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为研究含超细粉体的防灭火三相泡沫的形成和稳定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在实验室中通过机械搅拌的方式制备三相泡沫,重点研究不同泡沫液、不同粉体类型以及泡沫液质量分数、粉体添加量和粉体粒径对三相泡沫发泡、稳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有利于三相泡沫的形成,且泡沫发泡性能随泡沫液质量分数的增大而提高。轻质、亲水性颗粒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共存有利于三相泡沫的生成和稳定,粉体添加量增大会增强泡沫稳定性,但添加量过大则会影响泡沫的发泡性能。搅拌强度和发泡倍数对泡沫稳定性也有影响,发泡倍数过高会影响泡沫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在微乳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以CTAB为表面活性剂,分别将几种不同烷烃作为油相、几种不同醇作为助表面活性剂制备反相微乳体系,对微乳体系增溶纯水和增溶盐溶液时的相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体系的水相为纯水或盐溶液时,正庚烷作为油相、正丁醇作为助表面活性剂使体系有最佳的增溶效果.  相似文献   

3.
模型乳化油废水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模型乳化油废水从静置开始至实现油水分离所需静置时间Ts的大小作为表征模型乳化油废水稳定性的标准,研究了粒径分布、表面活性剂类型、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和油分质量浓度对模型乳化油废水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其他参数相同时,模型乳化油废水的稳定性随平均粒径D(3,2)的增大而降低,随油分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加;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16H3(3CH3)3NBr、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64H124O26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C18H29SO3Na为乳化剂的3种模型乳化油废水稳定性依次递增;当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处于较小范围内,模型乳化油废水的稳定性随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加,但当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过大,超过临界胶束浓度,模型乳化油废水的稳定性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羧酸型甜菜碱两性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及其性能特点,分析了几种羧酸型甜菜碱表面活性剂制备过程及特性。从配制泡沫灭火剂,作为抗静电剂、防火涂料助剂、石油处理剂中的乳化剂、洗消剂的添加剂等应用领域探讨了羧酸型甜菜碱两性表面活性剂在消防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1概述烷基多苷是一种新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简称APG),它是由可再生资源淀粉和油脂或它们的衍生物葡萄糖和脂肪醇而制得的。烷基多苷的生物降解性快而完全,因此,人们称之为“绿色”表面活性剂。APG除了具有传统表面活性剂所具有的性能外,而且与所有表面活性剂兼容,有明显的增效作用。APG的化学性能稳定,对皮肤刺激性小,生物降解性好,环境污染小等诸多优点,而被誉为新一代世界级表面活性剂。近年来随着烷基多苷生产的工业化,使APG用于日用化工、食品加工等工业成为现实。目前,像美国P&G公司、日本花王等国外大公司都已生…  相似文献   

6.
对轻质空心漂珠与成泡物质组成的多元复合灭火剂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显微镜像分析技术揭示了复合灭火剂稳定性与泡沫泡之间形成的几何形状的关系。不同种类的表面活性剂成泡后其气泡间通过表面作用力连接,形成了不同的几何形状,几何形状的稳定性与泡沫的稳定性是一致的。氟碳402产生的泡沫形态为六边形,整个结构呈"足球"状,稳定性好。表面活性剂溶液与漂珠复合形成的泡沫,热辐照前具有泡沫均匀细致,内部结构肉眼不易分辨的特点;热辐照一定时间后,泡沫中间形成了明显的空洞,但复合泡沫比未加漂珠的表面活性剂的泡沫的热稳定性强。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恒电量微扰法研究了Ce3+对铝合金在0.1mol·L-1NaCl介质中的缓蚀机理及抗孔蚀性。结果表明:铝合金孔蚀诱导过程及其表面形成林转化膜过程具有相同的电化学模式,电化学腐蚀速度控制步骤取决于钝化膜(转化膜)/溶液界面过程。Ce3+对铝合金孔蚀的诱导期和发展期均有抑制作用,形成铈转化膜后,铝基表面阻抗大大提高,耐孔蚀性增强。  相似文献   

8.
对深度污染0.2 μm Al2O3陶瓷微滤膜表面和截面进行高分辨扫描电镜观测,在初步实验基础上提出一种有效的污染膜组合清洗方案:第1步,纯水漂洗;第2步,用氢氧化钠与次氯酸钠混合溶液(质量分数为1%)正向循环清洗;第3步,用柠檬酸溶液(质量分数为1%)正向循环清洗;第4步,用二氧化氯溶液(质量分数为0.12%)正向循环...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含能粘结剂硝化纤维素与微米硼粉的不同复合方式对硼粉热氧化性能的影响,采用热重分析测试手段分析了不同复合方式(简单机械复合、浇膜复合、团聚造粒改性)对1μm硼粉热性能的影响,建立了3种改性后硼粉的燃烧模型,研究了含能粘结剂硝化纤维素含量对其热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团聚造粒改性对其氧化性能改善最佳;简单机械复合、浇膜复合和团聚造粒改性分别使硼粉氧化温度提前了0.1、29.4、112.3℃;简单机械复合与团聚造粒改性使硼粉最终氧化率分别提高了3.4%和13.8%,而浇膜复合无较大改善作用;随着硝化纤维素含量的增加,硼粉的氧化性能增强。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FBN、JF402 2种碳氟表面活性剂与发泡剂配伍后形成的水溶液在油面上的铺展及泡沫性能(发泡力和稳定性)。结果表明FBN、JF402的加入可提高体系的铺展能力。FBN的铺展性能好于JF402,但JF402泡沫性能好于FBN。  相似文献   

11.
多孔陶瓷膜通道布置CFD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常用陶瓷膜通道布置形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陶瓷膜新构型,并利用CFD/Fluent软件对纯水在该陶瓷膜构型与传统陶瓷膜构型中的渗透流动过程进行了仿真对比.通过对纯水流动压力及速度变化的分析,得出陶瓷膜新构型能够很好地解决内层通道、外层通道靠近内层通道侧部分对纯水通量贡献不大的问题,提高了纯水通量,对拓展陶瓷膜...  相似文献   

12.
金属膜陶瓷膜净水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金属膜陶瓷膜净水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提出了用金属膜陶瓷膜净水工艺替代传统的加药混凝、沉淀过滤净水工艺的水处理系统。重点研究了不同种类金属膜对浊度物质的去除、膜压差及膜渗透通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陶瓷微滤膜渗透通量、出水浊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在不同膜压差、不同进口流量的情况下膜渗透通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试验表明了金属膜陶瓷膜具有良好的过滤性能。  相似文献   

13.
电容式压力传感器测量膜片的形变,决定了计算压力测量环节中电容值的数学模型.介绍了测量膜片形变方程的建立、推导并对压力测量膜片在不同载荷下的形变特性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克服了原有测量膜片形变规律的错误模式.  相似文献   

14.
低压电场驱动下膜分离 CO2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离子交换膜为基础,进行预处理和化学改性.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条件、化学改性方法及低压电场的电压对离子交换膜的CO2分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进处理条件、施加低压电场及在膜中加入亲水物质可明显地增加离子交换膜的二氧化碳通量.  相似文献   

15.
基于高原发动机应用的富氧膜组件操作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动机富氧进气燃烧对于高原车辆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膜法富氧是发动机上应用富氧装置的最佳方式。建立了富氧膜组件评定装置,分析了压力方式下压比、进气量和回收率对膜组件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压力方式下富氧膜组件的最佳操作条件,比较了不同应用形式下膜组件性能和功率消耗。试验结果表明:压差是影响膜组件透气量的主要因素,随着渗透端真空度的增加,单位压差产生氧流量的效率提高,增加渗透端真空度可显著提高渗透绝对氧流量。混合方式是膜组件在发动机上应用的最佳形式。  相似文献   

16.
利用毛细管电色谱方法研究了在固定化人工膜基质上、不同pH值条件下电渗流的变化规律。考察了不同电压条件下,几种不同性质蛋白质的保留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电驱动方式为蛋白质的分离提供了新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7.
可展开遮阳罩一般是由多层轻质柔性高精度无褶皱薄膜和展开支撑臂及其控制装置组成,在轨后展开支撑臂有序展开多层大面积薄膜实现光控制和热控制性能,能有效改善和防护空间航天器。针对可展开遮阳罩结构,依据一维轴向、二维平面与三维周向的展开方式分类总结国内外可展开遮阳罩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不同遮阳罩结构形状、薄膜材料、层数与展开方式等进行对比分析;梳理出遮阳罩在杂光抑制、折叠与展开变形机理、极端环境下薄膜多场耦合、低温热控、太阳辐射光压力矩及其计算方法等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并给出了中国研究遮阳罩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由Chou等人提出的预测膜蛋白分类的机器学习算法在近年来不断改进,使得预测膜蛋白类型的准确率越来越高。但是由于膜蛋白类分布不均衡而导致少数类的预测准确率非常低,使用神经网络集成方法能解决此问题。该方法中Bagging算法通过对多数类欠采样和少数类过采样来解决膜蛋白训练数据集不均衡问题。此外,用神经网络集成方法对已训练数据集和独立数据集进行分类测试,得出神经网络集成方法预测效果优于单个最好神经网络。该方法为解决蛋白质分类预测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特别是训练数据集不均衡时,该方法的优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problem of simultaneously assigning a common due date to a set of independent jobs and scheduling them on identical parallel machines in such a way that the costs associated with the due date and with the earliness or tardiness of the jobs are minimized. We establish that, for certain values of the due-date cost, an optimal schedule for this problem is also optimal for an early/tardy scheduling problem studied by Emmons. We discuss the solution properties for the two problems, and show that both problems are NP-hard even for two machines. We further show that these problems become strongly NP-hard if the number of machines is allowed to be arbitrary. We provide a dynamic programming solution for the problems, the complexity of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problems can be solved in pseudopolynomial time as long as the number of machines remains fixed. Finally, we present the results of a limited computational study. © 1994 John Wiley & Sons, In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