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应对常规雷达制导反舰导弹的威胁,采用理论分析和建模仿真方法,基于雷达目标的一类重要电磁散射特性——雷达散射截面积(RCS,radar cross section),对双棱锥形浮空式角反射体布放态势进行了寻优,得到了一种与反导舰艇逼近度较高的角反射体阵列。结果表明:考虑角反射体阵列与目标舰艇的RCS幅值特性相似度,较优的布放态势为[6,15],[8,20],[9,15],[11,15],其中在[6,15]情形下,二者相似度达到60.9%。  相似文献   

2.
目标宽带RCS预估算法一直是计算电磁学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分别研究了渐近波形估计技术(AWE)与最佳一致逼近技术在宽频带RCS预估领域内的应用。首先,介绍了传统矩量法计算RCS的原理,并分析了两种快速算法的计算过程。然后,采用这两种技术,分别计算了简易飞机模型的RCS值,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矩量法,这两种方法在不影响精度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同时,相比渐近波形估计技术,最佳一致逼近技术在节省内存,节约时间方面更具优势。最后,采用最佳一致逼近理论,结合电磁计算软件,实现较大尺寸目标的宽频带RCS的计算。  相似文献   

3.
RCS的计算是隐形设计技术的关键问题,也是获取雷达散射特征信号的有效手段。本文主要就复杂目标的散射场的物理结构和复杂目标的精确建模两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另外文中还综述了复杂目标RCS预估软件进展,得到如下的发展趋势:复杂目标电磁散射计算与计算机图形学精确建模相结合,完成从模型设计到电气特性的分析,最终实现利用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实现电磁系统的三维仿真。  相似文献   

4.
战时,异型角反射体阵列布放态势将是影响其干扰效果的重要因素。以伯克级驱逐舰为典型舰艇,从雷达散射截面积(radar cross section,RCS)、高分辨率距离像(high resolution range rrofile,HRRP)和极化特征三方面入手,进行了异型角反射体布放间隔和布放数量的寻优,旨在寻找一种与载舰逼近度尽可能高的异型角反射体阵列,为反舰导弹突防研究提供基本理论依据。研究表明:综合考虑RCS,HRRP和极化特征三方面因素时,11个异型角反射体两两间隔5 m布放,能够发挥更好的干扰效果。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采用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的脉冲法来快速获取三维目标宽带RCS频率响应.将入射波设置为高斯脉冲,对目标进行瞬态分析,将得到的电磁场进行傅里叶变换,从而得到目标的频域散射特性,并对比文献证明了程序的有效性.计算了某新型飞机的双站RCS分布情况,以及该飞机的鸭翼在不同迎角下的宽带RCS频率响应,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针对弹道中段目标RCS(Radar Cross Section)序列识别问题,在分析中段目标电磁散射特性及运动特性的基础上,结合传统的基于球体、椭球体的目标几何特性反演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利用RCS幅度相对于目标姿态角变化率反演弹道中段目标二维几何尺寸的算法,克服了传统方法需要观测到目标RCS极大、极小值的缺陷。利用仿真和暗室测量的典型弹头类目标的RCS数据,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给出了一种用于电大尺寸组合目标雷达散射界面的建模与计算方法给出一种类似飞机的组合目标RCS的计算实例,通过与FMM(快速多极子方法)的计算结果比较表明,说明该方法能快速有效地解决电大尺寸组合目标的电磁散射问题,证明该混合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微波超视距条件下海面舰船目标的散射特性,提出了一种舰船目标雷达散射截面(RCS)的分层计算方法.首先,研究并给出了随机摆动状态下舰船目标各局部散射体的非相干叠加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微波超视距条件下舰船目标RCS的计算流程,针对目标的几何建模、模型划分、遮挡面判定、平均RCS计算等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以某型舰船...  相似文献   

9.
针对武器装备试验、训练构建实战化空情模拟条件的要求,提出利用小型靶标加载龙伯透镜反射器模拟空袭武器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的方法。基于FEKO电磁仿真软件,分析了龙伯透镜反射器(Luneburg-Lens Reflectors)散射机理和散射特性影响因素,对不同形状、尺寸和位置反射板的龙伯透镜反射器RCS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总结了反射板对反射器RCS的影响规律,重点基于反射器对靶标RCS起伏特性进行了改型设计,对靶标加载单个和两个龙伯透镜反射器进行了联合仿真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靶标加载龙伯透镜反射器可以实现RCS改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角反射器在舰船目标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何有效对抗角反射器干扰是当前的研究难题。以典型八面体角反射器为研究对象,通过电磁计算和暗室测量对比分析了单个角反射器、角反射器阵列单/双基地RCS(radar cross section)空域、极化域分布特性以及统计特性,揭示了双基地雷达与角反射器之间的几何关系对角反射器RCS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大范围双基地角条件下,八面体角反射器双基地RCS远小于单基地RCS,均值相差约30 dB。适当部署双基地雷达可有效降低角反射器干扰影响,对双基地雷达抗角反射器干扰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粒子系统的雷达箔条干扰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粒子系统是模拟不规则模糊物体最为成功的一种图形生成算法。结合雷达对抗理论及计算可视化技术,分析了雷达箔条干扰的特征模型,提出了基于粒子系统的雷达箔条干扰计算机模拟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2.
舰船交通服务系统是民用雷达的信息集成系统,探测微弱目标存在RCS小、回波弱、杂波强等问题,导致信噪比低,难以实现有效检测跟踪。基于粒子滤波的检测前跟踪技术对低信噪比下微弱目标信息积累和探测有良好效果。通过采集单设备实测数据,构建遗忘因子和收敛因子以增加重采样的效率,引入虚拟采样保持粒子的多样性,提升粒子滤波对微弱目标的探测能力。仿真试验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可实现舰船交通服务系统对微弱目标的有效探测,并能获得较精准的目标状态估计值。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海军区域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概念内涵.根据现代海战的基本特点,论证了现代海战对区域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作战需求,论述了光电装备技术在区域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计算复杂目标高频区RCS的实用方法。首先采用3DStudioMax对装甲车进行三角面元模拟,然后运用路德维格积分[1]和物理绕射理论(PTD)计算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积,通过对方柱RCS的计算,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最后给出了C波段和X波段不同极化的装甲车和坦克RCS的方位分布图。  相似文献   

15.
地球外部空间扰动引力并行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司托克斯积分方法计算量大、模型复杂的缺点,通过将地球球面以适当的经纬度差进行划分及合理简化,实现了司托克斯积分法计算外部空间扰动引力的积分方程的离散化,建立了地球扰动引力的快速计算模型,并在快速计算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并行计算技术,实现扰动引力的实时计算。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快速并行计算模型能较好地实现地球扰动引力的快速、高精度计算。  相似文献   

16.
舰船避碰自动化系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舰船碰撞是严重的海事之一 .要从根本上减少舰船碰撞事故 ,装备舰船避碰自动化系统 (ACAS)是必然趋势 .文中提出了一种以估计来船操纵性K、T指数为特征的ACAS ,给出了其系统组成和避碰决策软件框架 ,并以宽深水域双船会遇为例 ,叙述了其避碰决策子系统的 4个基本数模 ,即碰撞危险度、几何避碰、矩阵对策、微分对策数模 .最后给出了该软件计算机仿真的实例  相似文献   

17.
An algorithm for calculating the probabilities of a summed multinomial density function which is recursive with n (the number of trials) is presented. Having application in inspector error models for auditing and quality control problems with Cartesian product structures, the algorithm is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computing optimal economic sampling plans. Computational experience with the algorithm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8.
针对具有反作用控制系统(Reaction Control System,RCS)和气动舵两类控制机构的再入飞行器,提出一种基于脉宽脉频(Pulse-Width Pulse-Frequency,PWPF)调节器的最优控制分配方法。将RCS的输入信号转化为连续变化量,RCS与气动舵的控制分配问题被描述为二次规划问题,并采用有效集方法对其求解。采用离散法和PWPF调节器将优化结果转化为RCS的开关机状态。与混合整数规划问题相比,连续二次规划问题更容易求解,计算速度更快。通过对二次规划问题的重构,该算法能有效地应对故障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