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文献[1]工作的基础上,给出单侧加权移位算子是近次正常算子的充要条件,它们是通过移位算子的权序列性质来刻画的。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多管火箭炮和陆军战术导弹系统必须增大其射程,才能有效地完成作战任务。本文详细介绍美陆军在这方面的情况:通过改进炮弹以及发射装置来达到增大射程的目的;进行了大量的试验;提出了可行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海湾战争后美军注重了多管火箭炮系统和陆军战术导弹系统的发展。本文在射程和弹种等方面,简述了多管火箭炮系统和战术导弹系统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采用近垂直入射天波技术NVIS(Near-VertiealIncidenceSkywave)可以有效的解决短波通信的静区问题,受到各国军方的广泛注视。本文介绍了NVIS传播的基本特点以及用于NVIS传播方式的DBS-97A型鞭状天线与适配器设计,并给出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5.
6.
针对军机自身状况以及军机进近飞行特点,分析了影响军机进近优先级别的因素,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思想,运用熵值法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建立了军机进近优先级别的灰熵评估模型,最后通过程序实现其算法,展示了军机进近优先级别评估的过程,表明该灰熵评估模型在实际的军机进近飞行管理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运载火箭试验靶场就是用于火箭发射试验的专门场区,包括陆域、海域、空域等。靶场安全问题比较复杂、涉及范围广,火箭进入外层空间前不允许穿越外国领域或必须保证距国境线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其残骸落区不允许在外国领域。在我国,受到国土范围限制,又要实现洲际运载火箭全程飞行试验的要求,实际中通常采取"高弹道"、"低弹道"等特殊弹道的飞行试验来代替全程飞行试验的策略。通过对两类特殊亚轨道飞行器的飞行试验火箭的弹道特点描述,开展射程控制分析,研究基于我国国境进行亚轨道飞行试验的靶场安全控制方法。射程控制,对于低弹道可以采用控制俯仰程序角速度方法,而对于高弹道可以采用控制俯仰程序角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非标准分析中的Nelson近初等过程方法,得到了与标准的连续时间参数滤波问题等价的近初等过程的滤波公式,并由此得到了标准的连续时间参数情形地滤波公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Robinson-Luxemberg框架下重建了由Nelson所创立的近初等过程论,更有意义的是我们由近初等过程可找回原来的标准过程,为在此框架下运用近初等过程论做随机分析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钟明 《宁夏科技》2001,(12):32-37
战争的胜负,最终将取决于地面部队的拼杀,那些坦克装甲车看似在地面上所向无敌,却对来自空中的戚胁无能为力,因此,对于坦克来说,最大的天敌之一就是反坦克直升机,坦克本身缓慢(平地最大速度为70km.h)而且升机在高速移动的同时,可从山丘后面、森林的树梢上露出头,发射射程达4000-6000m的空对地导弹,但因射程远,直升机脱离又快,所以坦克是毫无办法的,即使是对抗直升机的对空坦克,在这种情况下,发现和攻击也是极困难的。即使发射“发射后不用管”的自动跟踪导弹,对这种直升机也无济于事,所以装甲部队所到之处,需要由战斗机对抗直升机的装备实施制空权的保护,担这些空中护卫需与装甲部队一起行动,这反而成了对空导弹的好诱饵,所以,目前就装甲部队而言,最惧怕的还是反坦克直升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