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苑兰起 《政工学刊》2004,(12):29-29
古时候,一位日本剑道大师有三个儿子,都在学习剑道。有一天,大师想测试一下三个儿子对剑道掌握的程度。他在自家门帘上放置了一个枕头,只要有人进门时稍动门帘,那枕头就会正好落到头上。大师先让大儿子进来,大儿子在走近房门时,就已经发现了枕头,于是他将枕头取下,进门后又放回原处;二儿子进门碰动了门帘,但他看到枕头落下时便用手抓住,又放回了原处;最后,三儿子急匆匆地进门,那枕头直奔他的脖颈而来,就在枕头砸到脖颈时,他挥剑将其斩为两截。测试完毕,大师进行了讲评。他对大儿子说:“你已完全掌握了剑道。”对二儿子说:“你还要苦练才行。…  相似文献   

2.
在云南边疆,有一个倍受人们敬仰的家庭。父亲刘斌,原云南保山军分区司令员,全国解放后,一直战斗在边防线上。在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大儿子牺牲后,又把小儿子送上前线,两个儿子为国捐躯后,他忍着巨痛,说服老伴,又毅然送女婿奔赴前线。他家的事迹,震撼着千百万人的心弦。  相似文献   

3.
新疆库车县阿格乡栏杆村维吾尔族老人卡德尔·巴克,39年如一日撰写《解放军爱民日记》,他的小儿子阿不都热合曼·卡德尔受父亲的影响,毅然参军入伍。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民间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一位老人将要离世时,将他的四个儿子叫到一起。老人未曾说话,先拿出一把筷子,分给每个儿子一根,要他们将筷子折断。四个儿子分别很容易地就将各自手里的筷子折断了。此后,老人又将另外四根筷子捆在一起,让儿子们折。结果,四个儿子谁都未能将那一捆筷子折断。这时,老人说话了。他讲了一个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要儿子们在他去后加强团结,这样,就  相似文献   

5.
三请老爹     
今年农历正月十九日,河南省沈丘县白集乡小张庄村的一位年轻小伙子,一大早便急匆匆地来到村外一间小房里,低声细语地说:“爹,请回家吧!”床上躺着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听到喊声掀开被头,怒冲冲地对这位小伙子说:“你还有脸见我?你给我出去!”说完蒙上了头,再也不吭声了。小伙子叫张连明。老人是他的父亲张运峰,是当年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复员军人。父子因何闹矛盾?原来是连明媳妇又怀了胎。老人张运峰知道此事后问儿子:“你媳妇已生有孩子了,还不中?咱这个‘五好家庭’可不能破了国家的规  相似文献   

6.
手枪与手表     
杰克和汤姆是很要好的同学,而且恰好是在同一天过生日。杰克的父亲是一个侦探,他送给儿子的生日礼物是一把崭新的手枪。汤姆的父亲是一个珠宝商,他送给儿子一块美丽的金表。  相似文献   

7.
在德惠市松花江镇,有一位远近闻名年过八旬的老军属——王海贵。今年老汉又一次成了征兵工作中的新闻人物。当该镇武装部长,把他外孙参军的入伍通知书送到老人手中时,王老激动地说:“谢谢你们,圆了我们的六子从军梦。”王海贵老人有一女五子,老汉的五个儿子都是部队的现役军官。唯独女儿王素珍在老人身边工作。王老汉在茶余饭后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 我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光荣牺牲了,小儿子是个聋哑人,近年又患精神分裂症,生活不能自理。我今年已71岁,有一性四间一舍的房屋和家具等财产。为小儿子在我死后的生活有人照料,我打算把全部财产留给我侄儿继承,然后由侄儿负贵照料儿子的生活。不知这样做是否合法,请给以解答。  相似文献   

9.
走进王忠富的家门,不仅是走进了一座艺术的殿堂,更像是走进了一个鲜活的农村世界:拉平板车的老人累了,就背靠着车子坐下来,抽袋烟歇一歇,岁月沧桑雕刻在他深深的皱纹里,但却掩饰不住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于是便有了泥塑作品《小憩》;儿子要当兵走了,父亲依依不舍,拉着儿子的手千叮咛、万嘱咐,眼角流露出的一  相似文献   

10.
郑老太太有3个儿子,丈夫去世后她一直与大儿子一起生活。房改时,郑老太太的单位以成本价将公有房屋出售给职工,郑老太太让大儿子一家出钱将他们居住的公房买了下来,但房子的产权人是郑老太太。之后,郑老太太给大儿子写了一份遗嘱,内容为自己名下的位于某处的房产,在自己去世后,该财产由大儿子某某继承,并作了公证。2000年郑老太太死亡,大儿子在料理完丧事半年后,拿着母亲的遗嘱及其他证件到房屋管理部门办理房屋继承手续。  相似文献   

11.
马仔有与"父亲"有着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姓氏,却用自己的行动演绎人间大爱在农五师八十一团有一对异姓"父子"的故事广为流传。"父亲"叫杨勇,一个孤独的汉族老人,"儿子"叫马仔有一个善良的回族青年。在杨勇感到最绝望的时候,马仔有给了他一个家。月3日,笔者来到了这对"父子"家中,听他们讲述这段异姓"父子"的感人往事。2007年12月的一天,杨勇拉着木板车艰难地走在回家的小路上。他抬起头只觉一阵晕眩,  相似文献   

12.
知法守法     
编辑同志: 我是村民委员会主任。去年2月我村村民郭某和大儿子郭甲因车祸不幸同时去世,当时郭某夫妇有房屋9间,存款6万元;郭甲夫妇有房屋6间。郭某生前与妻子和二儿子郭乙共同生活。郭甲与妻子及儿子郭丙共同生活。现由于郭甲之妻孙某准备再婚,因继承遗产问题与家人发生纠纷。为免伤和气,郭家不愿到法院提起诉讼,特委托我帮助处理该继承问题。由于本人对法律知识欠缺,特恳请贵刊就郭某及郭甲的遗产继承问题给予明确解答。 读者 郭国顺相互继。亡。根据的规定款应当前应当4.5间遗产部即3人  相似文献   

13.
春节笑一笑     
少爷写春联从前有个少爷,平日吃喝玩乐,游手好闲,把他父亲留下的遗产都花光了,临近年关,连柴米也没有。除夕夜,这个穷困潦倒的少爷写了一副对联自嘲,贴于门口:"行节俭事,过淡泊年。"村上有位老学究读后,慨叹不已,在对联的联首各加了一字,成了:"早行节俭事,免过淡泊年。"  相似文献   

14.
正"走,阿不力孜·阿西木,去找咱的儿子小赵去,修马桶他最在行。"6月10日上午,一师十一团新村小区居民努尔买买·托乎提说着就往外走。这位老人所说的儿子"小赵",就是该团花桥社区人口管理站站长赵盛利,他负责该社区人口信息管理,以及新村小区内的各项管理工作。自新村小区成立以来,赵盛利花了半年的时间入户走访。在走访中,他发现大  相似文献   

15.
湖北襄樊人陈某,年轻时就有小偷小摸行为。3年前携家带口来到河南三门峡收购废品。一天,陈某在收购废品时,发现某超市后院有一台发电机,没人看管,欲将发电机偷走。发电机较重,陈某要求儿子小军帮忙。儿子不肯,陈某便骂儿子胆小怕事,逼儿子返还买手机的480元钱。在父亲威逼下,儿子只好妥协。帮助父亲驾三轮摩托车将发  相似文献   

16.
一个父亲和儿子走在雪地里,他看到远处有棵大树,就对儿子说:“我们来比赛跑到那棵树,但不是比赛谁先到,而是看谁在雪地上跑出来的线最直。”儿子听了非常高兴。因为如果是比速度,父亲一定赢,但是比谁的线跑得最直,那就不一定了。所以他很小心地走,不断注意自己的双脚,把一只脚慢慢放到另一只脚前面。  相似文献   

17.
一天,湖南省临湘县詹桥镇二十四岁的养蛇专业户、基干民兵甘继清,正在忙着喂蛇。突然,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跌跌撞撞地跑进屋来,请求小甘去为民除害,救他儿子的命。老人叫李中福,是邻近的湖北省通城县北港乡人。这一带山多人少,居住分散。他家就坐落在一个山洼里。屋旁有座古墓,墓中有一条长  相似文献   

18.
先拼头像     
有一个记者在家写稿时,他的四岁儿子吵着要他陪,记者很烦,就将一本杂志封底撕碎,对他儿子说:“你先将这上面的世界地图拼完整,爸爸就陪你玩,”过了不到五分钟, 儿子又拖他的手说:“爸爸我拼好了,陪我玩!”  相似文献   

19.
“加伦”是瓦·康·布柳赫尔元帅在中国的化名,为苏联最早授衔的5位元帅之一。布柳赫尔是苏联国内战争英雄,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曾任师长、集团军司令及远东共和国军事部部长兼人民革命军总司令等职,1924~1927年曾奉派前来我国,化名“加伦”,担任孙中山的广州革命政府总军事顾问、黄埔军校顾问组长,参加过东征和北伐战争。他的儿子、本文作者瓦·瓦·布柳赫尔曾多次对他父亲战斗过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访问过许多和他父亲并肩战斗的战友,撰文回忆父亲在中国的片断。驻华苏联军事顾问团1924年秋,父亲所领导的那个驻华苏联军事顾问团中有好…  相似文献   

20.
"跟我去种树。"父亲对从部队复员回来的儿子说,儿子一言不发地接受了父亲的决定,放弃去团场效益最好的棉花联合加工厂工作的机会,跟父亲去到远离人群的林业点工作,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一干,就是18年!父亲叫马宗辉,儿子叫马晓华,都是八师一五〇团的职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