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民兵》2014,(6):50-52
坐着卡车进新疆 我叫黄建辉,1952年2月,从湖南假借买菜之际,骗过妈妈报名参军到新疆。当时,我们一大群姑娘从长沙坐硬座开赴新疆。在火车上,我们唱着毛主席写的《年轻的人火热的心》,唱着苏联歌曲《再见吧,妈妈》,唱着“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一路兴致勃勃,满心欢喜。那时,兰新铁路还没有修通,交通不方便,我们坐火车只能到西安,然后转坐卡车进疆。  相似文献   
2.
佳作赏析     
《政工学刊》2014,(10):F0002-F0002
李元德,湖北宜昌人。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宜昌分会副主席,秘书长。当代中国画坛百杰,中国水墨民居画派代表人物,中国书画创作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相似文献   
3.
信息网站     
《国防》2014,(6):71-72
正黑龙江省军区扎实开展"三帮"(帮建支部、帮带干部、帮抓骨干)活动。该省军区注重整合军师团营四级帮建力量,采取蹲点住班、现场办公等形式,按照军带师团并向基层延伸的思路,一级培训一级、一级抓带一级,建立了以师级单位为主导、以团级单位为主体、主官担主责、副职分  相似文献   
4.
正这支部队历史辉煌,她的前身是毛主席亲自组建起来的"莲花赤卫队";这支部队作风优良,两首脍炙人口的红色歌曲《南泥湾》《说打就打》部源自这支部队;这支部队英才辈出,先后培养出"视纪律重于生命"的邱少云、"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爱民模范"欧阳海等在全国、全军有深远影响的英模;这支部队战功卓著,敢打敢拼、坚忍不拔,攻必克、守必固、战必胜,留下了邵家庄伏击战、黑山阻击战、五圣山前沿争夺战、西山口攻击战、"LJ—B"行动5大极害传奇的经典战例;这支部队拥有敢打硬仗、敢打恶仗的"猛劲",不怕艰险、不怕牺牲的"拼劲",愈挫愈勇、愈战愈勇的"韧劲"。这就是"猛进雄师"——陆军第四十七集团军。  相似文献   
5.
连线牛群     
正本期连线我们请到的是国家一级演员、相声表演艺术家牛群。牛群1974年调入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从事相声表演,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家喻户晓的笑星,至今已14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96633部队粟翔(上尉):牛群老师,请问您是怎么走上相声道路的?牛群:我的家乡天津是曲艺之乡,我们那个时代,天津人都会唱快板儿,都会听相声。你在台上要是说个传统段子,观众在底下还能给你提词儿呢!  相似文献   
6.
叶菁  朱云法  方凯 《国防》2012,(4):11
优美的音乐奏起来,欢乐的锣鼓敲起来。一首首嘹亮的军旅歌曲,一个个军事题材的新编舞蹈,一幕幕反映军民鱼水深情的感人场景,令人仿佛置身于一片欢腾的海洋……前不久,浙江省台州市委、市政府、  相似文献   
7.
"红歌"即红色歌曲,是赞扬和歌颂革命和祖国的歌曲,具有浓郁的感情基调,有较强的使命感。唱一首历久弥新的红歌,会让人斗志昂扬,深深地为歌曲中那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所鼓舞。红歌使人抚今追昔,更加热爱今天的美好生活,也使人精神振奋,坚定理想信念。"保卫祖国我们是战斗队,建设祖国我们是排头兵,参战支前我  相似文献   
8.
正2012年1月22日,农历除夕,星期日,晴。今年除夕确实要比往年热闹得多。在外忙碌的儿孙们都候鸟般地飞回了"鸟巢"。一进家门看到母亲那头白发,我心中有一种《常回家看看》歌曲里的兴奋和酸楚。母亲生日在农历除夕,每年的年夜饭和母亲的寿宴合二为一。但今年没有年三十,记得2003年也没有年三十,就在腊月廿九这天过。  相似文献   
9.
近日,某农场举办了"灿烂红星"广场文化活动,许多连队的政工干部纷纷登台表演,有舞蹈表演,有诗歌朗诵,有歌曲演唱。他们的表演拉近了与职工群众的距离,赢得了职工群众的阵阵掌声。有些政工干部处理连队事务是把好手,值得称赞,但文艺方面有欠缺上不了场,也很遗憾。有的政工干部认为,只要做好职工群众的思想工作,搞好经济建设就行了,不会登台表演没有什么。  相似文献   
10.
"途经一片茫茫荒漠,上千名老兵埋在这里,墓碑全部面朝东方,籍贯中写着大江南北的地名,这些老兵把军装的颜色给了沙漠,而死后也不占一块绿地,此刻我向这片墓地深深弯下腰,热泪夺眶而出。"这段文字曾写在报告文学《致以共和国的敬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昨天与今天》的结尾,作者蒋巍说,刊发后,这段他钟爱的文字最终没有被保留下来,作为这段文字的创作者他很心疼。虽然最终定稿的结尾"国土总要有人守"蒋巍也很喜欢,但作为诗人的他却固执的迷恋那片茫茫荒漠中的老兵坟茔。在新疆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老兵们奉献了一生,坚守了一生,爱恨情仇最终都化为了面向东方的墓碑,或许这才是诗人眼中的老兵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