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把人分为三种,德才兼备者为圣人,德胜才者为君子,才胜德者为小人。荀子把入分为三类,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之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之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之妖也。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不能用君子和小人两极分化的标准,简单进行人生分类。应该结合社会实践解读人生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慎独,出自《礼记·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是指在独处中谨慎不苟,即使在别人看不到、听不到的地方也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会因为事情细小琐碎而不拘小节。人活于世,有千万种诱惑,有无数的准则和底线。慎独,需要在独处时、无人监督时,做到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干扰、压得住贪欲,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和行为准则,严以律己、严格要求,谨慎从事、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3.
宽厚的魅力     
薛福连 《政工学刊》2010,(12):16-16
俗话有"官升脾气长"一说。也难怪,当官嘛,难免会有点架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官样儿"吧!不过,什么事都不是绝对的,在历朝历代的官员中,亦不乏宽容仁厚之人。北宋的韩琦、明代的夏原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此二人都官至宰相,被史家称为贤相,又都颇具雅量、待人宽厚,堪称真正意义的谦谦君子。  相似文献   
4.
花之君子     
《政工学刊》2014,(8):F0002-F0002
一直以来。荷花被中国文人当成独特精神符号和表达内心诗意的文化题材,承载着多少憧憬,成为现实和幻想之间借情达意的最佳介质。荷花拍摄,说难不难。说易不易。不难在于荷花常见易寻,属于静态容易拍摄;不易在于同类作品众多,想一枝独秀。异常艰难。作品《花之君子》中的莲花.花叶清秀,花瓣晶莹剔透,直觉芳香四溢,泌人肺腑。画面色彩典雅和谐,透出宁静安然之美。作品不仅仅是浓墨重彩地映出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更多的当是作者“出淤泥而不染”托物言志,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相似文献   
5.
人生若荷     
  相似文献   
6.
正"守常慎微"一词的意思是要谨慎地对待貌似细小的事物,不要轻视不利于君子修德养性的小节。领导干部不违反《廉政准则》的各项规定,需要守常、需要慎微。守常是为了使领导干部从权力、职务的光环和迷影中走出来,以一个普通党员甚至一个正派的普通老百姓的眼光去待人接物。强调慎  相似文献   
7.
1.道正则身正,身正则廉政,廉政则品高,品高则利民,利民则公仆。 2.读经典,懂贤文,使人"知史明理,然后君子";读廉文,知廉理,使人"廉洁修身,德比君子";用廉文,树清风,使人"一身正气,展示君子"。  相似文献   
8.
高际香 《国防科技》2017,38(6):021-024
鉴于科研诚信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功利观"冲击下的传统"义利观"偏离和体制机制不完善,通过阐述科研诚信与作风问题之溯源,分析了科研诚信与作风之"人格诚信"建设,研究了科研诚信与作风之"制度诚信"建设,力图从我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中探寻科研诚信与作风建设的对治之策。研究认为,要在汲取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精华,促进科研人员完善"人格诚信"的同时,以褒扬诚信、激励守信、惩戒失信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强化"制度诚信"建设,实现我国科研诚信与作风建设的"人格诚信"和"制度诚信"双轮驱动。  相似文献   
9.
李黎 《东北后备军》2006,(11):48-48
俗谚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稠若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际关系趋于复杂多样,人与人之间渴望理解和支持,传统意义上的“淡如水”越来越不适应人际交往的需要。怎样才能既不违背原则,又能广交朋友?我想不妨将君子之交付与时代的新解,往清水里放一点茶叶,提倡君子之交淡如“茶”。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的集体人格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这个问题,既带有历史性、现实性,又带有理想性。显然,这种集体人格必然与其他民族很不一样。我可以再借一个外国人来说明这个问题。十六世纪到中国来的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对中国文化进行了数十年精深和全面的研究,很多方面已经一点儿也不差于中国文化人,但我们读完长长的《利玛窦中国札记》就会发现,最后还是在人格上差了关键一步。那就是,他暗中固守的,仍然是西方的"圣徒人格"和"绅士人格"。与"圣徒"和"绅士"不同,中国文化的集体人格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