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内埋式导弹武器安全分离地面试验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埋式机载导弹武器在发射过程中需经历复杂发射控制过程,为验证内埋弹射发射安全分离技术,提供了一种地面验证试验方法,给出了试验设计方案,将试验划分为综合对接与地面分离验证两部分,设计了综合对接试验系统,给出了导弹模拟装置原理及组成;设计了地面分离验证系统,讨论了内埋武器舱遮挡导弹遥测信号问题解决办法及试验数据录取方法,设计了试验验证序号流程,为内埋弹射导弹武器发射过程地面验证提供一种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内埋弹射武器机弹安全分离技术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内埋弹射武器机弹分离物理过程的环境、内埋武器发射技术,介绍了国外部分风洞的现状,阐述了内埋弹射武器机弹安全分离技术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地空导弹折叠弹翼的主要类型、特点,折叠原理及折叠机构设计,给出了结构图和分析公式,可作为设计导弹折叠弹翼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于基于燃气工质的传统冷弹发射装置,由于各型导弹质量、最大承受过载、出筒速度等技术指标要求不同,不同型号导弹很难实现弹射装置的通用化。基于多燃气发生器多时序点火思想,利用经典弹射内弹道理论建立通用弹射内弹道模型,设计弹射内弹道数值求解算法,给出考虑导弹最大过载和低压室推力效率的目标函数,提出多燃气发生器点火时序优化算法。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多燃气发生器点火时序可以很好地满足弹射指标要求,并能有效提升导弹弹射效能。  相似文献   

5.
外挂式导弹机弹分离气动干扰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经典的机翼/挂架/导弹组合模型为例,采用重叠网格软件系统和计算流体力学技术,从机弹干扰工况简化和气动干扰特性影响因素分析两个方面对外挂式导弹机弹分离气动干扰特性进行研究。导弹分离轨迹参数和气动干扰系数的数值预示结果与捕获轨迹试验结果吻合,表明该计算方法能有效预测机弹分离轨迹和分析导弹与载机间复杂气动干扰现象。根据计算流体力学结果,从马赫数、机翼攻角、导弹攻角等方面,给出导弹在不同分离工况下的气动干扰规律,并采用增量系数法对缺失工况进行一阶外插处理的气动干扰数据外推方法,可应用于机载外挂空基武器的机弹分离轨迹预示和气动干扰特性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弹上电气系统电磁兼容性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防空导弹电子集成化的提高和打击目标向雷达、预警机等电子辐射类目标的扩展,导弹弹上电气所处的内、外电磁环境日趋复杂、恶劣,弹上电气电磁兼容性设计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将直接影响到导弹性能和作战成败。  相似文献   

7.
炸弹、炮弹、导弹怎么样才能安全、迅速地装上飞机,并按指令从飞机上投射出去呢?这就要用到飞机武器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机载武器配套装置。它可分为悬挂投射装置、射击装置(炮塔)、外挂式武器舱和武器/弹药起挂运输设备等。本刊将陆续介绍这些装置。  相似文献   

8.
压缩空气弹射可为无人机、导弹或火箭的发射提供驱动力,增加其初速度或载荷.以筒式压缩空气弹射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弹射系统内弹道性能的仿真与实验研究.针对参数选取,建立了系统热力学模型,进行动力学分析,完成了方案设计,搭建了弹射实验台,对不同质量的弹射体开展实验研究.建立了内弹道动态仿真模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研究了弹...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防空导弹一种新的总体设计思想———弹族化设计 ,论述了防空导弹弹族的设计与研制采用预先计划的产品改进P3 I(Pre PlannedProductImprovement)系统方法的必要性与有效性 ,通过对一个覆盖全空域、包含有 3种导弹的防空导弹弹族进行一体化优化设计 ,其结果证明了弹族化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总结论述了美国和英法国家的飞机电磁弹系统工程化应用研制的发展状况,综述了电磁弹射用直线电机的方案选型设计、仿真技术、性能优化和控制方法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和研究现状,针对电磁弹射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应用给出了相关建议,为国内电磁弹射相关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基于存储测试技术的弹底压力测试方法,采用微型化技术、微功耗技术、抗高过载技术设计了弹底压力测试仪,该仪器可随弹丸保温,能承受火炮发射时膛内高温高压高冲击、侵彻高过载等恶劣环境,具有精度高、可靠性高、操作简单等优点。对压电式压力传感器的加速度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试验修正方法。实弹测试中同时获得了弹底压力曲线和膛底压力曲线,为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数据依据。实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弹底压力测试方法可行,测试数据为身管武器设计、弹丸和引信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动能拦截弹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介绍了美国动能拦截弹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美国是最先开发研究动能杀伤器和动能拦截弹技术的国家,现已部署地基拦截弹、标准-3导弹、爱国者先进能力3导弹,并已具备初始作战能力;末段高层防御拦截弹也进入生产和部署阶段;正在开发的助推段拦截弹和多杀伤器技术也已取得很大进展.动能拦截弹已成为当前最先进、最有效的反导武器.  相似文献   

13.
针对Aster导弹在PIF(pilotage inertial enforce)-PAF(puissance an frein)控制中的动力学问题,分析了侧向推力对导弹法向力、俯仰力矩、控制力的影响,建立了PIF-PAF控制导弹的纵向运动模型,采用小扰动线性化方法得到了PIF-PAF控制导弹的纵向扰动运动模型以及短周期运动模型。探讨了PIF-PAF控制提升过载响应时间的原理。解释了Aster导弹采用大面积弹翼、大面积舵面并将弹翼前缘后掠角设计为零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航空炸弹     
张炳然 《军事史林》2013,(12):56-62
航空炸弹简称航弹,是从飞机等航空器上投掷的一种爆炸性武器。当前世界各国都在不断研制各种新航弹,以适应新形势下作战的需要,本文介绍国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航弹,有助读者了解今后航空炸弹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针对Aster导弹在PIF(pilotage inertial enforce)-PAF(puissance an frein)控制中的动力学问题,分析了侧向推力对导弹法向力、俯仰力矩、控制力的影响,建立了PIF-PAF控制导弹的纵向运动模型,采用小扰动线性化方法得到了PIF-PAF控制导弹的纵向扰动运动模型以及短周期运动模型。探讨了PIF-PAF控制提升过载响应时间的原理。解释了Aster导弹采用大面积弹翼、大面积舵面并将弹翼前缘后掠角设计为零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深水炸弹(简称深弹)是一种能在水下一定的深度或与目标相遇而爆炸的水中炸弹,主要用于攻击潜艇也可以用来开辟雷区通道或者攻击其他目标,是有效的近距离反潜武器。深水炸弹由水面舰艇或飞机投放,也可以由反潜导弹携带。反潜鱼雷、反潜导弹的问世,曾一度对深水炸弹的发展造成冲击。近年来,由于浅水反潜作战的需要,深水炸弹重新得到重视并取得了深入发展。深弹的分类和组成通常深弹按携带方式分为航空深弹和舰用深弹两类。航空深弹由直升机或反潜飞机  相似文献   

17.
李小龙  王星  程嗣怡  郑坤 《现代防御技术》2012,40(4):118-122,127
空空雷达主动制导导弹正成为各军事大国优先发展的空战武器,针对该类型导弹,分析了其典型的特征参数,以雷达-电子战一体化概念为牵引,提出了采用机载相控阵雷达信号处理技术进行弹机分离检测的思想。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检测性能,为后续的干扰措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8.
将飞行器变后掠翼技术应用于导弹上,弹翼的运动对弹体动态特性与整个系统的制导精度会直接产生影响。首先基于多刚体动力学原理获得的变后掠翼导弹完整的数学模型,通过小扰动线性化方法得到了弹体相关的传递函数,并利用统计线性化方法计算了制导数学模型的均值与协方差传播方程,最后应用协方差分析描述函数方法分析得到了导弹的弹翼转动速度、弹翼后掠角大小与弹翼转动时刻对制导精度影响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赵剑锋  郝彦斌  李会格 《国防》2006,(10):71-72
深水炸弹(简称深弹)是一种能在水下一定的深度或与目标相遇而爆炸的水中炸弹,主要用于攻击潜艇,也可以用来开辟雷区通道或者攻击其他目标,是有效的近距离反潜武器。深水炸弹由水面舰艇或飞机投放,也可以由反潜导弹携带。反潜鱼雷、反潜导弹的问世,曾一度对深水炸弹的发展造成冲击。近年来,由于浅水反潜作战的需要,深水炸弹重新得到重视并取得了深入发展。深弹的分类和组成通常深弹按携带方式分为航空深弹和舰用深弹两类。航空深弹由直升机或反潜飞机投放。舰用深弹按投射方式分为投放式深弹和发射式深弹。发射式深弹,按发射原理分为发射药发…  相似文献   

20.
面源红外干扰弹对抗红外成像制导导弹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机载面源红外干扰弹干扰效果,通过分析红外成像制导导弹和面源红外干扰弹的工作机理,建立面源红外干扰弹对红外成像制导导弹干扰的对空仿真系统。介绍系统内主要模型的实现方法,并结合具体的仿真试验场景进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此系统能较好地仿真机载面源红外干扰弹对红外成像制导导弹的干扰过程,为进一步验证面源红外干扰弹干扰效果提供了技术实现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