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8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497篇
  2013年   550篇
  2012年   462篇
  2011年   506篇
  2010年   511篇
  2009年   495篇
  2008年   613篇
  2007年   470篇
  2006年   454篇
  2005年   470篇
  2004年   390篇
  2003年   301篇
  2002年   274篇
  2001年   231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长期的经营方针与短期经营的人一对鲜明的反差总后赵南起部长在最近召开的全军生产经营会议上明确指出:生产经营要有一个大的发展,就必须长远计议,统筹规划,在长久、规模经营上下功夫。而只顾眼前的小打小闹不行,萎缩不行,凑凑合合更不行。一句话,必须在抓具有长远发展前途、长期受益的项目和产品上求得大  相似文献   
5.
国防资源逆转是概括国防消费中军转民现象的新理论范畴,它指的是把从社会再生产提出的国防资源通过经济和技术程序重新投入社会再生产的过程。国防资源逆转根源于国防消费中物质磨损缓慢而精神磨损加快的内在矛盾。考察国防资源逆转的价值过程必须确定逆转对象价值,亏损价值、增生价值的性质与范围。逆转具有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之分。企业效益取决于逆转费用与利润之比,而社会效益则主要从社会扩散角度考察。约束国防资源逆转的经济技术条件主要从三方面考察:国家的商品经济环境、国家的宏观经济调节、逆转的技术研究和发展水平。国防资源逆转使国防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使国防消费从供给方面作用于经济,其意义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6.
一、士兵薪金制度的弊端目前,我国实行义务兵制为主体的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所谓士兵系指义务兵和志愿兵的统称。士兵生活待遇基金,具体包括志愿兵工资津贴和义务兵津贴两部分。从薪金结构上考察,志愿兵实行工资制与供给制相结合的制度,除由国家免费供给伙食和被装外,其工资津贴由三部分构成:级别工资,职务津贴和军令津贴。其中级别工资从一级至八级,按等级  相似文献   
7.
我国国防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理想模式是要建立起平战结合、军民兼容、合理配置、灵活转换的有机结构。这个理想模式意味着:产品服务方向的双重任务绝非军工系统个别部门、个别地区、个别企业的权宜之计,而是要致力于摸索有机结构的部门模  相似文献   
8.
现在我国人口占世界的1/5,而军费总额却只相当于世界军费总额的1/200。据1986年度有关资料,按国防费总额比,美国相当于我国的50多倍;按人均占有国防费比,则相当于我国的80多倍。据国家统计局1987年的统计资料,全国城镇居民的生活费每人每月平均为40余元,而驻北京地区部队基本灶伙食仅有30余元,比居民的平均生活费低10%以上。 1985年后,军队编制员额精简100万,但由于离退休干部仍由军队供养,还有部分编余干部待安排,加上近几年安置老干部、转业干部等项开支,多花的钱比省下来的钱还要多。  相似文献   
9.
国防经济效益是指国防成果产出与国防经济投入之比较。提高国防经济效益,必须加强对国防经济的宏观控制;国防经济的宏观控制必须以提高国防经济效益为根本目的。国防经济效益和国防经济宏观控制是国防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本文就此将平时零星所思,偶尔之见,缀辑会通,就正于学术界同仁。  相似文献   
10.
国防经济发展离不开国防经济体制的改革,更离不开国防经济运行机制的改革。经济运行机制的改革既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先导,又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为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我国国防经济运行机制的理论,用以指导国防经济运行机制的改革,建立起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能很好地促进国防经济发展的科学的经济运行机制。我国经济是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我国国防经济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