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挺 《国防科技》2004,(2):17-19
随着工业时代的战争走向信息时代的战争,信息化将成为世界新军事变革的重心。信息化战争的最终对抗在保证技术优势的同时,更进一步地表现为智力的对抗,谋略思维和谋略方法将是未来战争的决胜因素。也更加体现出西方以力取胜的军事思想与东方军事谋略思想在相互汲取、相互交融。东方谋略,将与现代战争结合得更为紧密。  相似文献   

2.
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关于他的战争传说史书中多有记载。这种传说既有历史事实的影子,也挟襄了后人猜测臆想的成分。梳理并分析这些传说,我们发现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在其文化源头就具有谋略偏向,此种偏向对民族文化特别是兵学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奠定了传统兵学文化谋略特质的基石。本文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涿鹿之战与黄帝的战争传说;二是黄帝战争传说的谋略特质;三是民族军事思维的谋略偏向。  相似文献   

3.
战争,既是交战双方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的比拼和战场上"钢铁"的直接对抗,更是双方指挥员智慧和谋略的较量.孙子日:"善战者,求之于势."造势,就是要创造于我有利、于敌不利的战争态势.  相似文献   

4.
《孙子兵法》谋略思想在信息化战争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琳琳 《国防》2005,(4):10-11
分析一下信息化战争的特点,我们可以发现:《孙子兵法》的谋略内涵和信息化战争的内涵有着惊人的相似。信息化战争与以往战争最大的不同,就是通过发达的信息技术来搜集、处理、存储、传递信息。简言之,信息已成为制胜的关键因素。与信息化战争相一致,《孙子兵法》中军事谋略所运用的全部材料,恰恰就是信息。列宁说,没有不用计谋的战争。无论古代战争,还是现代战争;无论西方人打仗,还是东方人作战,都有谋略的运用。重视谋略运用和谋略训练,也正是信息化战争的内在要求。1.“致人而不致于人”———主动造势,信息威慑“致人而不致于人”,就是要…  相似文献   

5.
作为信息化战争一种特殊作战样式的舆论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软杀伤"的威力与效果,也没有像今天这样能与硬摧毁相提并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重视并善于运用舆论谋略,是记者着眼国家根本利益必须具备的本领,是当前国防舆论环境对记者提出的必然要求,不仅是打赢舆论战的需要,也是记者走向更高层次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重视并善于运用舆论谋略,不断提高记者的思维层次和战略思维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战争既是物质的较量,也是智慧和谋略的较量。信息化战场具有复杂、超常、多变、诡道、暴烈以及不可重复等特性,军事指挥员的思维必须适应信息化战场的要求,向能打胜仗聚焦,应着重锤炼集散求异、立体跳跃、变频逻辑、反复逆向、变形联想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军事思想植根于中国古代兵学文化的土壤,它的战争观、军事伦理价值观、战争谋略法等思想,与中国古代社会"仁战"、"义战"、"以民为本"、"以奇制胜"、"以礼治军"等战略方法、战略思想一脉相承,同时也是对古代兵学文化的创造性发展,是中国革命战争实践、马列主义军事思想和古代兵学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王增民 《国防》2007,(12):20-22
战争作为国力的竞赛,不仅仅是一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等物质力的较量,也是国家意志、谋略和民族凝聚力等精神力的角力.  相似文献   

9.
公元前408年,魏灭中山之战是一次典型的远距离"跨国"作战,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谋略之独具,在中国战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史料限制,长期以来,史书中很少提及,更缺乏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提高机关参谋谋略是一项涉及诸多方面的综合性任务,未来的战争,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机动的战争。因此要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各级军事机关必须立足自身的特点,应重点围绕机关的组织指挥、谋略水平等基本要素建设,在提高机关的快速反应能力,推进与高技术条件下作战需要相适应  相似文献   

11.
孙子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其下攻城。"伊拉克战争中,处于绝对军事优势的美英联军,在积极追求自己"零伤亡"的同时,采取"伐谋、伐交"等多种方式,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在这其中我们看到了《孙子兵法》传统军事谋略在现代战争中的广泛应用。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从一开始到战争结束,所采取的"斩首"行动,应该是传统的"擒贼先擒王"。然而,伊拉克战争告诉我们,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并不是以往任何一场战争的  相似文献   

12.
在战争的筹划和指导上,有一种不可忽视的,管用的方法,那就是谋略。谋略这一军事术语产生较晚。在我国先秦、秦汉时期,表述谋略概念时多用“谋”、“计”、“策”、“术”、“庙算”、“运筹”、“略”等词语。谋略从属于战略,是对战略、战术的艺术运用。  相似文献   

13.
只要有战争,就有用兵的谋略。进攻需要谋略,防御需要谋略,排兵布阵需要谋略,用人需要谋略,甚至在武器装备的使用上也有谋略问题。在近代战争史上,就有不少以武器为“谋”的成功战例,一、巧用计探照灯平射显神通1945年3月,苏联红军取得了对德作战的绝对优势,大军近逼德国首都柏林,不久,苏军统帅部制定了攻占柏林的作战计划。4月17日凌晨,趁天还没亮,苏军开始了对柏林外围的攻坚战,在突破奥德河坚固防线作战中,苏军巧妙利用探照灯这个不是“武器”的武器,对德军阵地实施照射,赢得了战争胜利。其具体使用方法是:发起总攻的前一天,苏军在阵地前…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战争呼唤复杂性思维方式.本文论述了建立复杂性思维的必要性,比较分析了复杂性思维的特征,并列举了四种具体的复杂性思维方式,即系统集成思维、非线性思维、"黑箱"思维和模糊思维.  相似文献   

15.
李伟健 《国防科技》2007,(12):78-81
信息化战争呼唤复杂性思维方式.本文论述了建立复杂性思维的必要性,比较分析了复杂性思维的特征,并列举了四种具体的复杂性思维方式,即系统集成思维、非线性思维、"黑箱"思维和模糊思维.  相似文献   

16.
钟海鹏 《国防》2012,(3):13-14
所谓军事战略思维,是决定军事战略的主体头脑中的观念运动,既包括军事认识论和方法论,也包括战争准备与实施的思维活动。它是历史决定论前提下的主体选择与创造活动,是战争指导者头脑中进行的思维比较、思维判断、思维选择、思维决策、思维实施、思维反馈、思维修正、思维总结与升华的全过程。自古以来,我国的军事战略思维一直是在秉承"求和平"、"促统一"的中华文化内核和延续"安不忘危"、"知兵非好战"等传统战略思维精髓的基础上,结合形势和任务  相似文献   

17.
杨志 《环球军事》2009,(8):60-61
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中国的兵圣孙武就曾发出“兵者,诡道也”的感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军事谋略就是欺骗的艺术。纵观人类的战争史,欺骗的影子可谓无处不在。而步入现代社会后,无论早些的中东战争、还是近些的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欺骗谋略的影子仍在战场上游荡。在它的帮助下,一个个漂亮的袭击战出其不意地取得了成功,而实施欺骗的一方,往往因此受益匪浅,以极小的代价赢得了战争(战役、战斗)的胜利。  相似文献   

18.
叶剑英在军事谋略领域给后人留下了极其丰厚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其精髓,正在于他一贯地坚持“把唯物辩证法正确地运用在军事领域中,作为判断情况、定下决心、指导战争的唯一法宝”。本文以此为切点,探讨了叶剑英军事谋略的主要内容及特色:全面、客观地认识和判断战争;辩证地对待战争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依据敌我情况运筹作战行动;善于预见,抓住中心;灵活运用谈判、外交、宣传等手段,化劣势为优势;着眼于特点,着眼于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东周是我国历史上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剧变时期。这期间,东周列国兵刃相见,几乎是年年烽火,岁岁征战,战争激烈而又频繁。在刀光血影的军事斗争中,又伴随着错综复杂的政治的、外交的和思想的斗争,其斗争手段又是如此的争奇斗艳,惊心动魄,从而为后世留下了极其丰富的谋略遗产。军事谋略属于观念形态的范畴,它产生于战争活动之中,又反转来服务于战争。为了使读者便于了解东周时期的谋略思想,有必要介绍一下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和战争情况,谈谈东周时期军事谋略的概貌和产生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20.
在本文开篇,笔者需要先明确“战略”这一概念——《辞海》中“战略”一词有三种含义:首先是根据敌对双方在政治、经济、自然和军事上的客观实际引出的对战争的筹划和指导,其次是各种战争策略或使用战争策略的事例,第三是指国家、政党和企业集团等在一定时期决定全局的谋略。这里我们所谈及的“海洋战略”属于第三种,即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关于拓展和经营海上战略空间的全局性谋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