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0 毫秒
1.
在2014年的新年致辞中,安倍叫嚣“夺回‘强大日本’的战斗才刚刚开始”。之前安倍于2013年2月访问美国时,就曾向世界狂言:日本永远不做“二流国家”,“一个强大的日本回来了”。而以“梦”作为年度文字的安倍,一年来也的确为他心目中的“大日本之梦”战斗着,搞了许多散发着浓烈军国主义刺鼻气味的“大动作”,甚至不惜背负诸多骂名。  相似文献   

2.
4月1日,日本政府通过《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新的“三原则”将大幅放宽日本对外输出武器和军事技术条件。“武器出口三原则”与“放弃战争”“专守防卫”“禁止行使集体自卫权”等日本基本国策一样,建立在日本战败后的“和平宪法”之上,但对于急于将日本变为“正常国家”的安倍政府而言,犹如喉中之鲠。《东京新闻》报道称,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是“日本向能够发动战争的‘正常国家’迈出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3.
2003年12月26日,由40多人组成的首批赴伊的日本航空自卫队官兵启程前往科威特和卡塔尔,拉开了二战后日本自卫队规模最大、危险系数最高的海外派兵行动序幕。至此,日本自卫队已经事实上打破了“和平宪法”的禁忌,摆脱了“自卫”的羁绊,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军队”。由此看来,日本小泉政府鼓吹的要在2005年自民党成立50周年之际“让宪法修改问题得出结论”的狂言很可能要成为事实。  相似文献   

4.
11月22日上午,以小泉纯一郎为总裁的日本自民党在庆祝该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上,公布了该党的《宪法修改草案》。草案虽然保留了日本宪法第9条第1款关于“永远放弃以国家权力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但删除了该条第2款关于“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的内容,将其改为“为确保我国的和平与独立以及国家和国民的安全,保持以内阁总理大臣为最高指挥官的自卫军”,并增写第3款,将“自卫军”海外派兵等任务明确写入宪法修改草案。  相似文献   

5.
二战结束后,日本在国际社会的监督下被迫进行了非军事化改造,“国家永远放弃拥有军队和交战权”的条款被写入日本国宪法。然而,日本在战败后不久就开始了重整军备的步伐,特别是在冷战结束后,其军事实力的发展更是咄咄逼人。这不能不引起人们对日本军事战略的关注和对其依附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吴刚 《环球军事》2013,(11):18-20
自再次当选日本首相以来,安倍晋三频频参加讨论修改宪法的专家会议或者执政党对策会议,对以和平发展为基调的国内外善意劝诫充耳不闻,一意孤行地张罗修改日本“和平宪法”。并以一系列言行不断展示强硬,表明挑战战后国际秩序,加紧摆脱“和平宪法”束缚,加快谋求军事大国的倾向,这对于日本周边国家乃至国际社会都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相似文献   

7.
日本防卫彰显进攻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2月10日,日本内阁会议顺利通过作为今后10年(2005-2014年)日本防御力整备指针的新一期《防卫计划大纲》以及下一期《中期防御力整备计划》(2005-2009年)。这充分表明了日本的防卫政策正发生重大转变,日渐彰显其咄咄逼人的主动“进攻”态势。“防卫”理念:逐步冲出家门二战后,日本制订的和平宪法第九条明文规定,日本“永远放弃作为国家主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然而,由于美国的极力“扶植”和日本自身的战略选择,这一规定在今…  相似文献   

8.
赵宇 《当代海军》2005,(8):50-55
近年来,日本特别重视发展海空力量,坚持以“海空优先”为指导原则,不断提高自卫队现代化水平,致力于建成一支“规模精干、质量充实”的军队。在日本海军现代化的作战力量中,有几名“成员”尤其引人注目——日本是世界上较早研发航空母舰的国家之一。早在1922年建造的“凤翔”号航母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艘标准的航空母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更是以20多艘航母一度横行海上,成为其野心高度膨胀的催化剂。二战后,战败的日本因和平宪法的禁锢不能建造大型战舰,但重新拥有航空母舰一直是日本挥之不去的情结。  相似文献   

9.
秦鸥 《国防科技》2004,(4):62-64
日本自民党公布《2004年活动方针》主要内容,讨论修改宪法、对自卫队《防卫计划大纲》进行重大调整等任务都被列入方针。这表明日本政府正着手将承诺“永不再战”的“和平宪法”彻底抛弃。日本正在以一种危险的方式寻求更大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0.
“9.11事件”后,反恐怖斗争成为世界的热点。正当人们都将目光投向阿富汗的时候,日本却利用这次国际反恐怖行动的“大好时机”,修改宪法,派兵海外,悄无声息地加紧扩军步伐,为将来的战争开拓空间。日本的用心应该引起亚洲各国的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1.
2002年4月16日,日本安全保障会议和内阁会议通过了“有事法制”的3个相关法案,并于翌日提交国会审议。这3个相关法案是:《武力攻击事态法案》、《安全保障会议设置法部分修订案》和《自卫队法及防卫厅职员薪金法部分修订案》。这些相关法案一旦经日本国会审议通过,不仅意味着日本酝酿了近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有事立法”问题终于尘埃落定,同时也将使日本战后在“和平宪法”规制下的防卫政策发生根本性转变,其动向值得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2.
早在2003年12月19日,日本政府做出三项重大决定:1、建立导弹防御系统;2、下达向伊拉克派遣自卫队的命令;3、修改“基础防卫力量构想”。这三项重大决定中的每一项都违背了国际条约对日本的约束,并且与日本“和平宪法”背道而驰,从而彻底改变了日本的本土防卫政策,为实现与其经济大国地位相称的政治大国与经济大国、复活军国主义又向前迈了一大步。揭开“导弹防御系统”的面纱近年来,日本借朝鲜开发核心导弹问题大造舆论,称日本正遭受朝鲜越来越大的威胁,并鼓吹为了对付朝鲜的导弹,日本必须提高自己的反导弹能力。日本政府称,朝鲜射程约为130…  相似文献   

13.
2012年9月10日,日本正式决定“国有化”钓鱼岛。然而仅一天前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再次重申北京的观点,反对日本的购岛行为:日本首相野田佳彦也宣布要从“大局视角”解决钓鱼岛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红军 《国防》2006,(1):77-79
2005年11月22日,日本自民党在该党建党50年之际,正式公布了和平宪法修订草案,目的之一就是要把自卫队改为“自卫军”,以突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不能逾越的禁忌——拥有一支军队。此举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作为一个典型岛国,日本一直把海洋作为制定军事战略及海军战略的主要考虑因素。由于几乎没有战略纵深,日本军方一贯认为,在实施防御战略时,不能诱敌深入,也不能在本土歼敌,必须在“海上击破”,尽可能将进攻之敌阻拦或消灭在远离日本本土的海洋上。为此,日本近年来不断强化陆军、海军、空军作战能力,尤其是海军、空军的远洋、远程作…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潜艇是在水下进行作战活动的军舰。它具有隐蔽性能好、突击威力强等优长,因此备受各国海军青睐。目前,世界上的潜艇按动力类型划分为常规动力潜艇和核动力潜艇,而后者在诸多性能指标上远远超过了前者。当今世界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廖廖无几,仅美、俄、英、法、中5国。日本出于要当军事强国之需要,十分重视水下力量建设,当然也想要核潜艇。怎奈战后国际条约和《和平宪法》所限,日本始终未能突破“核门槛”,其核潜艇梦想至今难圆。于是,一心想当军事强国的日本耍起了小聪明,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据美联社最近报道,日本海上自卫队将在现役潜艇和新研发  相似文献   

16.
丛文胜 《国防》2004,(5):49-51
今年3月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共通过了14条宪法修正案,其中有3条是将“戒严”的规定修改为“紧急状态”,这既充分体现了我国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所取得的重大进步,也凸显了党中央和国家政  相似文献   

17.
<正>2022年12月16日日本岸田内阁会议通过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国家防卫战略》《防卫力量整备计划》三份安保文件。作为决定未来十年日本国家安全战略的顶层设计及近年来日本民族主义与军国主义合流的最新结果,新“安保三文件”为日本发展“自主防务”“反击能力”提供了指导意见,为日本新一轮扩军铺平了道路。其出台标志着日本事实上成功突破了战后“专守防卫”的安保政策,向进攻能力与威慑能力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相似文献   

18.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邓小平同志1982年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第一次提出的。“一国两制”是指一个国家根据本国宪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在这个国家的部分地区实行不同于其它地区的政治、经济制度,这些地区的政府是该国的地方行政单位或地区性政府,不能行使国家主权。就我国的“一国两制”而言,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即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在将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分别收回的香港、澳门以及统一之后的台湾,在较长时期内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自从“一国两制”战略构想问世之后,被国内外称之为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实现国家统一的伟大创举。本文拟从哲学的角度,谈谈“一国两制”构想的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 ,美国公然对中朝人民发动的侵略战争。其规模之大 ,影响之广 ,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所罕见的。它除开给中朝人民造成巨大的灾难之外 ,还使东亚地区的国际局势产生重大变化。一个突出的变化是 ,美国为了扭转在朝鲜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急需日本充当战争的后勤基地与自己的战略伙伴 ,于是将日本重新武装起来。战后的日本在民主宪法中明确写入了“永远放弃作为国家主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它战争力量 ,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① 。对于美国的行为 ,理所当…  相似文献   

20.
“岛链”的由来岛链一词最初源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于二战之后为了扼杀、封锁当时的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利用西北太平洋海域中一些特殊岛群的战略地理位置而提出的。40年代末50年代初,美国首先提出了对亚洲国家实施“东方弧线”的新月形封锁战略。1950年1月12日,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迪安·艾奇逊宣布:“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防御圈是从阿留申岛,经日本、琉球到菲律宾。”1951年1月4日,国务院顾问约翰·福斯特·杜勒斯进一步提出:“美国在太平洋地区防务范围应是日本——琉球群岛——台湾——菲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