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战国策》中有一篇文章《触龙说赵太后》,讲的是当时秦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要求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才肯出兵,赵太后很担心儿子的安全,不想让长安君赴齐为质,但大臣又都相逼,因此心情十分郁闷烦躁,情绪极度低落,茶饭不思,对大臣态度也不好。赵国有位士大夫,名叫触龙,他求见赵太后,开导太后说:"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换来齐国出兵救赵,实际上是为赵国立下了大功。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多珍宝,而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一旦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占住脚呢?为人父母,应  相似文献   

2.
聚散之道     
《兵团建设》2012,(6):47
春秋时期,范蠡戮力辅佐越王勾践,终于使得越国复兴。胜利后,越王封范蠡为上将军。可范蠡知道勾践为人可共患难不能共富贵,于是就辞书一封,放弃高官厚禄,只装少量珠宝,乘舟远行,一去不返,这可谓一聚一散。范蠡辞去上将军后,到了齐国,更名改姓,耕于海畔,没有几年就积累财产数十万。齐国人仰慕他的贤能,请他做宰相。后来范蠡感叹道:"居家则至千金,居官则至卿相,  相似文献   

3.
热土阿拉尔     
2月24日,暖阳为一师、阿拉尔市营造出了春天的氛围。这一天,对于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丁伟来说,除了忙碌还带着一些喜悦,因为一家来自浙江的能源企业负责人将要来到园区,他们有意在阿拉尔市投资开发一个秸秆发电项目。"近年来,随着园区的逐步发展,我们的招商引资工作也逐步加快,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开始关注一师、阿拉尔市这片热土,这让我们的干劲越来越足。"丁伟说。规划用地、建设道路、招商引资……丁伟和他的同事们成为阿拉尔  相似文献   

4.
《战国策·齐策》记载:“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这是齐相邹忌之妻、妾、门客为了各自的切身利益,挖空心思地吹捧、赞誉邹忌之美。但是,高居齐国相位的邹忌没有偏听偏信,却“徐公来,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对此,他认真地反省,方悟出“吾妻之  相似文献   

5.
《兵团建设》2014,(8):47
正—位棋道高手退下来后被聘请为教练,他培训年轻选手的方式很特别。他不教年轻棋手们怎样去进攻别人,也不教年轻选手们如何运用谋略,他和徒弟们天天对弈,决出输赢后,让他们记住自己对弈时的每一步,然后,让棋手们仔细推敲他们自己的每一步落子,找出自己的失误,这就是他布置给那些年轻棋手们的作业。找出自己失误多的,他就表扬;找出自己失误少的,他就十分严厉地予以批评。  相似文献   

6.
心平无险路     
景景开元五年(717年),唐玄宗把宰相宋找来,交代他一件私事。玄宗的才情高,孩子也多,给王子起名字、给公主起邑号也颇费脑筋,就把这事托付给了宋,让他各取30个备用。临了,他又特别嘱咐说,"你在这30个之中,单给我想一个漂亮的名字和一个漂亮的邑号,要与众不同才好。"原来此时他正宠爱武惠妃,心里非常喜爱和她生下的小王子和小公主。宋一听,就把眉头皱了起来。他说:"陛下,您既然当了皇帝,心就一景  相似文献   

7.
老娘土     
正3月,老人走到农田前,想捧起一抔泥土。儿时,他从河边拔了一棵梨树苗,栽到了院子里。第二天,树苗却枯死了。娘哄他:"给小树苗带些土,好让树活下来。土像娘一样,能让俺的娃儿慢慢长大"。他最信娘的话。一会儿,他在娘的怀里睡着了。梦中,他参军去了远方。让他实现梦想的地方叫兵团。火红的年代里,他背着钢枪,与战士们刀耕火种,开荒造田。在地窝子边上,有个上海姑娘爱上了他。几年后,他们带着娃儿回家看娘。"娘,我参军走时,你给我带了些  相似文献   

8.
说服的艺术     
金健 《政工学刊》2010,(12):33-33
说服,就是在交谈中通过寻找双方的需要交集,使被说服者接受说服者的观点,从而实现双赢的一种思想认同过程。"触龙说赵太后"是一个著名的说服故事:战国时期,赵惠文王死后,赵太后临时执政,秦国趁机攻赵。危难之际,赵求救于齐,但齐国要求赵国以长安君做人质方可出兵。赵太后心疼幼子,执意不肯。众大臣直言劝说不仅无效,反而惹得赵太后"如果有谁再来劝谏,我就要朝他脸上吐唾沫"。国情紧急,触龙甘愿冒险说服赵太后,终令太后心悦诚服地将长安君送去齐国做人质换回救兵,最终保住了赵国。那么,触龙是用什么方法说服倔强的赵太后的呢?  相似文献   

9.
最帅锅炉工     
老郭正是由于办事踏实、扎实、利索,成为了战友们心中最帅的锅炉工。"老郭,真帅!"这句话在新疆军区某炮兵团耳熟能详。老郭名叫郭元宏,四级军士长、锅炉工。不管熟悉老郭的,还是不熟悉老郭的,都知道他烧锅炉技术炉火纯青,烧开一炉水,用多少锹煤,一锹不多一锹不少,更绝的是他那"听声判温"的"奇功",只要听听锅炉的声音就能判断出水温,让人拍案称奇。作为一名锅炉工,他的主要任务是供暖。上班,他留心最  相似文献   

10.
1.新战士韩友贵从小学习素描,人物素描算得上拿手活儿。来到部队,紧张的训练让小韩有些吃不消。课余给班长画张肖像,让小韩一下找到了放松的方法。战友们看着新鲜,都"抢着"找小韩画像,紧张的新训生活多了不少欢笑。2.用画笔记录军营生活,这是个不错的创意。很快,一支由5名新战士组成的"素描队"成立了。他们利用八小时之外,用心记录着战友们训练、生活、娱乐的每一个场景,新训生活也因为画与被画而变得更加精彩和有趣。官兵们都亲切地称他们是"军营素描师"。  相似文献   

11.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这句话中的吕端,是北宋时太宗、真宗时期的名臣,他在40年的宦海生涯中,从一名州县地方官吏,逐步升至枢密直学士、参知政事和宰相,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太大冲击。吕端这种稳健晋升的经历在封建王朝中并不多见,这与他在细节问题上不予追究,在大局问题上毫不糊涂的品质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2.
笑脸     
江苏南京港边防检查站警营文化建设注重体现兵味兵情,他们将战士们平时不经意间的笑脸拍下来,专门制作成笑脸墙,此举不仅让官兵们享受到明星般的待遇,更让他们感受到了和谐警营的氛围。这是一名战士被战友们强迫着摆出和墙上一样的姿势。黄金衔/摄  相似文献   

13.
真正的原谅     
有一次,发明大王爱迪生和他的助手们制作了一个电灯泡,那是他们辛苦工作了一天一夜的劳动成果。随后,爱迪生让一名年轻学徒将这个灯泡拿到楼上另一个实验室。这名学徒从爱迪生手里接过灯泡,IJ~L,翼翼地一步一步走上楼梯,生怕手里的这个新玩意滑落。但他越是这样想,心里就越紧张,手也禁不住哆嗦起来,当走到楼梯顶端时,灯泡最终还是掉在了地上。  相似文献   

14.
"你看,这里的冰蓝蓝的,比冰激凌还好吃!"1993年出生的通信兵孟令飞笑着对记者说。海拔4100多米的铁列克达坂顶上,积雪终年不化,强烈的阳光在积雪反射下,刺痛了眼睛甚至让人感到眩晕。此时,挖掘机巨大的轰鸣,也似乎无法掩盖所有人急促的呼吸声,孟令飞的他的战友们喘着粗气、动作缓慢地开始了一天的施工。他们在这里已经3年了,有人评价说:"他们躺在这里也是奉献"。  相似文献   

15.
"只要宾客住进明珠楼,哪怕给宾馆的服务工作打99分,也就是对宾馆工作不满意,不满意就是不合格。因此,必须尽最大努力,让每一位宾客都满意。"这是奎屯军垦宾馆明珠楼的管理者们经常对员工说的一段话。同时,他们把这种经营理念通过各种途径潜移默化地传递给每一位员工,而员工们则以自己的爱心、诚心、恒心、细心、真心为这种理念做出了真实可信的诠释。2000年6月4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年365天中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日子,但对于奎屯军垦宾馆的经营者和全体员工来说,却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这一天,他们终于圆了做了多年的"三星梦"。经兵团旅游局两年中4次检查评定,奎屯军垦宾馆明珠楼终以261分的高分成为兵团第六个三星级宾馆。面对满座高朋,军垦宾馆总经理熊新春真诚地  相似文献   

16.
激浊扬清     
正[案例]春秋后期,齐国的政权摇摇欲坠。这一时期,齐景公实施残酷的刖刑,齐国被砍脚的人很多。因此,市场上假足很畅销,而鞋子却卖不掉。对齐景公推行的残酷暴刑,贤相晏婴忧心如焚,一直想择机劝谏。一次,齐景公见晏婴的住宅地处闹市,又狭小潮湿,便劝晏婴换个地方住。然而,晏婴说:"我住在这里方便,早晚都能买到东西。"齐景公问:"你靠近集市,知道什么东西贵,什么东西贱吗?"晏婴说:"假足贵,鞋子贱。"齐景公思忖片刻,进而领悟到假足贵、鞋子贱是反常现象,他从中意识到自己推行的刑罚过于残酷,遂下令减轻了刑罚。  相似文献   

17.
他出生在边防海岛——辽宁长海县,说话至今还有股海蛎子味。他守边二十多年,沾"边"的事让他干了个遍:边防连长、边防营长、边防团长、边防机关副代表、代表。当他在电话里大吼"跑步来见我!",连长们的第一反应是拿出军用地图,他会告诉你"我在东经××度××分××秒,北纬××度××分××秒"。这是他查边查勤的特有方式。当连长们气喘嘘嘘或是乘着巡逻车到达指定位置时,他便依据所用的时间给出一个肯定的表情或否定的表情:肯定方程式——咧嘴,外加一句"你小子,长进啦";否定方程式——皱眉头,"怎么搞的?!"  相似文献   

18.
课堂上,一位教授向他的学生讲述如何正确对待压力。他举起一杯水,问道:"这杯水有多重?"从20克到500克,学生们的回答各异。"其实具体多重并非关键,关键在于你举杯的时间。如果你举了一分钟,即便杯子重500克也不是问题,如果你举杯一个小时,20克的杯子也会让你手臂酸痛,如果举杯一天,恐怕就需要叫救护车了。  相似文献   

19.
史载 :春秋战国时期 ,有个叫高缭的人在齐国宰相晏子手下做官。他言听计从 ,对晏子的决策和行为从没有任何异议 ;即使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也不提出 ,更不会表示反对。晏子多次在行事前 ,将自己的意图告诉高缭 ,可高缭明知有不妥之处 ,却不加以劝阻 ,反而倍加颂赞晏子如何如何的高明。尽管高缭在晏子身边极尽奉承、谄媚之能事 ,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 ,晏子突然罢免了他的官职。晏子认为 ,高缭多年来在他面前唯唯诺诺 ,是非不分 ,明知他有过失也不给予批评监督。这种惟领导是从的表现只有“小人”方能为之。必须远离这类“小人” ,才能保全自己…  相似文献   

20.
春秋后期,晋国政治日益腐败,最后分裂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魏文侯为了创建霸业,晚年提倡耕战,任用变法革新的政治家李悝为相,任用著名军事家吴起为将。有一次,魏文侯问吴起说:当今秦国威胁我的西部,楚国邻近我的南部,赵国面对我的北部,齐国窥视我的东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