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6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了加强县(市、区)人武部建设的指示,随后有一大批在野战部队工作的优秀干部被调整补充到县级人武部,而且今后野战部队的干部仍将成为县级人武干部的主要来源。这是人武干部工作的一次重大改革,它必将对新时期人武部建设产生重大影响。野战部队干部调整补充到人武部,疏通了人武干部进出交流渠道,增强了人武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怛是,野战部队和人武部的工作性质完全不同,人武部是地方党委的军事部和政府的兵役机关,它的主要任务是征兵和从事民兵工作、开展国防教育、组织民兵参加“两个文明建设”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等,这就要求人武干部必须具备“一专多能”的本领,既要通军事  相似文献   

2.
从野战部队交流到人武系统的干部中学作战指挥的多,而“科班”(人武专业)出身的少;在基层任职的多,而机关工作的少;搞训练带兵的多,做文字工作的少。新任人武干部如何尽快提高综合素质,适应“两场”需要,践行“打赢”目标,笔者认为应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在县(市)人武部移交地方时,我们根据干部“四化”标准和民兵、预备役工作的需要,对人武部的干部进行了调整,先后从野战部队调来700余名干部,改善了人武干部队伍的年龄、文化和专业知识结构。“老武装”对地方和民兵、预备役业务比较熟悉,作风艰苦。刚从野战部队调来的干部,大都年轻且经过部队严格、正规的军政训练,有专业技术知识。这样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发挥这两部分干部各自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 人武干部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骨干队伍,是开展民兵、预备役工作的直接指挥者。县级人武部收归军队建制后,一部分野战部队的优秀干部交流到原籍或爱人所在县级人武部,解除了干部许多后顾之忧。然而,由“家门口”人武干部带来的负面影响却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5.
有的人认为,“在人武系统干,压力不大,工作轻松,比在作战部队舒服多了。”也有的人认为,“人武部的干部每年也就是征兵的那段时间忙点,平时闲得没什么事……”。 然而,当你深入到军分区的工作中去,当你和人武部的同志“亲密接触”一番,耳闻目睹的却截然不是那么回事,恰恰相反,我们却时常听到他们说:“难!”“忙!”“忧!” 这每一个字里都交织着矛盾和困难,这每一个字里又汇聚着人武系统干部的努力和艰辛。为此,济南军区政治部的李居清、吴四清、徐强同志通过专题调查有关人武干部,试图为排解“难、忙、忧”“把脉问诊”,期望能引起大家更多的关生。正如某军分区一位主要领导所说:“我们不怕当前武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可怕的是不敢正视和面对这些问题与矛盾。”我们期待并相信,有了大家的共同关注,共同努力,一些人武干部的“难、忙、忧”,将会逐步地远离我们。  相似文献   

6.
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人武系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关键是把“三个代表”思想落实到人武系统抓基层、打基础的实际工作中去。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相似文献   

7.
1999年4月,我从野战部队交流到人武系统工作,第一次看到《西南民兵》,便被深深吸引。从此,我与《西南民兵》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有一日不阅读如隔三秋之感觉。2000年初,同事劝我:“你喜欢《西南民兵》,就给杂志写稿,参与刊物的创作,为心中所爱添砖加瓦。”说实话,虽然从事政治工作多年,讲话稿、总结材料等写了不少,但真还没有动过投稿的念头。经同  相似文献   

8.
吴伯勋  许景山  邓劲松 《国防》2000,(12):27-28
最近,我们邵阳军分区对所属县、市(区)人武干部队伍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总的感到,自人武部收归军队建制以来,人武干部队伍建设状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认真研究解决。 一、人武部“家门口”干部多,有亲人团聚、生活安定的优势,利于干部队伍的思想稳定,但外界干扰导致工作不专心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据统计,我分区所属各县、市(区)人武部中,本地干部占89%。这些“家门口”干部避免了夫妻分居之苦,消除了亲人怀念之忧,91.8%的不愿意转业到地方  相似文献   

9.
“议军会”议什么?顾名思义,当议与军政军民关系相关的事和人,当议与军队或国防后备建设相关的问题。“议军会”是体现当地领导和党委政府重不重视武装工作的形式,也是武装工作接受双重领导的体现。“议军会”制度在大多数地方坚持得很好,各地党政军领导也极为重视,对落实武装工作起到很好的作用。 不可否认,一些地方的“议军会”变了味:搞形式、走过场的有之;开成“休闲会”、“面子会”、“宴酒会”的有之;握握手、谈谈话、打打靶的有之……“议军会”不议武装工作的大事,不议国防后备建设的要事。之所以如此,在于一些领导干部的认识问题,心中无武装;一些人武部提交“议军会”议题总是“要钱要物”,久之,使地方的同志形成一种错觉:“议军会”就是人武部的“要钱会”。民兵工作费靠地方承担,人武部建设靠地方保障,这是人武工作的为难之处;另一方面,是一些同志依赖思想过重,导致有难就向地方党委政府“伸手”,甚至为“要钱”去勾兑、拉关系,使得该正常保障的经费变为“施舍”与“索要”关系。解决经费保障的根本办法一要靠法规,二要靠形象、作为。 “议军会”议什么很有学问,议好了,利于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利于地方党政领导关心支持武装;利于人武系统的同志开展民兵预备役工作,利于军政军民团结。  相似文献   

10.
几年前,我刚到人武系统工作,由于不熟悉情况,工作时常无从下手,是《西南民兵》领我走出了“盲区”。记得有一次,部领导安排我给县应急民兵上一堂《怎样争做新时期的合格民兵》教育课。我以前在野战部队当过班长,搞军事训练还可以,但对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的区别、参建参治和以劳养武是怎么一同事就分不清楚了。上吧,真不知从那里下手;不上吧,领导交给的第一次任务就完不成,丢面子不说,怕留下不好的印象。正在我左右为难之时,科长为我送来几本《西南民兵》杂志,并对我说:  相似文献   

11.
刘震 《云南国防》2002,(3):37-37
当前县(市、区)人武部中普遍存在着“六多、六少”的现象,影响和制约着人武系统向着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方向发展的步伐。这“六多、六少”是:新人武多、老人武少;不熟悉人武业务的人多、熟悉人武业务的人少;应酬接待多、解决问题少;职工人数多、干部人数少;事务性工作多、精钻细研少;墨守成规者多、开拓创新者少。  相似文献   

12.
县级人武部业务“单打一”的现象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武装工作的开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人武部在抓干部的业务培训中,只重视按科室进行单一的业务培训,而忽视了立足武装工作全局的需要开展综合性业务培训。二是从野战部队交流到人武部的干部,业务“单打一”的情况比较普遍,过去在野战部队从事军事工作的就只懂军事业务,对其它业务不了解不熟悉。三是  相似文献   

13.
一个人喜欢干什么,干事有什么特点,久而久 之,人们会因此给他一个“雅号”。人武系统有闻名 全国的“扶贫司令”彭楚政,还有很多有这种或那 种“雅号”的人武干部。这里撷取一组来自人武系 统的人物报道。请看我们——  相似文献   

14.
自人武部收归军队建制以后,全区人武干部既偏老化,又缺员额,通过调整交流,陆续从野战部队交流了一部分干部充实到人武部。从整体上看,为人武战线注入了新的活力,但这些新调入的干部,对人武工作普遍不  相似文献   

15.
最近,有一批“老武装”因年龄、职衔受限等原因陆续退出人武工作岗位,有一批野战部队及其它岗位上的干部已经并将继续调整充实到人武战线,整个人武干部队伍建设处于重大的转折时期,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参差不齐。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人武部的全面建设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因此,必须全面加强人武干部的教育训练。一是要加强思想教育。一方面,要引导大家充分认识人武部建设在国防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另  相似文献   

16.
谁说调到人武部只是为了“安个家”和“落个户”?来自吉林省军区的几名人武干部靠自身的实践再一次显示和证明:“干人武工作难度大,责任重,标准高。”探索他们在人武战线成长的足迹,带给我们的是深深的启迪,它昭示我们,从野战部队调入人武战线的干部,只要摒弃旧观念,与时俱进,用新思维、新方法开展工作,就一定能在人武天地创出一番新佳绩。  相似文献   

17.
在全国性“房改”工作全面展开之际,人武系统的生活住房究竟如何改好?这个问题的解决,将直接关系到人武部今后的长远建设。 笔者认为,一是人武系统的住房不纳入房改。已移交或今后转业、调到地方工作的人员,由人武部协同地方党委、政府和房管部门,采取退还购买房屋半产权的资金,或按同等面积在地方享受优惠价等方式,由所在单位解决住  相似文献   

18.
由于社会分工,身处不同战线不同岗位的同志在确定自己的“作为”目标时,本应有所不同。但,我发现,部分同志游离专武干部的本职工作,片面地从组织生产、参与经济方面去论证人武系统、专武干部存在的价值,甚至将此视为新时期人武部门取得“地位”、专武干部有“作为”的方向,这就不能  相似文献   

19.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又一个春夏秋冬过去了。广大人武干部,你们辛苦了。县(市、区)人武部是我们民兵、预备役工作的一线指挥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方方面面的工作靠你们去组织、指挥、落实。地方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治安也都少不了人武干部们忙碌的身影。正是你们脚踏实地的辛勤劳动,赢得了基层的称道,群众从内心深处给予了你们各种“雅号”。那就让我们来进述你们“雅号”背后的故事吧!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专武干部队伍普遍存在不“专武”的现象,根据问卷调查,重庆市黔江县62名专武干部中,热爱武装工作的仅有17人,占专武干部总人数的26.1%,安心武装工作的有38人,占总人数的61.3%,不安心专武工作的有7人,占总人数的12.6%,其中兼职的专武干部有58人,占总人数的93%。如此看来,专武干部不“专武”的现象是比较突出的。经过深入调查,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