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以系统优化、协调高效、兼顾后续发展为原则进行工程顶层设计,保证了工程研制和试验的成功率。 2、首次实现火箭控制系统冗余,飞船制导和导航系统重构,箭载计算机容错,故障隔离等措施,还采取了逃逸应急救生、自主应急返回、航天员手动制动返回等安全措施,使系统航天员安全性达到0.997。 3、研制成功三舱结构载人飞  相似文献   

2.
外层空间     
《国防科技》2003,(1):81-81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东方”号载人飞船,开辟了人类载人航天的新纪元。“东方”号是前苏联研制的第一代载人飞船,由球形航天员座舱、仪器舱和反推火箭发动机组成,重约4.7吨,只能乘坐1名航天员。航天员在座舱内的弹射座椅上着密闭式航天服飞行,最长飞行时间为5天。 1962年2月20日,美国成功地发射了“水星6”号飞船,并将航天员约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西安航天化学动力厂,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总装、检测专业厂.承担着国家重点型号及神舟载人飞船逃逸系统等多种固体发动机的研制生产任务,工厂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百余项,为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国防现代化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国防科技》2005,(11):F0002-F0002
2005年10月12日9时,中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2005年10月17日4时33分,神舟六号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中部草原成功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平安返回。神舟六号飞船是多人多天飞船,与发射神舟五号飞船的火箭相比,这枚火箭有75项技术改进。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包括主、副着陆场分系统,陆上应急搜救分系统,海上应急搜救分系统,通信分系统和航天员医监医保分系统这5个分系统据火箭专家说,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分为三期,一期工程主要完成载人飞行试验;二期工程不仅要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还…  相似文献   

5.
<正>记者:发射"嫦娥二号"的运载火箭有什么新特点、新突破?李聃:我国探月工程分"绕、落、回"三步走,探月二期要完成的是落月,"嫦娥二号"的任务就是为后期的"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在月球上着陆进行先期的关键技术验证。对运载火箭来讲,关键技术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就是地月转移轨道发射技术。以往我国的火箭运行轨道是近地轨道,"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已经发射了32次,都是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发射。"嫦娥一号"也是"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的,实  相似文献   

6.
当火箭托举着神舟六号升空120秒时,逃逸塔与火箭顺利分离,大屏幕上逃逸发动机点火工作,火焰划过湛蓝的天幕宛如一道绚丽的彩虹。周为民的眼睛湿润了,他和他的研制团队再一次不辱使命,向祖国和人民交上了一份优秀的答卷!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堪称世界上最完美的载人航天逃逸救生系统的奇迹!  相似文献   

7.
1992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航天四院承担了神舟载人飞船逃逸系统四种固体发动机和逃逸塔头部动力装置研制任务,历时13年研制的逃逸系统发动机,为神舟飞船屡次飞行成功作出了卓越贡献,四院两代无名英雄也由此功垂史册。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  相似文献   

8.
屈指算来,刘霓生已为神舟飞船奋战13年了。从零高度逃逸救生试验,到神舟1号、2号、3号、4号、5号发射的成功,作为逃逸发动机主任设计师、总设计师的刘霓生,能为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回忆这一幕幕,年愈花甲的刘霓生沉浸在无比的幸福之中。  相似文献   

9.
为对某次失败的火箭发射过程进行故障分析,本文对可能的故障情况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根据飞行过程的故障现象及箭载测量数据分析了可能的故障原因,并根据燃气发生器的特点对该燃烧室内雾化、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学建模和数值仿真.根据可能的故障情况进行了逐一的数值仿真和结果分析,并与有限的箭载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该数学模型能够很好地对火箭发射过程中的故障进行再现;该型号的燃气发生器存在一定的设计缺陷,需要进行设计优化;扰流环倾斜是此次飞行最有可能的故障情况.  相似文献   

10.
防务快讯     
北京时间2008年3月9日12时03分,欧洲航天局第一艘自动转移飞行器(ATV)由阿里安-5ES火箭搭载,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升空,13时09分,ATV 与火箭分离。此次发射使用的阿里安-5ES火箭能将近20吨的有  相似文献   

11.
《现代军事》2008,(5):12-12
北京时间2008年3月9日12时03分,欧洲航天局第一艘“自动转移飞行器”(ATV)由“阿里安-5ES”火箭搭载,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升空,13时09分,ATV与火箭分离。此次发射使用的“阿里安-5ES”火箭能将近20吨的有效载荷送入倾角51.6&#176;的圆形低轨道,是“阿里安-5”火箭运载能力的两倍。  相似文献   

12.
考生姓名:杨利伟流水考号:20040701社会职业:航天员大队航天员理想目标:再次进入太空,为中华民族争光军旅简历:杨利伟,汉族,辽宁绥中县人,大学文化;1965年6月出生,1983年6月入伍,1988年9月入党,1987年毕业于空军第八飞行学院;历任空军航空兵某师飞行员、中队长,曾飞过歼六、强五等机型,安全飞行1350小时,被评为一级飞行员,1996年起参加航天员选拔,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1992年、1999年两次荣立三等功,2003年荣获“航天英雄”荣誉称号。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正师职大校)。(答题地点:北京航天城)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航天飞行任务对推进系统高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的需要,在液体火箭发动机控制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方向和新领域。比较集中的研究领域是液体火箭发动机健康(状态) 监控和智能控制。本文介绍液体火箭发动机控制的智能水平演变趋势,健康(状态) 监控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的框架、结构,以及与这些系统直接相关的故障模式、传感器技术和故障检测算法。  相似文献   

14.
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泵健康监控系统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泵的安全性,降低其故障带来的破坏性,设计了某型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泵健康监控系统(TP HMS),工程实现了TP HMS的测试硬件子系统、实时故障检测子系统、试车后数据分析子系统和实时数据库支持子系统等,讨论和分析了TP HMS的功能和执行流程,然后利用历史试车数据与转子试验平台数据对TP HMS中的多特征参量自适应阈值综合决策算法(MATA)进行了离线和实时在线验证;利用自适应时频谱对测试数据作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MATA没有发生误检测情况,并具有实时故障检测的能力;自适应时频谱能有效抑制时频交叉项的干扰,准确给出故障信号的时间和频率信息。因此,TP HMS适合于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泵健康状态监控。  相似文献   

15.
正从1985年提出研制我国航天新动力,到2015年迎来液氧煤油发动机太空“首秀”。30年来,六院在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研制中,坚持以自主创新为科研生产的龙头,攻克核心技术,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高压补燃技术的国家,把长征火箭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从现在的9.2吨提高到25吨,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液体火箭发动机自主创新研制之路,为我国成功进入空间领域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志存高远谋先行研制无毒、无污染、高性能液体火箭发动机,并在重大航天工程上使  相似文献   

16.
WS-1和WS-1B 多管火箭系统是先进的多用途多管火箭系统。发射管为四联装,装在高机动轮式越野车底盘上;火箭弹配有杀爆战斗部和子母弹战斗部,具有射程远、反应快、精度高、费效比低的特点。该系统通常以火箭连为作战单元,主要用于攻击敌方纵深的军事基地、集结的舰队、重要的交通枢纽、军事工业基地、政治经济中心等重要的军事面目标;配备子母弹战斗部的火箭弹还可用  相似文献   

17.
“神舟七号飞船的准确入轨、正常运行、出舱活动圆满、安全健康返回,使我国首次突破航天员出舱行走技术,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第一阶段最核心、最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评价神舟七号的重要意义。“突破出舱技术是我国载人航天发展第二步战略的第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为全面分析SpaceX公司垂直起降重复使用"猎鹰9"火箭技术水平和发展潜力,系统概括了SpaceX公司特点和"猎鹰9"火箭相关飞行试验,采用经验总结法剖析了SpaceX公司取得成功的深层次原因,研究了海上平台垂直回收的优缺点和重复使用关键技术。通过模型假定和仿真计算表明,"猎鹰9"重复使用火箭运载能力损失约30%以上、发射费用可降低30%;在此基础上提出"猎鹰9"火箭后续跟踪研究的主要问题,我国低成本运载火箭发展策略以及我国运载火箭技术发展差距等。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0月16日清晨,杨利伟搭乘“神舟”5号飞船在太空经过21个小时环绕地球飞行后顺利着陆走出返回舱,成为“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在参加航天员选拔之前,曾在成都军区空军驻渝航空兵某部工作生活了4年,是该部正营职领航主任、一级飞行员、四种气象飞行员、四机长机,曾安全飞行1149小时33分。1996年8月,杨利伟从这里被确定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人选,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中的一员。10月14日下午,当记者得知杨利伟可能成为中国第一位遨游太空的航天员时,立即驱车赶往成都军区空军驻渝航空兵某部采访。曾经和杨利伟生活、工作和飞行过的战友向记者讲述了杨利伟在成为航天员以前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1991年11月至1992年4月期间,LTV宇航和防御公司的导弹分公司,成功地进行了四次多管火箭发射系统的XR-M77火箭增程试验。最后一次试验,XR-M77火箭的射程超过45km,而在役的M-77火箭的标准有效射程为32km。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动用的火炮有的射程在40km以上,有些第三世界国家的陆军也装备射程较远的火炮系统(包括火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