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位离异妇女,既抚养自己的儿女,又赡养着34名孤寡老人。她就是河南省虞城县张集镇女民兵范索云。范索云从小心地善良。童年家境贫寒,受过好心人关照和尊老爱幼教诲的她也喜欢关爱人。一位6旬孤寡老人生活孤独困难欲寻短见被群众发现。还在读高小的范索云主动当老人“孙女”照顾老人。中学毕业后回家务农,她索性把老人接到家里,像姥姥一样看待,直到10多年后老人满足地离开人世。其间,爱人很不理解,与她分了手。范索云的善良感动了干部、群众。人们极力推荐她担任镇敬老院的负责工作。30多位五保老人的敬老院仅有范索云和一位厨师,范索云像对亲爹娘一样赡养、爱护着老人。敬老院里  相似文献   

2.
朱艳荣,女,汉族,党员,1965年生,河北省涿州市向阳乡黄家街民兵连副指导员。自1986年到乡敬老院当服务员以来,一直以雷锋精神鞭策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平时,她精心照顾老人们的饮食起居,给行动不便的老人洗脸、梳头、喂饭。老人们病了,她守护在床前,最长的一次达6个多月。当老人去世  相似文献   

3.
在江苏省丰县大沙河畔的双庙村,有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丈夫病故后,她十几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精心赡养、照顾着三位年龄都在87岁高龄以上的老人,一位是她的婆婆、一位是她的养母、一位是她的续母(丈夫前妻的母亲)。她像对待亲生母亲一样侍候着三位老人,用女人柔弱的肩膀扛起整个家庭,并将三个儿女抚养成人,被乡邻称为孝顺的好女儿、孩子的好妈妈、军属的好楷模,她就是张玲兴。  相似文献   

4.
11月28日一大早,天空飘起了雪花,但家住农十师北屯幸福社区的喻国英老人却闲不下来。她早早地来到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听歌碟、整理表演服装,忙得不亦乐乎。今年65岁的喻国英老人退休前就酷爱音乐。退休后,在她的倡议下,社区  相似文献   

5.
在山西省怀仁县光荣院,提起薛金凤,老人们都坚起大拇指,夸这个比女儿还亲的好闺女,就是她,十五年来,不间断地为光荣院的老人们送来了温情和爱意。 事情还得从1985年说起,一天薛金凤的理发店走进三位身着黄军装的老人,她热情地将三位老人安排坐下。也  相似文献   

6.
宋娟 《兵团建设》2012,(6):40-41
她是一位患脊髓灰质炎的残疾人,却用爱温暖着身边的人。她就是农一师十团三连职工潘志新。潘志新出生于1963年,她的幸福童年,在五岁那年戛然而止:脊髓灰质炎使她失去了正常行走的能力。虽然厄运袭来,可是潘志新从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1995年,潘志新结婚了,婚后的她终于找到了幸福。可是多舛的命运在12年后夺走了她的丈夫,只留下10岁的女儿与她相依为命。虽然潘志新的人生接连遭受厄运,可她却一直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她以雷锋为榜样,默默地为群众做好事,她的事迹在团里被传为美谈。连队有位孤寡老人,无依无靠。潘志新几十年如一日每天帮助老人洗脸、梳头、做家务。老人总爱说:"小新比亲闺女还亲。"  相似文献   

7.
一个普通农妇的爱戴传明斐清平在安徽嘉山县杏山乡一个小山村,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位中年妇女陪着老人散步的身影。这位老人,年已80开外,耳聋喉哑,双目失明,她是烈士遗属高项氏;陪她散步的是杏山村普通农妇叶秀英。这位与高项氏无亲无故的农妇。默默地搀扶着老人度过了整整20个春秋。54年前,抗日战争进入了大反攻阶段,高项氏老人的丈夫.是一位抗日根据地的民兵战士,正和抗日大军一起活跃  相似文献   

8.
时间:2013年10月1日地点:六师一○二团、梧桐镇敬老院人物:敬老院院长张新玲7时:太阳还没露头,张新玲就起床了。她早已习惯了,自打1990年到敬老院工作以来,她就钟表般地准时起床、准时上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子就是这么过来的。一天的日子就是23年的缩影。一走进敬老院大门,张新玲一天的忙碌就算开始了。她先到每个房间查看,给两位大小便失禁的老人换垫子、擦洗身子,然后又去清洗沾满屎尿的垫子。忙完了两位老人的事后,她就得给其他失去自理能力的老  相似文献   

9.
《政工学刊》2010,(3):79-79
上海闸北区的百岁老人包廷琴,向记者讲述了她的长寿之道。 一是性格乐观,笑口常开。老人耳朵不好,听不见别人说话,但一见对方开口,她就会乐呵呵点头。包廷琴的女儿透露,老人没有“隔夜愁”,遇到烦心事,总是睡一觉起来就全消散了。  相似文献   

10.
在中外闻名的石刻之乡—一四川省大足县,一位76岁老人拥军的故事传遍四方。她就是多次被省、市、县评为“爱国拥军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拥军标兵”、”优秀共产党员” 的大足县龙岗镇居民徐培忠。 徐培忠老人从五十年代开始从事街道工作,先后担任过街道居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等职务,1990年底,除培忠老人因年迈体弱退休。老人从小生长在一个贫苦人家,在旧社会以帮人做针线、当奶娘为生。解放战争  相似文献   

11.
冰心老人漫谈少女时代的梦想,披露她的父母当年经历“甲午”劫难情景。  相似文献   

12.
“军嫂不是缠树的藤。”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人武部部长潘栋岩的妻子曲德清不仅这样激励自己,而且用行动诠释了这句话。她下岗不失志,自强自立,10年挣下千万家产;她经商不忘相夫教子、孝敬老人,一个人照顾4位老人和年幼的孩子,撑起了一片天;她致富不忘他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接收安置下岗女工200多人。曲德清对事业百般执著、对家庭含辛茹苦、对社会充满爱心,今年“八一”前夕,被市委、市政府和警备区联合表彰为“十佳好军嫂”。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1月28日,寒风中夹杂着细碎的雪花,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拖着满是骨刺的双脚,在被冻得硬邦邦的路上艰难地行走着.每走一步就像一根钉子钉入脚跟般钻心疼痛,但她的眼神坚定,闪耀着希望的光芒。在她怀里紧紧揣着一包东西。那是刚募集来的一笔善款,而她所做的这一切都只为从死神手中拉回一位曾经素不相识的白血病人。这位老人就是山东省临沂市人大代表、新时代“沂蒙十佳红嫂”——戚洪桂。  相似文献   

14.
在农一师、阿拉尔市的商贸城门前,每天都有一位老人动作娴熟地维修自行车。每当顾客推着修好的自行车离开时,她总是笑着说:您慢走,如果两天内再出现同样的问题,你推来,我免费给你修!她就是农一师10团服务站退休职工刘  相似文献   

15.
今天,我去医院办事,在医院走廊中看到了一对步履蹒跚、相互搀扶的老人,看到此景,一种无名的冲动让我走到了他们的身边,我伸出手帮助老太太搀扶她的老伴,老人连声道谢,我却不由得一陈心酸……  相似文献   

16.
信息窗     
罗月英精心照料五保老人荣立三等功9月18日,安徽省毫州武装部为几年如一日精心照料五保老人的张店乡黄楼村女基干民兵罗月英记三等功。《人民日报》等三十多家报刊先后报道了她的事迹。(孙剑云)  相似文献   

17.
初春的北风依旧呼啸。在山西某预备役团,全体官兵在寒风中列队,翘首等待一位尊贵的客人。盼望着、盼望着,10时许,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另外3位妇女的搀扶下出现在官兵视野,现场顿时沸腾了,大家纷纷上前迎接老人……"她叫刘纪忠,代县十里铺人,77  相似文献   

18.
出生在“大刀记”故乡——山东省宁津县张学武的一个小村庄的孙荣英,从小受到拥军光荣传统影响,是听着唱着革命歌曲、看着军人打仗的影片长大的。在以后的20多年里,她含辛茹苦,先后支持3位亲人服役。丈夫在部队她是好军嫂,儿子当兵她是好妈妈,老人常年卧床不起她是好媳妇,用时间和行动诠释了一位普通  相似文献   

19.
社区乐园     
《兵团建设》2011,(10):33
老年志愿者在农十师181团团部社区的老年志愿者中,有一位不拿薪水、爱管"闲事"的刘大妈。她退休不退岗,整天往返于社区邻里街巷,随时提醒居民们注意防火、防盗、安全用电等事项。她就是刘霞。今年60多岁的刘霞是181团社区三站的退休老人,说到社  相似文献   

20.
在沈阳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人们传颂着军人妻子单颖的先进事迹。单颖一家四世同堂,上有三位老人,下有孩子,丈夫在部队,她成了家里的支柱。她有繁重的本职工作,经常加班加点,有时还要跟班到深夜。态了使丈夫安心服役,她既照顾好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