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经七书》包括《孙子》、《吴子》、《司马法》、《李卫公问对》、《尉缭子》、《三略》、《六韬》等七部兵书,或称《武学七书》,又简称《七书》。它是我国古代军事著作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战争指导者智慧的集中体现和经验总结。《武经七书》对后代军事理论的发展和战争活动,都有过很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武经七书”中,《三略》是一部有较大影响的古代兵书。《三略》又称《黄石公三略》,历代多以为是黄石公所著。据考证,《三略》既非黄石公所著,亦非张良在圯桥所受之书。作者可能是一位熟悉张良事迹,又博览群籍的隐士。他以张良的军事思想为主线,兼采诸家之说撰写了这部兵书。其成书时间当在西汉王朝走向衰落的时期。到魏晋南北朝时,这部兵书已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3.
《尉缭子》这部兵书,在北宋就被收入《武经七书》,成为武学的必读之书。清代朱墉在《武经七书汇解》中说,“七子谈兵,人人挟有识见,而引古谈今,学问博洽,首推尉缭。”贯穿《尉缭子》全书的光辉的无神论思想,是对《孙子》以来兵家的朴素唯物主义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在我国军事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剂图谋中兴的药方  相似文献   

4.
军事纵横     
我国古代的兵书卷帙浩繁无比。远古的不说,从先秦到清乾隆年间,有记载的兵书就有1300多部,目前尚存的有288部。许多兵书被中外政治家、军事家誉为“圣卷”,其思想理论至今仍熠熠生辉。这些兵书大体分为九类: 一是研究战争史的。如明代茅之仪《廿一史战略考》、清代胡林翼《读史兵略》等。 二是研究战争理论和作战方略的。如《武经七书》,其中包括《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黄石公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等七部兵书。 三是研究军制的。如宋代傅良著《历代兵制》、宋代钱文子著《刘汉兵志》  相似文献   

5.
《武略》系太平天国对《武经》的改称。宋朝元丰中,以《六韬》、《孙子》、《吴子》、《司马法》、《黄石公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等兵书,颁行武学,称《武经七书》。清朝康熙时,命岁、科两试首题于《论语》、《孟子》中出题,次题于《孙子》、《吴子》、《司马法》中出题,作论二篇;乡、会试亦照此例。因此,书坊即从《武经七书》中抽出《孙子》、《吴子》、《司马法》三部兵书刻印成册,称《武经三书》。《武略》是洪秀全据《武经三书》亲自删改、定名刻印,用来考试武士子的兵书。当时,天国颁行的《钦定士阶条例》规定,武士予必须“攻习真圣主钦定《武略》”。凡省试复试,默写《武略》一节,天试复试也要默写《武略》一节。《武略》一书国内尚未发现。英国伦敦不列颠博  相似文献   

6.
从先秦到清乾隆年间,有记载的兵书就有1300多部,目前尚存的有288部。这些古代兵书,大体可分以下九类: 一是研究战争理论和作战方略的。如《武经七书》(包括《孙子》、《吴子》、《六韬》和《司马法》、《黄石公三咯》、《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书兵)等。二是研究战史的。如明茅元仪《二十一史战略  相似文献   

7.
《孙子兵法》是“百代谈兵之祖”,是中国历代兵书的经典之作。正如明末兵学家茅元仪所概括的:“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宋代,被列入《武经七书》之首,成为历代军事学校考选武举的教材。  相似文献   

8.
《武经七书》是中国古代兵学的精华。它的编纂是军事变革的产物。本文就《武经七书》编纂的历史渊源、历史地位及其时代价值进行了论述 ,揭示了军事变革对军事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阐述了七书的编纂对于中国古代兵学体系的形成所产生的重大意义 ,同时还指出七书中以“和”为起点处理国家安全问题的主体思想 ,对于我们迎接新军事革命的挑战 ,具有很强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尉缭子》这部兵书,在北宋就被收入《武经七书》,成为武学的必读之物。但后来却远没能像《孙子》等书那样受到人们的重视。这原因,大概和人为地笼罩在此书上一团迷雾有关。从南宋开始,便有人对这本书是否先秦兵书打了一个问号;到了明代,又有此书是后人伪托之说出现。所以,后来研究此书的人,往往把精力放在多方考证其真伪上,而很少在探讨其内容上下功夫。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初墓葬出土的竹简,其中就有《尉缭子》中的六篇,证明《尉缭子》确实是先秦古藉,否定了长期以来流传的那种“伪作”或“伪托”之论。这样,我们便可以放心地对它的内容进行历史的,实事求是的研究了。  相似文献   

10.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又称《李卫公问对》、《唐李问对》、《李靖问对》,或简称《问对》,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兵书,内容相传为记录唐太宗和李靖关于军事问题的问答。全书共分上、中、下三卷;其中上卷四十问答,中卷三十三问答,下卷二十五问答,凡九十八次问答,约一万余字。在宋代神宗元丰年间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关于《唐太宗李卫公问对》的作者与成书年代,历史上学术界意见多有分歧,除了传说是唐代名将李靖所著的看法外,主要的观点大体有以下几种:(一)宋人阮逸伪托之作。这一看法首先由北宋陈师道提出,此说一出,后人…  相似文献   

11.
《武经七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兵学典籍,蕴含着丰富的战场情报准备思想。如,重视战场情报准备的作用,筹划战场情报准备流程,注重发挥战场情报准备最大效用等。以现代军事情报理论为依据,运用现代军事情报学的研究方法,对《武经七书》进行再挖掘,不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内涵,也能够促进现代军事情报理论的再发展。  相似文献   

12.
《尉缭子》是我国战国中后期的一部重要兵书。到了宋代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过去不少学者对《尉缭子》中的兵法思想研究颇多,但对《尉缭子》中的军队教育思想研究甚少,尤其是对《尉缭子》中的军队政治教育思想的研究真可谓寥若晨星。本文企想就《尉缭子》中的有关军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以便抛砖引玉,得到更多同仁学者的赐教与斧正。  相似文献   

13.
(一)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以下简称《问对》)是宋代编订的“武经七书”之一。唐太宗李世民在灭隋战争中,屡建奇功。武德(高祖年号)9年(公元626年),通过“玄武门之变”,即皇帝位。其文治武功,极为彪炳,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盛世之君。  相似文献   

14.
《评注七子兵略》的作者陈玖学,生活在公元1560至1641年前后,是明代绍兴府未出仕的文人,在乡里社会中年高德劭、颇具影响力。《评注七子兵略》原名《新镌增补标题武经七书》,最初刊刻于公元1614年,成书后不久即遇明清鼎革,在清代政治高压下陷入潜隐状态。陈氏后人对陈玖学著兵书一事亦缄默不言,使得陈玖学与其所著之书的关联度降低。及至近代,在救亡图存的时代氛围下,此书改名为《评注七子兵略》,陈玖学其人其书的具体信息直接被剥离,以致世人只闻其书而不详其人,但该书得以大量刊行、广为流传,展现出一定的学术活性与军事价值,特别是在军事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陈玖学其书曲折的流传过程以及在清代与近代截然不同的命运,生动而细腻地展现了传统兵学典籍与时代环境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武经总要》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武经”命名的兵书,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具有军事百科全书性质的武学教科书,它在我国古代兵书典籍中居有重要地位。研究《武经总要》的军事伦理思想,对于挖掘我国古代军事伦理思想遗产,丰富中国传统军事伦理思想宝库,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武经总要》的主要内容和成书过程《武经总要》是一部综合历史上军事理论和实践的宏篇巨著,它对军事组织、军事制度、用兵选将、步骑训练、行军宿营、战术阵法、武器装备的制造和使用、军事地理、以及历代用兵实例、阴阳星占等方面,都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有明一代,兵书庞杂繁多,蔚为大观,《救命书》一书隐而匪显,并不引人注目。然此书叙记简约,内容备赅,其于城守方略、遇变事宜、预防举措等内容,多源由作者吕坤亲身经历而得,所言皆近乎事理,切实可行,绝非抄撮旧说及书生纸上之谈。故而,较之明代许多辑录类兵书更具思想价值。该书原刻本为一卷,流传到清代因增入了一些新内容,致有两卷本。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问世的《中国兵书知见录》,(以了简称《知见录》)是一本目录学著作,也是兵书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研究和教学人员盼望已久的学术著作。在出版业不景气的今天,这样的学术专著能够出版,是要感谢解放军出版社的胆识和魄力的,他们不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甘愿赔钱扶持学术专著出版,出了一本好书。更值得一提的,本书作者许保林同志,是一位有志于兵书研究者,继《中国古代兵书杂谈》《黄石公三略浅说》之后,以孜孜以求的精神,博览经史子集各部古籍,析出有关兵书的记载,研究了《武书·艺文志》以来著录有兵书的几乎所有的目录书籍,以及国内各主要图书馆的藏书目录,在继承和发扬我国目录学优良传  相似文献   

18.
《孙子兵法》的最有趣之处是,公元前四百年的一本古书,居然对现代的军事、政治事务仍然产生影响,而克劳塞维茨著作的某些部分却已过时。不过中国的军事传统却并非仅仅限于孙子。所谓《武经七书》,即《孙子兵法》、《司马法》、《尉缭子》、《六韬》、《三略》、《吴子》、《李卫公问对》,过去是,今天依然是中国研究的常见课题。  相似文献   

19.
《六韬》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兵书,《武经七书》之一,托名姜太公撰,实为战国末期无名氏之作。在军事论理思想方面,《六韬》不仅吸收了先秦兵家及诸子军事伦理思想的精华,又赋以时代道德生活的新内容。它是融前人与时代伦理思想干一炉的巨著,是研究先秦时期军事伦理思想的重要文献。一、民本主义的军事伦理观先秦时期,大多数军事思想家在战争的实践中都体验到:人民群众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孙子兵法·计篇》中所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破,即在于告诫国君与将帅们:只有和人民同心同德,赢得…  相似文献   

20.
兵书分类是军事学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兵书分类的详略,一方面受当时军事学术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也为当时兵书数量和种类所决定,而兵书数量和种类又恰能反映当时军事学术的盛衰情况。兵书类目在综合性图书分类法中的位置,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兵书的重视程度。因此,通过对各时代兵书分类的考察,可以窥见各时代军事学术发展的概貌。一、兵书分类,是军事学术发达的标志。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分类目录是西汉刘歆《七略》中的《兵书略》。《七略》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分类目录。它分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七大类。《七略》是在由专门人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