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明朝末年涌现了许多抗倭民族英雄,尤以戚继光最负英名。可人们也许不知,戚继光的顶头上司、兵部尚书谭纶也是抗倭名将。1502年,谭纶出生在江西宜黄  相似文献   

2.
临海江南古长城上,民兵们抚摸着战痕累累的城墙,回顾明代抗倭史;台州大捷遗址桃渚抗倭城里,民兵应急连队员们举起右拳,庄严宣誓;民兵船运大队渔船上,船老大们围坐在甲板上热议戚继光抗倭战例……这是5月份以来,浙江省台州军分区紧贴海上民兵建设实际,深挖驻地历史资源,扎实开展“弘扬戚继光精神、锻造能打仗民兵”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组镜头。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单之蔷先生提出的戚继光在抗倭战争中没有杀过一个日本人的说法提出质疑,通过对戚继光在抗倭战争中的三次重大战役的史料分析,论证了其歼灭入侵"真倭"(日本人)的历史真相,并提出戚继光为平息浙江、福建倭患立下了不朽功勋,称其为民族英雄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4.
抗倭名将戚继光(1528——1587)编著的《纪效新书》与《练兵实纪》,是我国明代中期以军事训练为主要内容的杰出兵书。前者是作者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前后,在抗倭战争中写成的,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后者是作者于隆庆二年(1568年)到蓟镇,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宜后开始编写的,大约成书于隆庆五年(一说万历初年),是练兵守  相似文献   

5.
戚继光的名字,在我国明代史上是与抗倭斗争联系在一起的。因而明以后的历代学者,对于戚继光的研究,也多是客观地记叙他在抗倭战争中的英雄业绩,而很少研究他的军事改革实践和经验。然而,当我们认真考察了戚继光军事活动的全过程之后,就不难发现,戚继光不仅是战功赫赫的一代名将、民族英雄,而且是一位勇于改革、锐以创新的军事改革家。他无论是在东南沿海的抗倭战争中,还是在镇守蓟门边防期间,都是通过切合实际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我国东南沿海乡村,农民在新宅落成后,习惯在宅旁或庭院栽种一丛翠绿挺拔的剌竹。这一习俗,据说是当年戚继光抗倭后遗留下来的古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戚继光以参将率部入闽,在闽北,闽东奋起抗倭。倭寇纠集兵力,凭藉当时先进的鸟嘴铳等轻型火器进行报复,对戚家军威胁甚大。戚继光深知,如果墨守明朝军队“方阵在前,且打且进”的呆板战术,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重点阐述了明初浙江海防的战略地位,明代抗倭战争中浙江的海防战略地位,清前期浙江的海防战略地位,从而勾勒出明清(前期)浙江海防战略地位演变的主要轨迹。  相似文献   

8.
2006年6月,笔者应韩国国防部军事历史编纂研究所所长安秉汉将军的邀请,到该所参加中韩两国学者关于明朝时期中韩联合抗倭的国际研讨会.经预备会议介绍,韩国学者知道笔者是研究朝鲜战争史的专家.在安秉汉所长为中国学者举行的欢迎晚宴上,一位70多岁的韩国学者,非常激动地向我发问:"韩国战争是我们哥俩打架,你们为什么帮老大打老二?"我反问:"你们南北双方哥俩打架,美国为什么进来帮你们老二打老大?"我接着说,你们哥俩打架,外来帮助老二打老大的是美国,而不是中国.  相似文献   

9.
刘江是威震一时的明初抗倭名将,曾任辽东总督。永乐十七年(1419年),他率部在望海埚(今辽宁省大连东北)全歼入侵我国辽东半岛的倭寇,在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0.
薛军 《国防》1998,(10)
《戚继光兵法——十四卷本(纪效新书)》一书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总结南抗倭、北御虏40余年的治兵、作战经验,于晚年精心编撰而成的。是作者对自己一生兵学理论的最后概括,也是中国古代数千年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全面地论述选兵、编伍、练技术、练战术、培养选拔和任用将领、管理部队等问题的一部兵书。 该书所反映的是明代中期的兵学理论,但语言精辟,哲理性强,许多思想观点有很强的时空超越性。比如,讲练兵,最重要的是要练胆气,其次是练技术,练战术,练听从号令。使士兵个个勇敢,技术精,战术强,有纪  相似文献   

11.
东南沿海抗倭战争明嘉靖二十六至四十五年(1547~1566年),明朝军民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侵略,取得重大胜利的战争。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 14世纪,日本封建诸侯互相兼并混战,他们为转嫁国内战争造成的财政危机,纵容、唆使在战争中溃败的武士、  相似文献   

12.
土司时期的土兵制度实际是一种兵农合一的组织形式。土司的军事征调政策实际是封建王朝以夷制夷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石砫土司军事征调的原因有三:一是明朝统治阶级需要;二是石砫土兵战斗力强;三是石砫土司善待土兵、治军有方。石砫土兵参加的战争既有抗倭和勤王的爱国战争,也有被征调参与镇压各地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反抗的战争。从石砫土兵征调的特征看,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征调次数多,规模大;二是征调多为正义之战,取胜多;三是征调的历次战争中,中间是功,前后是过。石砫土司军事征调的功用主要体现在抗倭、援辽、征蛮和征贼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名将戚继光(1528—1587),在四十余年的戎马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他的战争指导思想,既是对我国古代优秀军事思想的继承,也是他自己战争实践的经验总结,其中有些内容今天依然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4.
崇明凭藉其得天独厚的军事地理位置,在明清两朝抗倭、荡寇及抵御明朝海上残余势力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军事战略地位曾显赫一时。近代以来,随着海防、海权思想和西方海军建设、战略战术的发展,及清廷在"坚船利炮"面前的海防战略收缩,崇明的军事战略地位日益衰落。崇明近代军事战略地位的历史演变,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山东蓬莱,因有"八仙过海"的美丽传说被誉为"人间仙境",因有"戚家军"英勇抗倭成为一片英雄的土地,这里既是军事重地,又是闻名全国的旅游胜地。改革开放以来,蓬莱成为首批全国经济建设百强县之一,并10次被评为山东省"双拥模范城"。说到这些成绩,就不能不提到被军地领导一致称赞为"新时期党管武装的好书记"——蓬莱市市委书记刘炳国。蓬莱作为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和革命老区,  相似文献   

16.
利川丛林树术、地表建筑、起伏地势等天然或者人工制造的伪装器材在军事目标附近设置各种遮障,消除装备的外形特征,以此来增加敌方的侦察识别难度,从而实现隐匿军形深不可测的“遁形”效果,既是保全自己之举,又是获得全胜之道。从我国古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在战争成功使川彩绘砖城图案的布城到二战中前苏联运用一系列伪装术,使得克里姆林宫融入自然环境从人间蒸发,遮障伪装技术犹如无形的“保护伞”,保护着武器装备和军事设施免遭打击。  相似文献   

17.
游京录 《国防》2005,(9):82-82
1945年8月中旬,我晋察冀军区三分区唐县支队政委唐振华同志两次深入日军重兵把守的南唐梅中心据点同敌人谈判,最终迫使其在缴械投降协议书上签字,缔造了抗战后期敌后战场一个尤为奇特的斗争案例。此事在当地广为传诵,值此抗战胜利60周年,赋诗以纪之。滱水恒山豪气钟,尧乡自古屹长城。抗倭岭遗六郎箭,射日史彪哲匠弓。民铸金汤铜铁骨,党撑砥柱孺子情。碉楼作茧黔驴困,降服不劳费短兵。赤手狼穴降顽敌@游京录  相似文献   

18.
现代战场的许多高技术兵器以动物定名,如德国的主战坦克“豹”2、两栖装甲车“鳄鱼”,美国的“山猫”、“夜鹰”直升机,法国的防空导弹“响尾蛇”。这些兵器正如它们的名字一样凶猛。动物们除了为这些兵器贡献了自己的名字外,还有许多动物在战火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古至今因动物而改变的战斗有许许多多。 以猴助战 明朝时候,抗倭名将戚继光在福建曾训练数百只猴子,教会它们施放火器。有一次,一队倭寇入侵。戚继光预先埋好伏兵,接着  相似文献   

19.
深圳市,人们普遍认为它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对它的过去却知之甚少。在深圳市东部大亚湾畔,至今仍屹立着一座古城———大鹏城。它是明、清两代广东省东部海防重镇,自明代开始管辖着现今深圳、香港以至惠阳部分地区的海防,在清代遏制鸦片走私及抵御英国殖民者侵略的斗争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是深圳、香港两地近代历史的见证者。一、大鹏城的建置大鹏城是明代抗倭防盗的产物,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广州左卫千户张斌奉命修筑东莞守御千户所城(今深圳市南头古城)和大鹏守御千户所城。这两座所城均隶属于南海卫东…  相似文献   

20.
队列会操,首先要了解队列。队列源干战术中的“排兵布阵”。冷兵器时代,两军对垒时的“阵势”是军队战斗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和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阵”就是军队的战斗队形,也是现代意义上队列的雏形。当时,协调周密的“阵”能更有效地消灭敌人,保存自己。著名的步兵阵有古罗马的马其顿方阵、诸葛孔明的八卦阵、抗倭名将戚继光的鸳鸯阵等。进入热兵器时代后,队列逐渐才从战术中分离, 其职能转化为侧向反映军队素质和精神面貌——间接为战斗力生成服务。历史学家黄仁宇在其自传《黄河青山》中提到在1939年成都国民党中央军校时的队列训练的情形:“……我们接下来就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