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詹姆斯·霍尔是一名前美国陆军准尉,在德国眼役期间,一直担任针对东德及苏联的信号情报分析员。1983年至1988年间.霍尔被东德情报部门成功策反,之后利用工作之便,向东德和苏联秘密出卖了有关窃听行动和密码破译的大量机密材料。霍尔的叛变给美国信号情报业来带来了非常重大的损失,他因此被认为是“冷战期间,代价最高的、破坏性最大的间谍之一”。  相似文献   

2.
我们曾报道过的苏最新式地空导弹系统(见《Soldat und Techik》杂志82年12期655页)在苏联82年十月革命节阅兵式上首次露面。北约组织把它称为SA-8b/“壁虎”(GECKO)。该系统的基本型SA-8a于1975年在红场首次受阅时曾引起轰动,因为这是苏联的第一个自动化地空导弹系统。在SA-8a/“壁虎”的水陆两栖运载发射车上,除四枚“壁虎”地空导弹外,还有一部环视雷达、一部目标跟踪雷达和两部火控雷达。车上还安装了光电设备,当车载雷达受到干扰时,可以通过电子对抗措施对付目标。1978年,驻东德苏军(GSTD)最先使用了SA-8b导弹系统。它的某地空导弹部队在“友谊-80”联合演习结束后的阅兵式上展示了该系统。当时,从东德的电视节目中拍下了  相似文献   

3.
据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报道,中情局曾经成功策反了一个苏联高级专家,这个高级专家被公认为最值钱的间谍。据悉,1980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制定了一项旨在瓦解苏联的绝密计划,代号为“解放原理”。收买苏联政治、经济、外交、科技等领域的专家是该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应当说,中情局的“猎头”们还是相当成功的。苏联不少高级专家都被他们招募,为美国效力。  相似文献   

4.
海湾战争不仅重塑了中东地区政治生态,而且对欧洲冷战的结束起到了"临门一脚"的作用。两伊战争之后的伊拉克自恃交好两大阵营且以阿拉伯世界"功臣"自居,利用西方聚焦苏东转型事务之机,以德国统一进程作为其合法性来源并以武力"收复"科威特。苏联从中东的战略收缩、阿拉伯世界的声讨以及美国通过测试东德遗留的成建制苏式武器装备而对伊军力的清晰了解,使得伊军迅速溃败。海湾战争直接加快了华约的终结、苏联的解体与欧洲冷战的最终结束,此后政治伊斯兰与西方矛盾开始升级,逐渐酿成新的意识形态冲突。  相似文献   

5.
在苏联当今舰对空导弹系统中,SA-N-3堪称标准导弹。国际某专门机构断言,它是陆军SA-6/“有利”(Gainful)地空导弹系统的改型,现用作舰空弹使用,它的最大有效射程约为24.5公里,为指令和波束制导。前不久,在名为“Armeerundschau”的东德军事期刊中刊登了该导弹的第一幅图片。图中导弹是从“喀拉”(Kara)导弹巡洋舰上发射的。根据法国“Flottes de Combat”舰队手册的介绍,这枚导弹的战斗部为威力颇大的常规装  相似文献   

6.
1957年10月,苏联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一声轰响,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猛地离开地面,飞向太空。苏联的军事对手美国顿时慌了手脚,尤其拥有强大舰队的海军更是惴惴不安。美国海军认为,苏联的卫星将对美国海军构成重大威胁,海军舰队在浩瀚的大洋上执行  相似文献   

7.
当二战进入最激烈的1942年,苏联北方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的潜艇在德军航运线上活跃频繁,迫使德军不得不加强反潜措施,使得苏联潜艇的战损率大为提高。为此,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从远东红旗太平洋舰队抽调6艘潜艇,去支援北方舰队。另外,苏联还与同为盟国的美英政府达成协议,苏联潜艇在航渡中可在荷兰港、旧金山、巴拿马、哈利法克斯和雷克雅未克等地停留,以补充燃料、粮食和进行修理。  相似文献   

8.
杨永志 《环球军事》2008,(23):54-55
1941年6月22日,也就是苏联卫国战争首日,在苏联上空发生的一切可谓是世界空战史上最为惨烈的一幕。战前几个月,纳粹德国就开始积极筹划对苏联进攻,大批飞机悄声无息地被移防到了苏联边境。而此时,苏联虽然也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但还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心存侥幸。可惜战争的红线是那么脆弱,在苏联人还有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战争就突如其来了——  相似文献   

9.
20世纪50年代,核武器和反应堆的出现不但使潜艇摆脱了"只是可下潜的艇"的尴尬境地,还拥有了极大的作战威力。可是苏联军队将核武器作为主力武器,认为"海军不可能是核战争的主力",这一观点让苏联更加忽视海军的建设。然而50年代,以美国航母机动舰队为主的西方海军在苏联周边海域频繁游弋,显示武力,这使苏联军队  相似文献   

10.
为了表彰对国家和社会建立功勋的个人和集体,1934年4月16日,苏联政府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布关于设立“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命令。“苏联英雄”是苏联最高等级的奖赏,“苏联英雄”的获得者不但要被授予苏联最高级别的勋章“列宁勋章”和特别奖章苏联英雄“金星”奖章,而且两次获得这一称号的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还要在其家乡为他树立带有题词的半身青铜塑像,以表彰其功绩,  相似文献   

11.
不知怎么,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这样一种说法,即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是苏联制造的。这种说法的大意是—— 苏联在1938年下半年开始研制原子弹。斯大林考虑到希特勒可能进攻苏联,要求在一年半的时间里造出第一颗原子弹,后来改为4年。为赢得时间,苏联同德国于1939年8月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相似文献   

12.
二战时期西方盟国对苏联的援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静 《军事史林》2006,(1):60-64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英等西方盟国与苏联组成了反法西斯统一阵线,它们除向苏联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援助外,还在军事上配合苏联作战.西方盟国的援助无疑对苏联加快战胜法西斯德国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战后,西方和苏联两大阵营为了政治需要,围绕着西方战时援助的作用展开了激烈的论争.西方媒体大肆宣传说,盟国的援助对苏联战胜德国起了决定性作用;而苏联则称西方的物质援助同苏联的战时军工生产相比微不足道,并指责盟国在二战期间拖延开辟第二战场,认为即使没有西方援助,苏联也照样可以打败德国.  相似文献   

13.
夏凉 《军事史林》2008,(12):25-27
二战时期,德军在苏联前线的闪击战如同摧枯拉朽,极短的时间内,苏联在欧洲的大半土地被占领,这其中,既和苏联战前的失策有关,也和苏联前线高级将领的指挥失当有莫大的关系!巴甫洛夫,曾经和朱可夫齐名,以装甲战闻名的苏军高级将领,一个被斯大林寄予厚望的人,就是这样一个名不符实的人!  相似文献   

14.
军事文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从何时开始? 第二次世界大战何时爆发?欧洲人认为应从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算起;美国有人认为应从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算起;苏联认为应从1941年6月23日德军入侵苏联算起;我国有人认为应从1931年“9·18”或1937年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苏联封锁西柏林60周年,长久以来,西方将这一事件当作冷战的起点,并指责苏联是“罪魁祸首”。然而从苏联的角度来说,冷战早就在1945年5月21日拉开了序幕,美英情报部门支持的波兰反共势力在那一天武装劫持了雷姆伯托瓦战俘营,杀伤大量苏联官兵,这起事件直接激起斯大林对抗西方的意愿。最近,俄罗斯《军事历史》杂志披露了该事件的内幕。  相似文献   

16.
从1935年到1991年苏联解体为止的56年间。苏联共有46人被授予苏联元帅(含相同级别)及其以上军衔,其中1人被授予苏联大元帅军衔,40人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3人被授予苏联海军元帅军衔。还有3人被授予相当于苏联元帅的国家安全总政委(其中1人后来又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  相似文献   

17.
付强 《宁夏科技》2002,(2):63-64
在美阿战争中,阿富汗曾用苏阿战争遗留和从非法商手中购买的武器对付美军。其实,不仅仅在阿富汗土地上有大量的苏联武器,在许多国家同样有苏联的各种武器。那么,这些武器为何会从苏联仓库中跑出来呢?  相似文献   

18.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实施了突袭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苏联受到沉重打击。而在此前与英德的情报大战中,由于苏联大清选运动以及它各自为战的情报体制,使其在突袭前的情报大战中先输一局。  相似文献   

19.
闻舞 《环球军事》2008,(17):52-54
1940年,苏芬两国爆发战争。由于国力相差太大,芬兰以失败告终。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后,芬兰认为复仇时机已到,便立即加入德国一方以洗前耻。不过芬兰很清楚自己的实力,所以芬兰陆军在进抵东卡累利阿的拉得克湖、奥诺克湖后,就立即停止进攻,建立防线。芬兰原企盼德国能击败苏联,然而事与愿违,德军在初期的短暂胜利后转入劣势,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一连串的失败,让芬兰感觉到苏军已占据了绝对优势,反攻很快就要来临。为了能躲过一劫,芬兰准备退出战争,与盟军媾和。然而,苏联红军的铁流已经涌向芬兰,激烈的战斗即将再次爆发。  相似文献   

20.
上周,俄罗斯纪念苏联从阿富汗撤军20周年,同时其领导人声明,他们并不希望美国军队在阿富汗遭受和苏联军队同样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