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刘念光 《国防科技》2018,39(6):001-004
习主席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宣言书和动员令。学习贯彻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关键要全面推进学校深化改革创新,深刻认清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对于建设世界一流高等教育院校的重大意义,牢牢扭住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的主攻方向,科学处理深化改革创新的重大关系,既以顽强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又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2.
杜人淮  曹超 《国防科技》2018,39(2):047-057
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构成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交汇点。创新人才是战略资源,军民融合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一条全新路径。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包括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主体系统、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客体系统、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方案系统、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资源系统、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制度系统、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考评系统,在系统构建过程中需加大统筹协调、投入保障、政策倾斜、法治保障、合理使用力度,注重体系推进。  相似文献   
3.
作为举世公认的兵学宝典,《孙子兵法》蕴涵着丰富的谋略思想,表现出高超的思维艺术,成为思维品质的基础性来源。武警指挥员战术思维品质的预见性、经验性、灵活性、辩证性、系统性,正是其谋略精华在新时期武警执勤作战中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传统儒家的“德治思想”到“以德治国”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儒家倡导"仁政",注重"德治",对封建社会秩序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前,党中央提出"以德治国",既是对儒家"德治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新阐释和新发展,同时又赋予它以新的内涵,对我们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保持政治秩序的稳定、经济的繁荣和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规模空前,中外警卫对象云集,人数之多、活动之频前所未有,警卫工作的实施难度之高前所未有。警卫部门构建的现代指挥体系,确保了世博会警卫任务的圆满完成。警卫工作指挥体系的内涵和特征,建立现代指挥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识指挥体系的构成要素,构建和完善现代指挥体系应遵循的原则和建设的主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6.
依法执勤是指公安消防部队依照消防法律、法规等规定所实施的行政行为和公安消防勤务活动。以对湖南消防总队基层部队的依法执勤理论创新与实践进行的专题调研为基础,介绍了他们在此问题上的探索与实践及取得的成绩,分析探讨了开展依法执勤工作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开展依法执勤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思维方式是文化的集中体现,又与语言密切相关。英语段落体现了英语语言的思维模式。具体表现为文章的观点通常以命题句的形式呈现在文章的开头。体现英语语言的思维模式主要是修辞模式的线形结构。英语语言的基本思维模式或者修辞模式要求文章的行文要按照命题句所规定的各个要素呈线型发展。因此,掌握英语的段落修辞模式是掌握英语语言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只是因为社会历史的不同,和谐社会思想所包含的要义以及所追求的目标也随之有所差异。但法之于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价值却是绝大多数法哲学家所认同的,即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法律保障之基石。从中西方法律思想以及可持续发展观角度层层递进,对构建和谐社会之合理性、时代性、先导性以及法之于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进行探讨与思索。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军事思想植根于中国古代兵学文化的土壤,它的战争观、军事伦理价值观、战争谋略法等思想,与中国古代社会"仁战"、"义战"、"以民为本"、"以奇制胜"、"以礼治军"等战略方法、战略思想一脉相承,同时也是对古代兵学文化的创造性发展,是中国革命战争实践、马列主义军事思想和古代兵学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Li Chen 《战略研究杂志》2017,40(5):663-695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doctrine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coping with the Soviet military threat between 1969 and 1989. In the 1970s, the PLA applied a doctrine of ‘active defence and luring the enemy into depth’ based on its traditional operational art. In 1980, the PLA decided to focus its doctrine on positional defence. In 1986, the PLA introduced ‘integrated operations and prioritised strike’, a generalised doctrine that originated from its war history. Many organisational and intellectual challenges in peacetime doctrine development contributed to the PLA’s operational idealism, including its aging leadership, command structure, attitude towards its previous experience, limited analysis of contemporary military developments, and failure in test and validation of doctrines. In the post-Cold War decade, many of these challenges persisted in spite of military modernization efforts. The ongoing military reform has 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 and improve the PLA doctrine development in peaceti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