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一提起盛唐景象,人们自然会想到历代帝王中享誉甚高的唐太宗李世民,并联想到辅佐他的名臣良相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褚遂良等等,却往往忽略了被李世民称为"良佐"的长孙皇后。因为有了她的辅佐,李世民才成就了封建帝王的不朽业绩。  相似文献   

2.
郭位  保艳宏 《国防》2014,(10):76-76
为增强青年学生的国防意识,帮助他们树立居安思危、胸怀祖国、热爱和平的理想信念,9月17日下午,贵州省普安县人武部组织县职业中学416名师生开展了"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纪念"九一八"事变83周年主题签名活动。  相似文献   

3.
许争峥 《国防》2013,(12):76-76
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因其执导拍摄了《大白鲨》、《ET外星人》、《侏罗纪公园》等一系列打破票房纪录的科幻电影,被誉为电脑特效的宗师。一次,成龙和他洽谈拍片细节,要求大导演为其影片增加一些电脑特技,不料却遭拒绝,斯导告诉成龙:"你就是最棒的特技效果。"无独有偶,一向"重物轻人"的美军,对其"海湾战争报告"中过分夸大高技术兵器作用的不实之词进行了大篇幅的纠正,美国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甚至指出:  相似文献   

4.
军事爱国主义是解读《孙子》与孙武其人的关键思想要素。《孙子》中的军事爱国主义思想元素主要包括:"兵者,国之大事"的军事价值观;"安国保民"、"安国全军"的军人价值观;"君命有所不受"的道德选择方针;"兵以利动"、"非利不动"的军事功利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德环境效应说五个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5.
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政要》的《教诫大子诸王第十一》中,有这么一段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对人君和黎庶关系的观点,又进一步加以发挥:“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舟,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李世民作为中国历史上颇有作为的皇帝,能把“水”和人民放在一起加以联想,确是发人  相似文献   

6.
徐星 《政工学刊》2010,(12):8-9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温家宝总理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中进一步指出:"  相似文献   

7.
骄侈与蜕变     
骄侈与蜕变宋增建《资治通鉴》记载: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五月的一天,魏徵给唐太宗李世民上书。劝谏太宗说,皇上的上进心赶不上过去,闻过必改的情况也比从前少,生活逐渐趋向奢侈。古语道“贵不期骄,富不期侈”,看来果然如此。隋朝因为富强就骄侈起来,把国家...  相似文献   

8.
条子·钉子·胆子·脑子郑雄《资治通鉴》载:贞观十年十一月,唐太宗李世民的妻子文德皇后葬于昭陵。将军宇文士及和段志玄奉命驻守在萧章门(宫内)。一天晚上,唐太宗差宫官到两将军驻地,宇文士及开门迎见,而段志玄却“闭门不纳”。何故?理由是“军门不可夜开”。宫...  相似文献   

9.
魏艾民 《政工学刊》2011,(11):14-14
前些时,在下发表题为《治"要官"有良药》一文,提到老首长张公干严肃处理"要官"者的事。近来一位青年读者来电话说,他在收入《周恩来军事文选》的一封电报里,看到"张公干起义团"的字句;又在《卧底将军》一书,看到"300多名地下党员大名单"中,有"张公干"其人。他问:这两处提到的"张公干",和你文章中说的"张公干司令员",是否同一人?我说,你看书很仔细,三者同为一人。由此联想到张公干老前辈长期战斗在敌营的艰苦、惊险经历。  相似文献   

10.
唐太宗李世民和卫国公李靖,是唐代最杰出的两位军事家。北宋颁行的兵书《李卫公问对》,采取唐初君臣一问一答的形式,反映了李世民和李靖在古代军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众所周知,李靖向来以“论孙(子)、吴(起)之术”而闻名,军事学上造诣颇深。一部“卫公李靖兵法”可谓著名的兵书,以致唐代杜佑编纂《通典·兵典》时摘录它的内容达二十多处。至于唐太宗,虽然没有留下理论专著,但他的军事谋略与作战艺术是要超过李靖的。  相似文献   

11.
角色扮演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体验—思考—行动"为逻辑顺序的教学方法,这种实践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和教师"成才"和"成人"。角色扮演法在《公共关系学》课程实践教学应用中有四个步骤:经典场景设定、角色分配准备、角色扮演实施和案例讨论总结。应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倡导角色扮演法在《公共关系学》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实施以角色外聘为主的角色扮演法。  相似文献   

12.
滕勇 《政工学刊》2009,(10):46-47
"义气"的来源及其阶级内容《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义气"的解释是:"由于私人关系而甘愿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所以从义气的定义来看,义气本身不具有消极的意义,而是包含着自我牺牲这个道德的最高范畴,所以问题不在于义气本身。义气不是抽象的,关键看是谁在实践着这种义气,是弱势群体的义气还是领导集团的义气。比如,《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义气和《三国演义》中刘关张的义气,就包含着不同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金蝉脱壳     
张旭  仲辉 《国防》2009,(11):69-70
金蝉,即夏天在树上叫的"知了"。它在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虫的壳,但形体却保持不变。将其作为一种计名,由来已久。如《幽闺记》言:"曾记得兵书上有个金蝉脱壳之计。"《西游记》第二十回:"却说那行者、八戒,赶那虎下山坡,只见那虎跑倒了,塌伏在崖前。行者举棒,尽力一打,转震得手疼。八戒复筑一耙,亦把耙齿迸起。原来是一张虎皮,盖着一块卧虎石。  相似文献   

14.
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谈到朱德时赞叹道:"朱德"这个名字很贴切,因为这个名字由于在文字上的奇异巧合,在中文中这两个字正好是"红色的品德"的意思。我想,这里的"红"字,并不简单地代表着红军或者红色,  相似文献   

15.
(一)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以下简称《问对》)是宋代编订的“武经七书”之一。唐太宗李世民在灭隋战争中,屡建奇功。武德(高祖年号)9年(公元626年),通过“玄武门之变”,即皇帝位。其文治武功,极为彪炳,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盛世之君。  相似文献   

16.
畏惧意识不可无吴东莞唐太宗李世民,乃封建历史上的一代英主。此人有个特点,就是"怕"字当头。怕什么呢?且听他说."人言做天子则得自尊崇,无所畏惧.朕则以为正合自守谦恭,常怀畏惧。……联每思出一言,行一事.必上畏皇天,下惧群臣。但知常谦常惧.犹恐不称天心...  相似文献   

17.
看到韩国《中央日报》报道在上海从事房地产工作已十几年的金亨述先生的"观博"感想,当记者问他在世博园里"看到了什么",他却"不着边际"地答曰:"中国人排队了。"对此,作为一名中国人,你作何感想?是不是在愤怒之余,还透着一丝无奈的苦涩?  相似文献   

18.
《兵团建设》2010,(12):37-37
中学时代都读过《木兰诗》,也许至今还能背诵"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诗句。数年前,美国迪斯尼公司拍摄了动画片《花木兰》。2009年岁末,又有赵薇主演的电影《花木兰》上映。人们大都认为花木兰就是《木兰诗》中的木兰,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花木兰原本不姓"花"。  相似文献   

19.
从山坳走向深蓝──记军人舞蹈家霍向东华羽一位很有名气的大编辑说:"霍向东看上去平平淡淡,但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走过的路是一条令人敬佩,令人思索的路......"的确,《世界艺术家名人录》里一个条目属于他,《中国舞蹈艺术大辞典》里记载着他,《中国舞蹈家...  相似文献   

20.
刘锴 《中国民兵》2010,(9):56-56
时下,新版《三国》正在热播。一时间,暗淡的刀光剑影复又出现在眼前,远去的鼓角争鸣又重新回荡在耳畔。当亿万观众在享受新版《三国》带来的强大视觉冲击时,千万不要忘记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实际上是"七分实三分虚",是"演义"而非史实,史实版的"三国"与演义版的"三国"大有出入,罗贯中在演义版的"三国"中频频移花接木或无中生有,开了好多历史的玩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