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军事战争小说的经典之作,它深受《孙子兵法》的影响。文章以赤壁之战、智取荆州、彝陵之战为窗口,以期窥探《三国演义》中所体现的《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相似文献   

2.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和孙武的《孙子兵法》两书的主导思想 ,不是“主战论”与“不战论”之分 ,而是战争形态上的“硬战”与“软战”之别。  相似文献   

3.
浅析毛泽东军事思想与《孙子兵法》"知战"思想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军事思想与《孙子兵法》“知战”思想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毛泽东肯定并吸收了孙武“知战”思想的合理内核;另一方面,毛泽东军事思想创新性地发展了《孙子兵法》“知战”思想。  相似文献   

4.
《孙子兵法》中“奇正相生”的思想,具有很高的军事学术价值,历代兵家都给予极高的评价。如何理解“奇正相生”?谈点自己的粗浅看法。《孙子兵法·势篇》说:“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又指出:“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在这里孙子深刻地论述了“奇正  相似文献   

5.
成书于2500多年前的《孙子兵法》,由于深刻提示了战争的一般规律,在战略上提出了许多卓越命题,而被称为"东方兵学圣典"。本文试图用《孙子兵法》来解读美军在伊拉克"战后之战"中所面临的困境,从深层次挖掘美军"既没有取得胜利,也没有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中西文化传统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美军对于以"和合战略"为出发点的《孙子兵法》主题思想的认知偏差,忽视《孙子兵法》的"慎战"思想又进一步导致美军深陷"伊"潭,而"以战求利"的非正义战争性质,则是当前美空前困顿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毛泽东的《孙子兵法》解读史上,指导郭化若研究《孙子兵法》是其中一项重要活动;指导郭化若研究《孙子兵法》并取得世人瞩目的实绩,是他倡导批判继承历史遗产最为成功的范例;而郭化若则受毛泽东之命研究《孙子兵法》,倾注了大半生心血,可谓躹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也成就了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研究《孙子兵法》第一人”的学术地位,被誉为“一代儒将”。  相似文献   

8.
中华武德文化源远流长,初前于炎黄氏族的融合,文明奠基于孙武。《孙子兵法》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闪烁着中华民族伦理智慧的光辉,对现代世界文明有其重要的价值,有待于我们开发利用。从现代世界文明进步的总趋势的视角来看,开发《孙子兵法》道德资源的价值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大国防安国战略的时代昭示“安国”是《孙子兵法》的伦理大旨。“五事七计”是其安国之大经。欧安国就不能不重视养兵用战,孙子在其兵法首篇首句即指出:“‘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与《管子》的“兵者尊主安国之经…  相似文献   

9.
《孙子兵法》问世两千多年以来,其学术价值受到历代军事家、史学家、哲学家们的广泛重视和一致赞誉。对于战场造势的研究,尤以孙子兵法为最先和最具代表性。其中,先胜后战、因情造势和择人任势等内容,是《孙子兵法》中战场造势理论的核心和精华。  相似文献   

10.
春秋末期的孙武和战国中期的孙膑,都是我国古代大军事家,同被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尊称为孙子。长期以来,这两位卓越并且是同宗的大军事家,留给人们的印象却是极不相同的:孙武以其精深的兵法流芳千古;孙膑则以堪称军事指挥杰作的马陵之战扬名百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