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导弹自动驾驶仪敏感部件功能状态的测试,是导弹实施综合测试内容的重要项目之一。实施敏感部件的测试的前提条件之一,是要有动态激励信号产生。产生动态激励信号的设备是动态激励装置。动态激励装置由驱动电机进行驱动。对驱动调速机构、调速原理以及变频器的应用,做出概要性阐述。  相似文献   

2.
攻击机无源侦察定位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载无源定位是判断反辐射导弹是否位于攻击区的根据,阐述了装挂反辐射导弹的攻击机应用改进雷达告警器或雷达告警器交联反辐射弹对有威胁的辐射目标无源定位的原理,并对其定位精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导弹测试是导弹研制、生产、使用全过程的重要工作项目,用于检测导弹系统的功能和技术性能,进行故障定位。导弹测试的大多是电参数,掌握电子测量技术,熟悉电子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是顺利进行导弹测试的必要条件。导弹测试与普通电子测量的最大不同在于,导弹测试中引入了众多的非标准测试设备。测试文件和测试设备是完成导弹测试依据和手段,是导弹测试的软件和硬件支撑。测试文件设计和测试设备研制是在导弹研制过程中逐步完成的,是导弹系统研制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综述了导弹测试的地位、作用、分类和特点,导弹测试与系统联试的关系和导弹测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导弹测试系统是进行导弹综合测试的专用地面设备系统。导弹测试系统的特点是多方面的, 包括: 测试功能全面、综合; 系统组成设备类型较多;测试安全性要求突出。如何进行导弹测试系统的优化设计, 是文章阐述内容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导弹测试系统是由多种设备组合而成,其功能是对导弹进行综合测试。导弹测试系统是多次反复使用的设备,维修性是其重要设计指标之一。从导弹测试系统维修性设计指标要求出发,就导弹测试系统维修性设计的有关问题进行论述,提出了设计中应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地(舰)空导弹测试系统设计思想与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导弹综合测试是检测导弹性能质量较为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实施综合测试的设备,通常称作导弹测试系统。导弹测试系统的应用范畴,针对性较强,每种型号的导弹,均有其对应型号的测试系统。导弹技术在不断更新和发展,导弹测试系统的性能也必须不断向前发展。如何提高测试系统的技术水平,已日益为科研工作者所关注。就导弹测试系统方案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概要性讨论。  相似文献   

7.
通过刚体飞行六自由度动力学方程建立弹射式导弹初始段无控飞行模型,并结合弹射装置动力模型和导弹发动机推力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基于无控飞行模型和仿真结果分析了无人机配载弹射式导弹发射特性,在导弹初始飞行段对机弹分离安全性和导弹姿态控制要求进行了研究。对导弹不同静稳定度下的运动特性对比分析,分别给出了满足各种安全和控制要求的导弹静稳定度范围。进一步综合所有安全和姿态控制要求,得到了满足所有要求的最佳静稳定度。经过一个实例的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与所用到的方法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空袭体系中施放电子干扰的目标进行打击,根据TVM制导防空导弹的技术特点,采用先验距离法,通过制导雷达和导弹组网,进行无源测向交会定位,能够较准确地得到目标定位并对导弹进行精确制导.给出了先验距离方法的数学模型和数据融合方法,最后提出了先验距离战法实施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在防空导弹全寿命周期中,为保证导弹的实时状态和性能可知,需要进行导弹测试。合理的测试项目设计是确保导弹测试过程可行、测试结果可信的基础。测试项目的规划与导弹测试性设计紧密相关,导弹类型、测试性设计思路均会影响测试项目的设计结果。通过对复合制导型防空导弹作战过程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作战任务需求的防空导弹测试项目规划策略,并对实际应用中的关联因素进行了分析。基于该规划策略形成的测试项目具有较好的测试覆盖性和可行性,满足导弹全寿命周期各阶段的测试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近程防空导弹制导雷达实现全方位、高数据率跟踪多目标、截获跟踪多导弹遇到的资源紧张问题,提出了利用BD无源定位方案实现导弹自定位,提高导弹自定位精度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合理可行,可降低导弹定位误差,所得结果对防空导弹自定位方案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代战争,尤其是高科技、信息化的局部战争,导弹武器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导弹测试在导弹调试验证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判定导弹合格与否的关键。基于ATML标准中测试信号的特点和VITE软件平台的功能,提出了将VITE软件应用于导弹的测试信号模拟中。首先介绍了VITE软件及ATML标准中测试信号的基本接口,接着描述了应用软件进行导弹测试信号模拟的方法和步骤,最后给出了应用VITE软件对某型导弹测试信号模拟的实例,为导弹本身及其测试设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现代战争,尤其是高科技、信息化的局部战争,导弹武器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导弹测试在导弹调试验证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判定导弹合格与否的关键。基于ATML标准中测试信号的特点和VITE软件平台的功能,提出了将VITE软件应用于导弹的测试信号模拟中。首先介绍了VITE软件及ATML标准中测试信号的基本接口,接着描述了应用软件进行导弹测试信号模拟的方法和步骤,最后给出了应用VITE软件对某型导弹测试信号模拟的实例,为导弹本身及其测试设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由航空航天部第二总体设计部承担研制的防空导弹综合测试系统动态激励装置及其辅助设备已经顺利研制成功。在部内有关兄弟单位的配合下,完成了系列产品的改型,通过了验收鉴定并投入使用。 该装置的特点是:打破了过去的三轴或双轴摇摆或滚转激励的传统体制,仅以单物摇摆便。可同时完成对导弹的三个速率陀螺(俯仰、偏航、滚动)、两块加速度表及一个自由陀螺的激励、测试,从而缩短了测试时间,也为自动化测试创造了良好的硬件环境。可与自动化测试系统适配。  相似文献   

14.
胡宁  吴华  王星 《现代防御技术》2011,39(1):105-108,128
在分析现有单站无源定位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根据运动平台对固定目标无源定位技术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通过方位角变化率信息对观测站与目标间距离进行解算的快速高精度无源定位方法。并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是一种高精度、快速的定位方法,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其主要应用于机载无源探测设备对地面固定雷达站或其他辐射源定位,从而为引导导弹对其攻击提供必要的数据。  相似文献   

15.
地空导弹的作战使命决定了其需长期处于值班状态,这就导致在架导弹一定时间内无法返回贮存库房进行测试,作战部队难以全面掌握其性能状态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一种导弹在架测试的方案,在导弹不离开发射架的情况下,利用通用测试设备,对导弹进行最大程度的定性及定量测试,从而及时掌握在架导弹的性能状态,提前发现问题。该方案易于实现,适用范围广,能有效解决战备导弹性能状态不易获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于1553B及ARINC429总线的导弹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为了在导弹研制及生产阶段检验导弹工作时序的正确性,需要一种测试设备对导弹的工作时序进行检测。阐述了该测试设备的构造及工作原理,硬件设计及软件设计。测试系统的研制成功满足了某型导弹的试验测试需求,也为后续相关型号测试设备的研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反辐射导弹舵机控制角度与目标方位角度不一致的问题,在反辐射导弹导引装置中,设计了一种正交4基线干涉仪体制的无源测向系统。在建立目标测向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反辐射导弹导引头检测得到目标方位角度、俯仰角度,并在干涉仪测量坐标系和弹体控制坐标系之间的解耦关系。比较在同类测向系统中的优势,运用Simulink仿真工具得到了长短基线的测角精度和测角范围,结合长基线提高测角精度和短基线提高测角范围,来证明正交四基线干涉仪体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在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击落了一架美军F-117A隐身战斗机,打破了“夜鹰”不可战胜的神话。这一消息立即引起全世界军事专家的广泛关注,到底是谁发现7F-117A?众说纷究中,人们将目光聚焦在捷克研制和生产塔玛拉无源探测系统——一种无源雷达。无源雷达与的有源雷达的最大区别在于,无源雷达本身不发射电磁波,而是依靠被动接收目标辐射的电磁波来发现和跟踪目标,着目标不辐射电磁波,天源雷达就无法发现目标。60年代初,捷克人弗·佩赫发明了一种无源雷达,其目的是用来对付反雷达导弹(即反辐射导弹)。第一代无源雷达取名为科帕奇…  相似文献   

19.
导弹综合测试旨在通过对被测导弹施加激励并采集反馈信号,实现对导弹电气性能的评估,得出技战术指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判断结果。为适应测试效率提高、测试数据分析深度加强的新型导弹研制模式的需要,建立了基于网络的导弹远程测试系统,打通了导弹测试试验现场与导弹研制研发中心的数据通路,实现了测试设备在前方、测试监控及判读在后方的新型测试模式。经验证,该系统可满足导弹综合测试的需要,并可有效提高测试效率及数据分析深度。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某型机载空地反辐射导弹(ARM)作战特点,详细分析了反辐射导弹的作战过程,并对其作战过程进行了仿真建模,深入研究了反辐射导弹在单点源、两点源、三点源作用下的作战效能,最后通过蒙特卡洛方法仿真模拟了反辐射导弹作战的全过程,并对其作战效能进行了评估,得出了影响反辐射导弹作战效能的主要因素,为某型空地反辐射导弹的靶场训练提供了比较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