是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一次教学创新,课程将学分目标转为兴趣目标,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和慈善观,对学生个人成长、优质人才的培养、社会问题的解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山东省邹城市人武部秉承历届党委班子干事创业、创先争优、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着眼有效履行历史使命,按照"政治工作突出首位、军事工作中心居中、基层建设强基固本、管理教育依法从严、党委建设  相似文献   
10.
魏蜀吴三国能从东汉末年诸侯混战的环境中脱颖而出,是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创业时期军事统帅出众的战略观。《三国演义》《三国志》分别从文学、史学的角度对三国时期的战争、战争谋略和战争中的人物进行了全景式的描述。本文探讨了作者为何这样写、如何认识他们的战略观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