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2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6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模糊控制理论能较好解决不确定性问题的特点,将测量信息融合问题融入模糊控制问题中来提高多传感器系统的测量质量;提出模糊融合模型,并介绍了将传感器信息作为模糊控制输入的模糊化问题,以及相应的模糊规则的建立、模糊推理和清晰化处理;提出以相交论域中心作为多传感器的事实来进行兼容度和激励强度的解算;最后进行相应的仿真说明及分析.  相似文献   
2.
针对主被动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在IEPF序贯融合基础上进行传感器管理的方法。工程常采用的传统扩展卡尔曼滤波融合算法滤波精度不高,因此结合采用了粒子滤波方法。先对主被动传感器采用迭代扩展卡尔曼滤波集中式序贯融合,利用融合后的信息进行粒子更新,提高滤波精度,在此基础上采用分辨力增益的方法对传感器进行管理。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对目标的跟踪精度,增强多传感器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工艺在KD-I型SiC纤维表面制备了SiC涂层,选择2h、4h、6h和8h四个时间点研究了沉积时间对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CVD SiC涂层的SiC纤维较无涂层的纤维来说强度有所下降;在所研究的沉积时间范围内,随着沉积时间的增加,涂层的厚度有所增加,涂层由不连续的岛状转变为连续层状,纤维的单丝强度出现了先升后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纳米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前沿高新技术,该技术在防化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刚刚起步,较为系统地回顾了纳米技术的分类、特性和应用,重点综述了纳米技术在防化侦检、防护和消毒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对开展纳米技术在防化领域的应用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汽车轮速是汽车运动状态参数的主要信息源,是控制系统的核心,其精度直接影响这些系统的性能.为了提高轮速的精度,降低传感器的研制成本,提出了一种基于弹性BP神经网络的误差分析方法消除轮速传感器误差.将改进的BP神经网络--弹性BP神经网络用于误差分析,并提出误差匹配的算法.理论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使绝对误差达到2×10-4>rad,能够有效地消除传感器误差,提高轮速信号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解冻焦散线的实验方法,这是一种应用光弹切片技术获得模型内部任一点焦散线图象的方法。将它用于测定平面应变状态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K_1,K_2,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8.
本文通过分析齿轮疲劳裂纹振动信号的特点,建立了一套以信号平均、滤波、移频等相结合的诊断方法。经实例验证,它是一种方便、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精密三点法——在线测量精密机床直线度的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了一种精密机床直线运动误差以及工件直线度的在线测量的新方法。由于时域两点法的最小采样间隔必须等于两个传感器之间的距离,该距离不能做得太小,精密三点法用三个传感器,选择合适的安装间隔,我们就能得到比以前更小的采样间隔(例如:减小3倍),使曲线更为精确。本文给出了精密三点法的算法和流程图,给出了计算机仿真和超精密车床在线测量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火炮反后座装置气液量检测的一种新方法,讨论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实现途径及保证检测精度的措施,并给出了实验结果。在新方法的基础上业已形成实用的、具有智能化特征的系统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