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号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是凝聚中华民族,推动中国发展的伟大动力。我们要把这种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任何时候都要维护我国的独立自主,不信邪,不伯压,不怕威胁,百折不挠地把我们的伟大民族振兴起来。”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中共中央印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把进行国防教育  相似文献   

2.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授予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长吴孟超“模范医学专家”荣誉称号.吴孟超同志是我国肝胆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为我国的医学科学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他赤胆忠心,报效祖国,爱党爱国爱军队始终不渝;他献身医学事业,勇攀高峰,为开创一流肝胆外科科学奋斗不息;他目光远大,甘为人梯,为培育高层次人才呕心呖心;他热爱群众,医德高尚,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他淡泊名利,清正廉洁,保持了共产党员一尘不染的高尚情操.我们要多方面学习吴孟超的先进事迹,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习他的爱国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是一面光辉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力量源泉,是一种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国知识分子历来就有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它激励着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为祖国的强盛和人民的幸福而顽强拼搏,奋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动力。目前国内外形势严峻、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面临着新挑战。本文在探讨爱国主义教育协同培养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工科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进行考量,从优化爱国教育社会环境、强化主体协同性和创新内容形式等方面探究加强协同培养的有效举措,以期进一步提升工科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激发学生爱国报国的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4.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魂,是维护祖国统一,促进国家强盛,赢得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早已融入中华民族血脉的优秀的政治传统和文化遗产。在现阶段,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鲜明特征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绿色米都——建三江.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鸡冠之处。从50年前开始,一代一代的复转官兵,就投身这里.在用血汗书写着可歌可泣的动人赞歌的同时.也培育了浓浓的军民鱼水情结。如今.作为这个地区的最高行政首长,建三江分局局长、人武部第一部长的王金会,更是对武装工作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6.
肖伟雄 《国防》2006,(12):47-47
战斗精神是武装力量战斗力的灵魂,是军事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战争形态怎么变化,武器装备如何发展,战争都是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的综合对抗。因此,在民兵建设中,不仅要落实组织、改善装备、加强训练,而且要注重战斗精神的培育,重点是强化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职能使命“三个教育”。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灵魂,是武装力量战斗力的源泉。战斗精神既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产物,也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只有深深爱着祖国的人,才能为保卫祖国牺牲奉献。因此,要培育民兵良好的战斗精神,就必须首先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有浓厚的爱国主义传…  相似文献   

7.
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对祖国的一种情感,是国家发展、民族团结的重要精神支柱,发扬爱国精神是高校思想理论教育的重要任务。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立爱国主义教育体系,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到高校的思政课中,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拓展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深植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8.
吴笛 《中国军转民》2023,(14):24-25
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生存与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浩然正气和民族气节。当代学生与教师已经逐渐形成爱国主义观念,但存在教师教学设计循规蹈矩、学生践行观念尚未形成等问题。基于此,文章采取具体个案分析方法,根据历史教学大纲进行课程设计,根据历史课堂内容深度挖掘历史课程中的爱国主义元素并进行课程设计,充分利用乡土历史资料等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9.
去年征兵工作一开始,云南鹤庆县就在金县范围内掀起了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宣传活动,用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全县人民,有力地促进了征兵工作及各项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10.
大山与民兵     
不知从何年何月你就巍巍地耸立在这儿。你无私地奉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山里人  相似文献   

11.
《中国革命史》是电大文、理工科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充分把握利用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内容,对培养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进而把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上来,引导到为祖国统一、繁荣和富强作贡献上来,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切实做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激励大学生投身有益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当中去,对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廉倩 《兵团建设》2010,(1):52-52
列宁说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中华民族在开发建设祖国大好河山,创造灿烂的中华文明的同时,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爱国主义的主要特点是:爱国力量的空前广泛性;爱国理念的鲜明时代性;爱国内容的明显进步性;爱国斗争的极大彻底性。上述特点给予我们的启示是:爱国主义是振兴中华民族的根本动力,中华儿女要永远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爱国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内容,弘扬爱国主义必须与时俱进;爱国主义具有深刻的内涵,实践爱国主义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15.
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始终是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基本源泉,始终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力量。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是鼓舞全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统一、百姓幸福安康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6.
外出兵法     
有些兵爱外出,就像老鼠爱大米。那就把外出当作一场场难啃的方程式来完成吧。一代又一代的兵们,在求解外出这道方程式的过程中,还真流传下不少“外出兵法”。  相似文献   

17.
一部中国古代史,就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不断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中国古代各民族英雄儿女的爱国主义精神,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壮丽、动人心魄的伟大史诗。今天,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使各族人民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凝聚起来,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前进。该文对古代爱国主义的思想内容及其代表人物、古代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以及继承和发扬古代爱国主义传统需要正确理解的几个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史论结合,夹叙夹议,读后可给人以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8.
埋头苦干历来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榜样力量铸就的伟大精神,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去弘扬升华。胡锦涛同志在宁夏考察工作时强调:“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工作的干部要格外关注,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对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不能亏待,真正把自觉坚持科学发展、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  相似文献   

19.
刘向上 《军事史林》2008,(10):16-19
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有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之称的罗盛教,作为与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齐名的英雄,成为新中国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学习的榜样,这位普通志愿军战士的名字永远地镌刻在人们的心中,曾经教育和激励了一代年轻人。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在罗盛教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典型的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晓明 《军事史林》2010,(3):31-32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家喻户晓、妇幼都能吟唱的歌曲,创作至今已近67周年了。这首歌唱出了人民的心声,那嘹亮的歌声伴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伴随着新中国的建设成长,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