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对单之蔷先生提出的戚继光在抗倭战争中没有杀过一个日本人的说法提出质疑,通过对戚继光在抗倭战争中的三次重大战役的史料分析,论证了其歼灭入侵"真倭"(日本人)的历史真相,并提出戚继光为平息浙江、福建倭患立下了不朽功勋,称其为民族英雄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2.
临海江南古长城上,民兵们抚摸着战痕累累的城墙,回顾明代抗倭史;台州大捷遗址桃渚抗倭城里,民兵应急连队员们举起右拳,庄严宣誓;民兵船运大队渔船上,船老大们围坐在甲板上热议戚继光抗倭战例……这是5月份以来,浙江省台州军分区紧贴海上民兵建设实际,深挖驻地历史资源,扎实开展“弘扬戚继光精神、锻造能打仗民兵”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组镜头。  相似文献   

3.
我国东南沿海乡村,农民在新宅落成后,习惯在宅旁或庭院栽种一丛翠绿挺拔的剌竹。这一习俗,据说是当年戚继光抗倭后遗留下来的古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戚继光以参将率部入闽,在闽北,闽东奋起抗倭。倭寇纠集兵力,凭藉当时先进的鸟嘴铳等轻型火器进行报复,对戚家军威胁甚大。戚继光深知,如果墨守明朝军队“方阵在前,且打且进”的呆板战术,势  相似文献   

4.
戚继光的名字,在我国明代史上是与抗倭斗争联系在一起的。因而明以后的历代学者,对于戚继光的研究,也多是客观地记叙他在抗倭战争中的英雄业绩,而很少研究他的军事改革实践和经验。然而,当我们认真考察了戚继光军事活动的全过程之后,就不难发现,戚继光不仅是战功赫赫的一代名将、民族英雄,而且是一位勇于改革、锐以创新的军事改革家。他无论是在东南沿海的抗倭战争中,还是在镇守蓟门边防期间,都是通过切合实际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我国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名将戚继光(1528—1587),在四十余年的戎马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他的战争指导思想,既是对我国古代优秀军事思想的继承,也是他自己战争实践的经验总结,其中有些内容今天依然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6.
薛军 《国防》1998,(10)
《戚继光兵法——十四卷本(纪效新书)》一书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总结南抗倭、北御虏40余年的治兵、作战经验,于晚年精心编撰而成的。是作者对自己一生兵学理论的最后概括,也是中国古代数千年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全面地论述选兵、编伍、练技术、练战术、培养选拔和任用将领、管理部队等问题的一部兵书。 该书所反映的是明代中期的兵学理论,但语言精辟,哲理性强,许多思想观点有很强的时空超越性。比如,讲练兵,最重要的是要练胆气,其次是练技术,练战术,练听从号令。使士兵个个勇敢,技术精,战术强,有纪  相似文献   

7.
抗倭名将戚继光(1528——1587)编著的《纪效新书》与《练兵实纪》,是我国明代中期以军事训练为主要内容的杰出兵书。前者是作者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前后,在抗倭战争中写成的,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后者是作者于隆庆二年(1568年)到蓟镇,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宜后开始编写的,大约成书于隆庆五年(一说万历初年),是练兵守  相似文献   

8.
现代战场的许多高技术兵器以动物定名,如德国的主战坦克“豹”2、两栖装甲车“鳄鱼”,美国的“山猫”、“夜鹰”直升机,法国的防空导弹“响尾蛇”。这些兵器正如它们的名字一样凶猛。动物们除了为这些兵器贡献了自己的名字外,还有许多动物在战火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古至今因动物而改变的战斗有许许多多。 以猴助战 明朝时候,抗倭名将戚继光在福建曾训练数百只猴子,教会它们施放火器。有一次,一队倭寇入侵。戚继光预先埋好伏兵,接着  相似文献   

9.
戚继光生于嘉靖七年闰十月(1528年11月),卒于万历十五年十二月(1588年1月),抗倭名将,字无敬,号南塘,晚号孟诸,祖籍涂州走远(今安徽定远》,后定居山东东牟,将门世家。戚继光十七岁承袭父职任登州(今山东蓬莱》卫指挥企事,后戎马一生,驰骋在抗倭斗争的浙江。福建东南前线,创建“戚家军”,数败倭寇,屡建战功,耀为总兵官。后又召为神机营副将,继而命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晚年遭排挤调任广东,后谢病归故里。《明史》有传,留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莅戎要略》等著作,是研究戚继光武德人…  相似文献   

10.
论戚继光的军事思想——纪念戚继光逝世四百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不仅是一位英勇善战的著名将领,而且是一位具有独到见解的军事理论家。他戎马生涯40余年,身经百战,屡建奇功,在建设国防、练兵和作战过程中,继承和吸取历代军事思想之精髓,总结了自己练兵、育将、作战的实践经验,写下了《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正确地处理了继承和发展,冷兵器与火器,技术与战法,士卒与将帅,军人与军队,军事与政治诸方面的关系,丰富了我国古代军事学的宝库。他的军事思想,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本文仅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其军事思想进行探讨。一、戚继光的治军之道——训练“节制”之师  相似文献   

11.
利川丛林树术、地表建筑、起伏地势等天然或者人工制造的伪装器材在军事目标附近设置各种遮障,消除装备的外形特征,以此来增加敌方的侦察识别难度,从而实现隐匿军形深不可测的“遁形”效果,既是保全自己之举,又是获得全胜之道。从我国古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在战争成功使川彩绘砖城图案的布城到二战中前苏联运用一系列伪装术,使得克里姆林宫融入自然环境从人间蒸发,遮障伪装技术犹如无形的“保护伞”,保护着武器装备和军事设施免遭打击。  相似文献   

12.
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的练兵思想,对于封建时代的军队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戚继光认为,“数十万之众,非一人可当,必赖士卒誓同生死,奋勇当锋。”因此,认真训练士卒,使他们“人人有勇知方,人自为战”,才能有效地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戚继光提出了关于练兵的一系列思想和方法。主要是: 1.注重实用。戚继光反对练兵搞“花架子”。他认为,战争是  相似文献   

13.
队列会操,首先要了解队列。队列源干战术中的“排兵布阵”。冷兵器时代,两军对垒时的“阵势”是军队战斗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和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阵”就是军队的战斗队形,也是现代意义上队列的雏形。当时,协调周密的“阵”能更有效地消灭敌人,保存自己。著名的步兵阵有古罗马的马其顿方阵、诸葛孔明的八卦阵、抗倭名将戚继光的鸳鸯阵等。进入热兵器时代后,队列逐渐才从战术中分离, 其职能转化为侧向反映军队素质和精神面貌——间接为战斗力生成服务。历史学家黄仁宇在其自传《黄河青山》中提到在1939年成都国民党中央军校时的队列训练的情形:“……我们接下来就忘了  相似文献   

14.
戚继光创建的快速后勤保障部队彭和平明隆庆二年(1568年),明代军事家戚继光奉命以都督同知衔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兵事。戚继光在军事训练中吸取蒙古骑兵作战的优点,编练了协同作战的步兵营、骑兵营、车营和与之相适应的快速后勤保障部队──辎重营。根据戚继...  相似文献   

15.
(二)高级层次的武德教育戚继光的高级层次的武德教育是以军官为教育对象的,是对军官进行修身正心、勤职敬业的品德修养教育,实际上就是将德教育。从教育内容的系统性、规范性及教育方法的科学性等方面来看,戚继光的将德教育理论确是继往开来的,有不少创新、发展和独到之处。它是戚继光军事著作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在军事伦理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42年,抗日战争中的八路军为了提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治军能力,军政杂志社曾以这部分内容为主,编辑出版了《戚继光治兵语录》,在延安出版发行,供八路军的干部学习参考。这些内容集…  相似文献   

16.
戚继光的武德教育有明显的层次性差异。根据(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的思想及戚继光的武德治军实践,可以把戚继光的武德教育划分为两个层次,即:基本层次和高级层次。(一)基本层次的武德教育戚继光的基本层次的武德教育是以全军将土为教育对象的,也可以说是对全体军人进行的以建军宗旨为核心的普遍道德教育,意在提高全军将士的思想道德觉悟,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纪律、统一军风、统一行动。从教育内容上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1.以“卫国保民”为宗旨的“忠义”教育何为“忠”和“义”?传统的军事伦理观认为,报效皇上、报…  相似文献   

17.
近年渐有学者不断提出石跓土司宣慰夫人秦良玉抗倭的命题,笔者虽然关注石柱地方文化,但始终不能找到秦氏抗击倭寇的直接证据。经过梳理生平事迹、史志文献、文学作品和研究成果等,笔者认为若依据现有资料,秦氏抗倭之论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18.
戚继光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杰出的军事家。他的军事思想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不拘泥古训,不墨守成规,而是从实际情况出发,从作战方针的制定,到练兵打仗,无不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戚继光的水师建设和运用也体现了这个特点。“水陆兼司”的抗倭作战方针倭寇来自海上,往往以沿海岛屿为基地,进行登陆袭扰。那么,对倭作战究竟应该采取何种方针,才能克敌制胜呢?当时,有的人主张歼敌于海上,认为海防“则必宜防之于海”;有的则认为“固海岸为不易之定策”,主张歼敌于登陆之际;有的主张更全面一些,认为“海防之要唯有三策:出海会哨,毋使入港者,得上策;循塘距守,毋使登岸者,得中策:出水列阵,毋使近城者,得下策;不得已,而至守城  相似文献   

19.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祖籍安徽定远人。生于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1528年11月12日),卒于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1588年1月5日)。 戚继光生活的嘉、隆、万历年间是明帝国内忧外患严重的年代。嘉靖中期后,由于政洽  相似文献   

20.
兵器,是战争的物质基础。这一点,早已为战争史的发展进程所证实。然而,人们还注意到,同样水平的兵器,采取不同的配备方式。可以产生不同的战斗力;在研究兵器时,不仅要研究它的技术性能,还要研究它的配置。著名军事家戚继光组建的戚家军,处于冷兵器与火兵器并用时期,它的兵器配备,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针对当时的实际,采取了长、短结合的方式,大大增强了战斗力。戚家军长、短结合的兵器配备戚家军是戚继光为适应扫平倭患之需要,于嘉靖三十八年亲自到浙江义乌招募组建的一支军队,包括步军和水军。根据东南沿海的地形和倭寇贯用双刀并配有鸟铳等较先进的火器、常常小股多队活动等特点,戚继光采取了新编制。步军共3000余人。采取四四制。戚继光直接统领中军,下辖4个总,每总下辖4个官(大哨),每官下辖4个哨,每哨下辖4个队,每队12人。队设队长1名,牌手2名,狼筅手2名,长枪手4名,短兵手2名,伙兵1名。狼筅长1.5丈,为长兵器,用长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