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往今来的战争舞台上常见:一些打仗不多但深究兵法的读书人,因其功威超过身经百战的将军而占据着军事家的位置;而一些用兵愚不可及,战败身亡的人物也常出现在那些饱读兵书的书香子弟之中。知识分子习武,从武,熟读兵书,深究兵法,一成一败,走到了两个极端,军事家出在他们之中,腐之徒也出在他们之中。兵法,是功乎?是过乎? 孙膑是位著名的军事家。据太史公记载,孙膑与庞涓同师鬼谷子学兵法,还没有出仕,就被庞涓陷害,砍去了膝盖骨。齐威王想拜孙膑为将军,孙膑辞谢说:“刑余之人不可。”孙膑既未带过兵,又未打过仗,何以成为著名的军事家?他一生,与战争有点关系的  相似文献   

2.
孙膑其名     
孙膑是我国春秋时代军事家孙武的子孙,是继孙武以后在战国中期出现的著名军事家,著有《孙膑兵法》。《史记·孙子吴起传》载:孙膑曾和庞涓一同学习兵法,后来庞涓被魏惠王任命为将军。庞涓才能  相似文献   

3.
中道失传,又在银雀山汉墓失而复得的《孙膑兵法》,其《月战》和《地葆》等篇充斥大量兵阴阳理论,充满着荒诞色彩.这使得该部兵书的整体思想水准,相较《孙子兵法》等兵学经典,有着明显的退步.《孙膑兵法》在历史上消失1000多年,不能不说与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春秋末期的孙武和战国中期的孙膑,都是我国古代大军事家,同被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尊称为孙子。长期以来,这两位卓越并且是同宗的大军事家,留给人们的印象却是极不相同的:孙武以其精深的兵法流芳千古;孙膑则以堪称军事指挥杰作的马陵之战扬名百世。  相似文献   

5.
被人们尊为“兵经”的《孙子兵法》 ,是参加 1 990年海湾战争的美国军人必读书 ,这是社会上十分流行的一种说法。这种说法虽然不怎么符合常理 ,未必属实。不过《孙子兵法》在国人心目中和世界军事史上的地位于此可见一斑。《孙子兵法》是先秦兵书中的一种 ,或者说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种 ,此外 ,还有《吴子》、《孙膑兵法》等一些重要军事理论著作。这些著作及其思想构成了先前诸子百家中重要的一家———兵家 ,兵家的思想不仅在日后的军事行动中不断彰显其巨大的实用价值 ,即使在今天也仍受到世界上众多军事家的重视和青睐。同时 ,她还是中国文…  相似文献   

6.
<正>受大山、大川、沙漠、湖海等天然地理阻隔的客观影响,古代世界各文明在长期的自我生长中积淀形成各具特色的军事思想。其中,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最早成熟,也最为发达。早在先秦时期,便涌现出《军谶》《军势》《司马法》《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兵法》等大量专门总结战争经验、论述作战原则的专业兵书,创造了冷兵器时代军事理论的最高成就。这一点是其他文明望尘莫及的。古代西方、印度、伊斯兰世界没有出现同等意义上的专业兵书。从这个角度讲,也可以说中国古代有兵学,而西方没有。  相似文献   

7.
1972年4月,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失传一千七百余年的《孙膑兵法》,曾引起中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十五年来,对《孙膑兵法》的研究日益深入,见诸出版的专著有十余种之多,报刊上的有关文章不下数十篇。很多专著和文章都论及《孙膑兵法》对《孙子兵法》的继承和发展,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不少精到的见解。显而易见,这是个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的兵书,不但为今天的军事家们所宠爱,而且还受到企业家和管理学家的钟情。在日本,中国古代的兵法成为大学的教材。产生于一两千年以前的军事著作和军事思想,为什么至今仍在国外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呢?因为这些兵法包含着大有用场的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9.
《孙膑兵法·擒庞涓》,以战例的形式记述了战国时期齐魏"桂陵之战"孙膑智斗庞涓的作战经过.整个战役通过孙膑三次用计,经过两军对峙、南下平陵、攻打平陵、西进大梁、桂陵设伏等阶段,最终"擒庞涓".文中虽未言及用兵之道,却反映了孙膑超群的指挥才能和精深的用兵计策,体现了《孙武兵法》的理论精华及"二孙子"内在的师承关系.  相似文献   

10.
“势”是我国古代兵学中的一个重要论题。春秋末期的兵圣孙武在其名著《孙子》兵法中曾经以《势》为篇名对“势”作了专门论述。战国时期的孙膑也以“贵势”而流传于世,1972年山东临沂出土的《孙膑兵法》中就有一篇名为《势备》的。相传为周朝初年太公望吕  相似文献   

11.
孙武是我国春秋时代一位兵法著作多产的大军事家。据《汉文志》记载,孙武曾著兵法文章82篇。除《孙子兵法》外,还有一本《续孙子兵法》,其他兵法文章无法考查了。《孙子兵法》何以流传2500多年?何以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关注?它的精华和特点是什么呢? 一、孙武为人洁如白莲,出污泥而不染 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春秋时代,笼罩和主宰着人们精神世界的重神意识形态开始向轻神重人的观念转变。作为新兴地主阶级代言人的孙武,以过人的胆识冲破传统观念,在他的兵书中执言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  相似文献   

12.
孙膑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齐国人,在历史上与孙武并称为孙子(即齐孙子),生卒年月不祥,大约与商秋、孟子同时代。其名是因遭迫害受膑刑(即砍去膝盖骨)而得之。孙膑系孙武后世子孙,在军事上继承和发展了孙武的军事思想,尤其在军事伦理思想方面,有不少创新。《孙膑兵法》是研究孙膑军事伦理思想的可靠史料。一、“战胜而强立”的军人价值观孙武建构了以“安国保民”为核心的军人价值目标体系,并就如何实现“安国保民”之目的,提出了“恃守”、“善攻”、“慎战”等一系列战略原则。孙膑继承和发展了孙武这一思想,在举兵用…  相似文献   

13.
在<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诸葛亮手下有一位名叫马谡的参军,自幼熟读兵书,常与诸葛亮谈论兵法并为诸葛亮欣赏.  相似文献   

14.
荚丽 《军事历史》2023,(3):64-69
战国时期经典兵学著作《孙膑兵法》,思想精邃富赡,内容博大精深,逻辑严谨缜密,与《孙子兵法》堪称中国古代兵学著作的“双璧”。《孙膑兵法》的战争观念、战略思想和治军理念,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兵学的政治智慧、战略智慧、军事智慧和哲学智慧,其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和丰富内涵,在当今时代仍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唐太宗李世民和卫国公李靖,是唐代最杰出的两位军事家。北宋颁行的兵书《李卫公问对》,采取唐初君臣一问一答的形式,反映了李世民和李靖在古代军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众所周知,李靖向来以“论孙(子)、吴(起)之术”而闻名,军事学上造诣颇深。一部“卫公李靖兵法”可谓著名的兵书,以致唐代杜佑编纂《通典·兵典》时摘录它的内容达二十多处。至于唐太宗,虽然没有留下理论专著,但他的军事谋略与作战艺术是要超过李靖的。  相似文献   

16.
即将过去的20世纪可谓是风雷激荡、群星灿烂、人才辈出。人们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在留给新世纪的历史遗产中,20世纪著名军事家的兵法思想极为丰富,堪称一绝。中原农民出版社近期推出的《20一世纪世界著名军事家兵法丛书》,是国内第一套全面系统地研究、阐发世界著名军事家用兵方略的大型兵法丛书。丛书第一批推出八部:斯大林兵法、罗斯福兵法\丘吉尔兵法、戴高乐兵法、来可夫兵法、蒙哥马利兵法、艾森豪威尔兵法、巴顿兵法。它们由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等一批学者专家主笔撰写,反映了国内军事科研领域…  相似文献   

17.
《司马法》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法》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兵书。司马迁赞誉它是:“宏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尽其义,如其文也。”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汉代官方对其也是优渥有加,武帝时“置尚武之官.以《司马兵法》选位,秩比博士”(《申鉴·时事篇》)。东汉以来,曹操、杜预、贾公彦、杜佑、杜牧等经学家、史学家、军事家、文学家,都曾以《司马法》为  相似文献   

18.
唐代兵书有限,完整保存下来的更少。现存兵书主要有《李卫公问对》《又称《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太白阴经》。《长短经》等。另有一部《李靖兵法》《又称《李卫公兵法》可惜大部分佚失,“世无完书”,只是在《通典》引文中保存了部分内容。唐代兵书著述之所以不够丰盛,且佚失较多,可能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其一,由于大唐处在兴时期,经济空前繁荣,社会相对安定,这就极易给军事文化的发展带来一种负效应。当时社会价值取向的主导趋向是“重文轻武”,不少人把谈兵看成是“粗鄙”之事”。所谓“士大夫讳言兵事”,正是当时人们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汉简两《孙子》与《孙子兵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发掘出土一大批竹简.这是中国考古史上一次罕见的重大发现,也是中国古代军事学研究的一大盛事.因为在这批竹简中,大部分是兵学著作,除现有传本的<孙子兵法>、<六韬>、<尉缭子>等重要先秦兵书外,久已亡佚的<孙膑兵法>也被发现,还有<墨子>等著作中的一些论兵散篇.如此多的古代军事文献集中出土在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尤其是竹简本<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出土,更是为<孙子兵法>研究开启了划时代的一页,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军事历史》杂志每次发下来,我们这里的同志都争相阅读。就我自己来说,对《历代军事思想研究》栏目的文章更感兴趣。今年的第一期杂志发来后,我把汪柳同志写的《“孙子·势篇”三议》一文读了几遍,感到文字比较通俗浅显,对我们深入学习《孙子》这部古代兵书很有帮助。我们基层的同志。讨学习《孙子》兵法,常常是望而生畏。感到这部兵书文字难懂,读了半天也不明白讲了一些什么。因此,希望《军事历史》在研究古代兵法时能照顾到我们这些初学的同志的理解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