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刊中报苑     
1966年,风华正茂的徐疆林响应党中央"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离开上海,来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八十九团,开始了长达30余载的边疆生活。徐疆林当过兵,干过司号员,1975年,他招干进了农行兵团支行博尔塔拉州分行。从出纳到会计到主任再到总稽核,他一步一个脚印勤勤恳恳在金融战线上辛勤耕耘着。1992年,他被任命为农行兵团支行博尔塔拉分行副行长,1997年他又被任命为兵团支行博尔塔拉分行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他主管办公室、计划、财务工作。多年来,不管谁来报销,那怕是一盒大头针,  相似文献   

2.
岛之恋军校毕业时,学院政治部和学员队的领导多次找到史赜,动员他留校工作,可他却毅然放弃优越的城市生活环境和院校的工作环境,第一个交上了"到边疆去、到海岛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志愿书,面对着领导的不舍和同学们的惋惜,踏上了海岛征程。时至今日,当初上岛的经历,仍然是他最刻骨铭心的记忆。5个多小时的船程,5个多小时的头重脚轻,5个多小时的翻江倒海,苦胆汁都吐了出来。  相似文献   

3.
正1963年7月,我大学毕业,在当时"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口号的号召下,我主动要求到条件艰苦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经组织批准,当年9月底,我被分到了六师机关工作。那一年冬天,师机关组织若干工作组到各团场协助搞社教。我参加的工作组是去马桥农场(今一〇六团)。马桥农场在呼图壁县境内。我因有事晚去了几天,只能先搭便车到了呼图壁  相似文献   

4.
"作为党培养的一名干部,就要到边疆最需要的地方去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一句朴素的话语,却包含着河北省援疆干部、二师二十七团副团长孙廷华的博大援疆情怀。两年前,孙廷华带着对边疆的热爱和对援疆事业的忠诚,从千里之外的河北省廊坊市来到了二十七团天河镇,开始了他的援建梦想。初到二十七团,团场的啤酒花、辣椒等产业发展,让这个援疆干部有了很多想法。作为分管工业和招商引资工作的副团长,孙廷华认为,自己不仅要积极配合  相似文献   

5.
1908年9月19日,蒙哥马利从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毕业,随后被分配到皇家沃里克郡团当一名少尉军官。是年12月12日,他又随皇家沃里克郡团第1营驻防印度,驻地位于印度西北边疆的白沙瓦。起初,蒙哥马利郁郁而不得志。看着此刻的蒙哥马利,没有人能够想得到30年之后这个瘦小的年轻人会成为在英军中享有极高威望的统帅。然而,一次奇特的考试却使年轻的蒙哥马利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6.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革命最艰苦的地方去……”每当我哼起这首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的歌曲时,便勾起对往事的回忆。它把我的思绪拉回到40年前那可歌可泣、如火如荼的时代。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绿春县是祖国西南边陲的边疆县,去年初,时任边防某团副政委的李熙被提拔到该县人武部任政委。一年多来,他不因岗位变动而消极懈怠,不因环境特殊而降低标准,不因条件艰苦而无所作为,而是激情依旧,把边防当优势,把艰苦当财富,在边疆人武部这个全新的工作岗位上锐意进取,带领干部、职工和广大民兵开创了人武部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玉柱送礼     
玉柱听到村中大树上挂着两支喇叭里传出的冬季征兵消息后,立即给去年高中毕业、今年年初到边疆打工的儿子写信,要求他放弃月400多元的收入,赶回家报名参军。  相似文献   

9.
在滇西素有“东方大峡谷”之称的怒江深处,有一位心系国防、热爱武装,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一往情深的好书记,他就是云南泸水县县委书记刘泉同志。自2000年上任以来,身为县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的他,坚持每月到人武部办公一次,认真履行第一书记的职责,为人武部解决实际困难。他常说:“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我们党的工作重点就是维护边疆社会稳定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武装工作要以维护社会稳定为核心,积极支持边疆扶贫攻坚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此,我们在工作中再忙也不能忘了国防,再难也不能难了武装。”刘书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0.
在舞台上,王宏伟已经是一名七次登陆春晚,并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过个人独唱音乐会的成功歌唱家。但作为一名军人,王宏伟永远心系着边关,把自己当成边塞的"特产"。从《回归2011》开始的采访2011年1月8日,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记者见证了王宏伟《回归2011》独唱音乐会的成功。从新疆哈萨克的民歌到青海花儿,从陕北信天游到内蒙古长调,他共用哈萨克语、蒙古语、维吾尔语、藏语、西北方言演绎了近20首边塞民歌。从边疆唱到北京,又从北京唱到边疆,王宏伟对边疆有着永远的真情。  相似文献   

11.
好儿女志在四方。到团场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当年的热血青年,现已成为白发老人。如今,新一代大学生又来到了兵团,他们被兵团精神滋养着、激励着,从这面旗帜里得到前进的动力,成为兵团事业的接力者。本期《兵团人家》特编发一组反映不同时期兵团青年建设者事迹的稿件,期望有更多的有志青年加入兵团屯垦戍边的行列。  相似文献   

12.
他叫邓志德,是滇南哀牢山深处的绿春县人武部政工科中校科长。在这个哈尼族占全县总人口90%以上的边疆特困县,他已爬了14年山路。全县从县长书记、部长政委、到普通的干部职工,都亲切地叫他老邓。哈尼族民兵称呼他则具有民族特色,喜欢在“邓”字前面加个“阿”字。 邓志德1976年2月入伍到艰苦的滇西某部一线连队守了4年的边防后,于1979年9月调到滇南边防——绿春县人武部。报到的第三天,他就打起背包,步行到运输全靠人背马驮的哈尼山寨熟  相似文献   

13.
他叫张少增。1998年 7月,他大学毕业特招入伍,分配到某飞行学院维护初教某型飞机。入伍第 3年,被破格从机械师提拔为副中队长:第4年, 提拔为中队长:第7年, 被越级提拔为大队长……从一名地方大学生到飞行团机务大队的军事主官, 张少增7年里一直走在同侪的前列。为什么是他? 凭什么是他?  相似文献   

14.
"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祖国要我守边卡,扛起枪杆我就走……"1月29日,75岁的海军复转军人荆学增热血沸腾地唱起他最喜欢的革命歌曲,他是屯垦戍边50年的千名海军中的一员。这50年和歌里唱的一样,1100名海军复转军人听党的话,为了祖国、为了新疆,舍小我、顾大我,扎根兵团、奉献边疆,形成了一种超越自我的、以国家、民族的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名转业军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我最大的愿望,能成为建设团场,保卫边疆的一分子,我感到骄傲。"2010年2月,新年刚过,工作于湖北省广水市发改委和改革局的钱福安就向组织递交了《援疆志愿书》,因为这件事,他还与新婚不久的妻子产生了矛盾。钱福安是一名转业军人,有着17年的军旅生涯,在部队上过军校,当过排长,有着少校军衔。来到单位工作后,他务实的工作作风、严肃的工作态度、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16.
他,是二战期间最著名的双面间谍,委身纳粹“狼穴”,与敌人巧妙周旋……他,智勇双全,被西方谍报界誉为最勇敢、最神奇的谍报天才,堪与詹姆斯·那德相媲美……不经意间当上了双重间谍1940年2月的一天,达斯科·波波夫的挚友约翰尼·杰伯逊忽然找到他,让其帮忙把5条被封锁在特里斯特的德国船卖给某个中立国家,因为其中一条是约翰尼的,并且他已搞到许可证。波波夫反问道:“哪个中立国愿意购买这些船呢?”“这就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军,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部队。其前身是由红一方面军第5军团的一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一部和冀鲁豫、晋察冀几个分区的部分地方部队组成,解放战争中改编为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1949年1月,即改编为第1野战军第2兵团第6军。该军从组建到撤销,历时4年零7个月,参加大的战役17次,歼灭了大量敌人。特别是部队进军新疆,历尽艰辛,为新疆和大西北的解放及保卫边疆、建设边疆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7年下半年,解放战争经过一年多作战,全国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国民党被迫将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继续将战争引向解放区。党中央抓住战局发展的有利形势,及时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  相似文献   

18.
他1965年入伍,五年后提升为排长,1981年12月,他毅然放弃留在北京市工作的机会,携妻带子回到生他养他的大别山。当组织上安排他担任固始县石佛店乡专武干部时,他二话没说,于是刚脱下的绿军装又穿在了身上,并且一干就是16年。他,就是多次被信阳地委、行署、军分区表彰为“优秀专武干部”的武装部长朱庆杰。 1984年5月,朱庆杰被调到全县最偏僻、贫穷、落后、条件最艰苦的山区——段集乡,先后任该乡武装部副部长、部长。该乡一部分行政村在大山沟,一部分村在丘陵、平原地区,他却主动要求到山涧里的五个村驻村并负责全乡林业工作。他率领民兵历经8年的奋战,共开发绿化了1.5万亩荒山,群众称赞说:“朱部长为咱山里人开办了绿色银行,子子孙孙都会受益”。  相似文献   

19.
笑脸     
《解放军生活》2011,(5):52-53
画面中的这位连长名叫殷俊,是第一军医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毕业时他自愿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摔打自己。来到连队的三年中,他以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倔劲,从排长直接升至连长。平日在训练场,他总是一脸严肃,表情冷峻,这天狙击步枪实弹射击,他破了以往的记录,回头露出了难得的一笑。闫宏斌/摄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1月4日,浙江海宁市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仪式,纪念我国近代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爱国将领逝世70周年,他就是中国近代最有影响力的军事理论家、陆军上将,将近代西方军事理论系统地介绍到中国的第—人,并同时被海峡两岸誉为“兵学泰斗”和近代以来“具有中国特色国防理论体系”之高峰的蒋百里将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