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三峡,风光旖旎,江风习习。在著名的古代遗迹前,两位身着军装的军官和几个年轻人正陪伴着一群耄耋之年的老人欣赏风景。伴随着相机的咔嚓声,老人们不时露出会心的微笑。鹤发童颜的老人,意气风发的军官,老人与军官爽朗的笑声,在此时此刻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卷。面对此情此景,路过的游客纷纷发出啧啧赞叹声。  相似文献   

2.
1999年4月20日,济南军区驻豫某旅一连指导员罗顺喜,搭乘长途汽车时,由于司机刹车过猛,一个皮箱从行李架上掉下,砸在一个老人身上,老人当场休克。坐在老人身旁的罗顺喜,立即呼叫司机紧急停车,随后拦了一辆出租车,将老人送往长葛市人民医院,并为老人垫付了2000元住院押金。此后事件的发展就像电影了。老人  相似文献   

3.
去年10月26日下午15时30分,云南玉溪市红塔区凤凰路白五玖老人从市区买完菜后,正高兴地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从路边冲出5个手持棍棒和菜刀的歹徒。老人还未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被打晕在地。歹徒抢走了老人身上仅有的29元钱、5斤香蕉和3斤猪肉,然后迅速逃离现场。 这时,在玉溪化工厂仓库值勤的民兵排长陈克会刚好路过此地,看到躺在地上昏迷不醒的老人,他毫不犹豫地利用自己在部队当卫生员的特长将老人救醒。老人指指歹徒逃跑的方向,断断续续地说:“抢劫……抢劫……”陈克会立即将老人扶至路边,然后迅速捡起一根木棍向犯罪分子逃跑的方向追去,当追到离罪犯还有150米时,  相似文献   

4.
今年元月21日,四川省西充县凤鸣镇12村3组王长寿老人进县城治疗眼疾。步行到莫新区食品站突然昏倒在公路旁不省人事。中午12时,解放军某部回家探亲的战士杨鑫路过,看见许多行人围观一位躺在地上处于休克状态的老人,便将老人迅即背到医院进行紧急抢救。医师杨代根立即打针、输液、终于将老人抢救过来,渐渐恢复了神志。杨鑫又和老人促膝交谈。表示一定要善始善终照料老人直至痊愈出院。他端汤拿药、问寒问暖,一日三餐都从附近食店给老人买来可口的软食。  相似文献   

5.
在山西省怀仁县光荣院,提起薛金凤,老人们都坚起大拇指,夸这个比女儿还亲的好闺女,就是她,十五年来,不间断地为光荣院的老人们送来了温情和爱意。 事情还得从1985年说起,一天薛金凤的理发店走进三位身着黄军装的老人,她热情地将三位老人安排坐下。也  相似文献   

6.
为老人画像     
老人,是时间和历史的见证,优秀与杰出的老人尤其如此。生活于多灾多难的二十世纪中国,许多老人,他们的往昔就更有值得书写和难于书写之处。黄永玉的散文集《比我老的老头》,正是一位画家,用散文之笔为十几位老人的画像。  相似文献   

7.
清朝名臣左宗棠喜欢下棋,而且棋艺高超,少有敌手。有一次他微服出巡,在街上看到一位老人摆棋阵,并且竖一块招牌,上写:“天下第一棋手”,左宗棠觉得老人太过狂妄,立刻前去挑战,没有想到老人竟不堪一击,连输三盘。左宗棠洋洋得意,命老人即刻把招牌拆了,不要再丢人现眼。  相似文献   

8.
过马路遇到老人扶一把,乘车见到老人让个座,雨天碰到老人打打伞。这样的事,在我们中间并不鲜见,大多数人也都能做到。但是,要坚持几年、十几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军事科学院警卫连一班却把照顾孤寡老人的活动坚持了25个年头。  相似文献   

9.
11月1日至3日,河北省国防科工办在燕兴机械厂组织召开了“老干部工作现场会”。会议听取了该厂领导近年来在企业转制情况下所做的老干部工作汇报,并对该厂关心老人爱护老人,使老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自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由一名副厂长亲自主抓老年人工作,在企业生产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改善老年人娱乐活动环境,增加设备,组织观光旅游和疗养,使老人生活充满了欢乐与激情。另外,离退休职工和老干部的工资,医疗费用都给予了及时发放和报销。河北省国防科工办召开“老干部工作现场会”@郝朝红…  相似文献   

10.
胜似骨肉情     
基干民兵廖仁根,在江西南丰太源乡寨里村方圆几十里,只要相识,谁不夸他是个难得的好后生。别看小廖年轻,但做得好事一筐一箩数不清。要说最令人伸出大拇指的,就算他8年如一日伺候年近80的五保老人周凤英。1981年的一天,五保老人周凤英病倒后,这位名叫仁根的小伙子默默地来到了身边,一会提来老人很少吃过的水果,一会端上热气腾腾的鸡蛋面条。老人的病渐渐好了,但仁根却从此没断过给老人挑水、劈柴、碾米、洗衣……  相似文献   

11.
干脆、爽朗,年近80岁的孙凤美老人一口气爬到六楼,真让笔者感到不小的惊讶。老人住在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大西街杏林社区,家中的陈设很简单,一张补拍的婚纱照让笔者不由地感到老人心底的幸福。回忆当年,说起昔日的苦难和斗争,老人仍难释怀。社区的李书记向笔者介绍,第一句话就是:"老人参加革命早,17岁就入了党。"  相似文献   

12.
今天,我以一名军人的目光穿越历史时空,去眺望一支军队在血与火的考验中突进,去感受一种力量在生与死的洗礼中凝聚。在村口的老槐树下,老人们抽着旱烟,摇着蒲扉,用复杂的心情去回忆他们不曾忘怀的长征故事。老人们的故事没有章法,多是碎片。“队伍过了三天,穿着草鞋和血衣,以为这样的队伍不经打,哪想硬是在光华峪打了两天两夜。”一个老人不解地说。“那一仗打下来.从山顶红到山脚,全是血,踩下去连脚都拔不起。”另一个老人仿佛看到惨淡的血腥,声音因惊悸而颤抖。“仗打过了,民团跑来杀红军,坡  相似文献   

13.
正吉林延边州公安边防支队图们边防机动队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84岁的朝鲜族老人咸贞淑。老人亲手将自己缝制的鞋垫送到战士们手上。从79岁开始,咸贞淑老人给边防战士共做了6180双鞋垫,虽然鞋垫都是用旧衣服缝制,没有华丽的外表,但老人的拥军情深深感动了边防战士,鞋垫穿在脚上,暖在战士们的心上。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民间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一位老人将要离世时,将他的四个儿子叫到一起。老人未曾说话,先拿出一把筷子,分给每个儿子一根,要他们将筷子折断。四个儿子分别很容易地就将各自手里的筷子折断了。此后,老人又将另外四根筷子捆在一起,让儿子们折。结果,四个儿子谁都未能将那一捆筷子折断。这时,老人说话了。他讲了一个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要儿子们在他去后加强团结,这样,就  相似文献   

15.
一位离异妇女,既抚养自己的儿女,又赡养着34名孤寡老人。她就是河南省虞城县张集镇女民兵范索云。范索云从小心地善良。童年家境贫寒,受过好心人关照和尊老爱幼教诲的她也喜欢关爱人。一位6旬孤寡老人生活孤独困难欲寻短见被群众发现。还在读高小的范索云主动当老人“孙女”照顾老人。中学毕业后回家务农,她索性把老人接到家里,像姥姥一样看待,直到10多年后老人满足地离开人世。其间,爱人很不理解,与她分了手。范索云的善良感动了干部、群众。人们极力推荐她担任镇敬老院的负责工作。30多位五保老人的敬老院仅有范索云和一位厨师,范索云像对亲爹娘一样赡养、爱护着老人。敬老院里  相似文献   

16.
朱艳荣,女,汉族,党员,1965年生,河北省涿州市向阳乡黄家街民兵连副指导员。自1986年到乡敬老院当服务员以来,一直以雷锋精神鞭策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平时,她精心照顾老人们的饮食起居,给行动不便的老人洗脸、梳头、喂饭。老人们病了,她守护在床前,最长的一次达6个多月。当老人去世  相似文献   

17.
1997年初,在古老的金沙江畔,李锡芬和丈夫黄朝云含泪掩埋了病故的83岁老人杨朋氏。一个动人的故事随即传扬开来。 李锡芬是四川省会东县野牛坪乡五村二社的普通农民。 23年前,失去了最后一个亲人的弱智五保老人杨朋氏住在生产队牛圈旁的一间破屋子里,加之她双目失明,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那时的野牛坪乡干热出名,用水要到几里外的金沙江去挑。孤苦伶仃的老人只能在过去熟悉的沟沟坎坎、牛脚窝里捧点水喝,饱一顿、饿一顿地挣扎在生死线上。  相似文献   

18.
一个普通农妇的爱戴传明斐清平在安徽嘉山县杏山乡一个小山村,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位中年妇女陪着老人散步的身影。这位老人,年已80开外,耳聋喉哑,双目失明,她是烈士遗属高项氏;陪她散步的是杏山村普通农妇叶秀英。这位与高项氏无亲无故的农妇。默默地搀扶着老人度过了整整20个春秋。54年前,抗日战争进入了大反攻阶段,高项氏老人的丈夫.是一位抗日根据地的民兵战士,正和抗日大军一起活跃  相似文献   

19.
在德惠市松花江镇,有一位远近闻名年过八旬的老军属——王海贵。今年老汉又一次成了征兵工作中的新闻人物。当该镇武装部长,把他外孙参军的入伍通知书送到老人手中时,王老激动地说:“谢谢你们,圆了我们的六子从军梦。”王海贵老人有一女五子,老汉的五个儿子都是部队的现役军官。唯独女儿王素珍在老人身边工作。王老汉在茶余饭后  相似文献   

20.
顺势而为     
《兵团建设》2012,(15):51
有一年,燕国入侵齐国,田单挺身而出,率领齐国人在即墨城大破燕军,一举收复失地。击退燕军后,齐国人都怀疑田单会自立为王,最后,还是由襄王即位,田单出任丞相。有一天,田单乘船渡越富水,刚好有一个老人也在过河。由于天气寒冷,老人过河后,竟然冻得不能走路,倒在岸边瑟瑟发抖。田单吩咐随从们送衣物给老人穿。当时,并没有多余的衣服,田单便脱下自己的皮裘,给老人披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