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阈下知觉的研究有三个层面,第一是阈下知觉的存在及影响效果研究;第二是阈下知觉的心理机制的研究;第三是阈下知觉的应用研究.在这三个层面中,阈下知觉的存在及影响效果研究最为成熟,实验范式最为完善,数据最有说服力;阈下知觉的心理机制研究属于偏理论性的研究,争议还比较多,需要进一步探讨;阈下知觉的应用研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社会价值高.基于这三个层面建立阈下知觉研究的体系不仅具有理论研究的意义,也具有实践应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阈下情绪面孔为切入点,了解阈下视觉及其脑机制.文章在总结阈下情绪面孔实验的实验范式、刺激材料、实验技术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阈下情绪面孔加工的脑机制,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3.
非正式组织的概念是由社会系统理论创始人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l·Bamard)提出的。他所说的非正式组织是指:不属于正式组织的一部分,且不受其管辖的个人联系和互相作用以及有关的人们集团的总和。与正式组织不同,非正式组织虽然是人与人相互之间发生社会作用的结果,但它是自发形成的,没有正式的组织结构,也没有自觉的共同目标,它包含着人们无意识、无规律的行动,也包含着人们的感情和习惯。  相似文献   
4.
浅谈“无意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无意识教育”是相对于有意识地专门布置的各种教育而言的 ,这种教育看似无一定的计划性和目的性 ,但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随时随处可见 ,与有意识地布置的专门教育相辅相成、异曲同工。搞好“无意识教育”应注重社会风气建设 ,搞好导向教育 ;注重环境建设 ,进行熏陶教育 ;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搞好基础教育 ;注重知行统一 ,进行点点滴滴的养成教育 ;注重人格力量 ,搞好无声教育。  相似文献   
5.
谭文芳 《国防科技》2008,29(4):78-81
心理战在经过历次战场的磨练以及血与火的洗礼后,从侧重攻击人的意识转向无意识层面。无意识层面的心理战旨在发送不被对方官兵所感知到、觉察到的信息,以此改变人的心理和行为。在心理战的发展历程中.较之意识层面的心理战相比,无意识层面心理战通过信息的反复实施与渗透,攻心信息传递的高科技化,达到预期的攻心目标。这种新的心理战作战方式不仅丰富了心理战的作战理念,而且极大地提升了心理战“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作战效能。  相似文献   
6.
"无意识教育"所具有的隐蔽性、环境性、愉悦性、多样性等特点,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由"远"变"近"、内容由"虚"变"实"、对象由"一"变"多"、方法由"单"变"活"。  相似文献   
7.
枫叶红了。营房里突然多了几分沉静。"走廊歌手"不再那么肆无忌惮地嚎了,"吊儿郎当"的兵开始注重自己的军容了,平日不合拍的战友见面也有了一些以前不曾有的热情和客套,老兵开始无意识地向新兵讲自己当兵的经历。一切都悄悄诉说着离别的情愫。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神话———原型"理论从宗教祭祀的角度,探讨了九歌的性质、意义,指出《离骚》的诞生是源自九歌的祭祀仪式,并从此形成"香草美人"原型意象,随文化的传承积淀在集体无意识之中,裹挟着屈原的人格魅力和深沉温馨的原型意象经蒲松龄强烈而丰富的个体意识被激活,于《聊斋志异》中深沉地勃发,并被赋予崭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