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确定目标进入角的原理和方法,这种原理和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实时性,易于工程实现,可用于机载火力控制系统完成空对空导弹允许发射区计算.  相似文献   
2.
地空导弹部队集火射击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火射击是地空导弹部队战术单位组织火力运用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是目前其组织实施主要依靠手工操作,比较复杂、耗时.对集火射击组织实施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针对集火目标与火力单元的确定、集火射击诸元计算问题,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实现了集火射击的自动化处理.通过在具体实例中的应用表明,该模型可信度高、实用性强,并且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3.
根据超视距空战的特点以及飞机机载武器的使用特性,提出飞机机载武器的前置发射概念,确定前置发射的条件并由此建立飞机机载武器的前置发射区.仿真分析飞机的机动特性,机载电子装备特性,机载武器特性对前置发射区的影响.得出的相关结论可对超视距作战飞机的总体设计,性能评估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奥马马执政后,在阿富汗战争问题上采取两个“不允许”的底线,即不允许“基地”组织继续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边境地区藏匿和活动。  相似文献   
5.
空袭作战的快速性、突然性不断增强,现代防空反导系统面临的威胁日益增加,防空反导任务异常艰巨,而我防空武器系统拦截敌空袭目标排序问题又是一个现实、亟待解决的实际难题。结合现代空袭与反空袭的特点,从现有的拦截排序原则出发,对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拦截群目标问题进行分析,建立了排序优化模型,给出了拦截决策算法。最后通过示例对算法进行分析,得出算法既符合当前的拦截原则,同时又对当前原则进行了完善与推广,试图为决策人员提供科学、合理的模型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非公经济36条”)中用了一连串的“允许”、“鼓励”,特别是其中第六条:“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允许非公有制企业按有关规定参与军工科研生产任务的竞争以及军工企业的改组改制。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军民两用高技术开发及其产业化。”犹如春风拂来,必将对我国个体私营与非公经济的发展和国防工业建设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就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在京的两位民营企业家,亿美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世祥和北斗星通公司董事长周儒欣,听民营企业家如何说“民参军”。  相似文献   
7.
根据战斗部破片和HTK拦截器命中目标的条件,建立了这两种杀伤方式下命中目标时所需允许脱靶量的模型,并对不同特性的目标进行了仿真计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战斗部在拦截低速、弱机动大型目标时具有较好适用性,HTK则对各种性能的小型目标具有良好的适用性,综合来看,HTK受目标特性影响较小,更适用于通用型防空反导制导武器.  相似文献   
8.
舰舰协同制导下舰空导弹水平发射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增加舰空导弹拦截低空目标的发射时机,研究了舰舰协同制导下舰空导弹水平发射区.首先分别计算了单舰制导和雷达哨舰接力制导下水平发射区;然后在坐标系内合成得到舰舰协同制导下舰空导弹水平发射区.通过仿真比较,得出舰舰协同制导下比单舰制导下目标航路捷径增加了35%左右,舰空导弹水平发射区的纵深显著增加的结论,为舰艇作战指挥决策提供了较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邓小平在中国改革过程中反复倡导的鼓励试、允许看、不争论三大策略作了一个简要的分析。借助于中国改革的独特背景,讨论了这些策略的成因、内涵及对中国改革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杀伤区、作战区、拦截区和发射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防空体系研究的逐步深入,在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作战空域中,单纯应用杀伤区和发射区的概念已不能满足防空体系中拦截器组网研究的需要,而必须广泛应用作战区的概念。为了研究雷达跟踪方位角有一定限制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组网问题,还必须区分杀伤区和拦截区的概念。本文对杀伤区、作战区、拦截区和发射区的概念及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讨论,其目的在于为防空体系拦截器组网理论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