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宽带信号正交解调误差的分析及校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超宽带相参接收系统中,正交解调的 I、 Q 两路输出的幅度和相位的不一致性以及直流偏置分量会严重影响系统的性能。本文就超宽带信号的正交解调误差对信号处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幅相特性不一致的校正方法,并给出了计算机仿真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中频正交取样和处理方法,即直接在中频对信号进行A/D变换,然后利用数字信号处理的办法进行相干检波,文中通过选取工程罗易实现的中步Bessel内插函数,得到正交的两路基带I、Q信号,从理论与大量测试中表明相位误差比传统相干检波器 个数量级,且无幅度误差,大大提高了检滤器的性能。文中给出了电原理图及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集成模拟乘法器组成的相乘性同步解调器解调一种Ma〉1的AM信号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并对这种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也予以了分析。这种AM信号同步解调的方法简便而实用,并可获得高于Ma≤1的AM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故在工程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FQPSK-JR和SOQPSK-TG是IRIG-106遥测标准中可以互换的两种信号体制,两种信号有着近乎相同的功率效率和带宽效率。尽管两种信号都可以采用常规的OQPSK接收机进行解调,但是基于OQPSK结构的接收机忽略了两种信号固有的记忆特性,其解调性能损失相比最优解调达2dB之多。在遥测链路中,受设备体积及电源限制,2dB的功率损失是至关重要的。虽然基于其调制体制相对应的最优接收机都能提高功率效率,但信号产生体制的不同导致了其对应的最优接收机结构不同。将IRIG-106标准中的FQPSK-JR信号用CPM调制来近似表示,将SOQPSK-TG信号的频率成型脉冲进行了截短近似,设计了基于CPM的通用准最优解调器。基于CPM近似设计出的解调器与OQPSK解调器一样无须对两种信号进行识别,仿真表明基于CPM设计的通用解调器对两种信号进行解调的渐进损失都很小,对复杂度也进行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5.
对故障情况下电网电流信号中含有衰减直流分量的动态相量测量算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考虑衰减直流分量的动态相量估计方法。首先,基于电流信号的周期性分量特性,在同步采样基础上计算衰减直流分量的系数;然后,基于Prony算法提取基频电流分量;最后,利用基于Kalman滤波的动态相量估计模型对提取后的信号参数进行估计。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分离衰减直流分量和估计相量值。  相似文献   

6.
数字调制通信系统中,解调器在接收信息之前要进行时钟和载波同步的训练,在移动数据通信中特别是突发模式无线数据传输中,定时和载波的快速同步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提出了一种定时和载波快速同步的方法,它只需要一个很短的前导序列,比普遍调制解调器标准大大缩短,且算法较简单。该方法在数字信号处理芯片TMS320C25上实现。它适用于无线移动数据通信,也可用于突发模式无线通信中。  相似文献   

7.
二进制偏移载波调制信号将在卫星导航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全球定位系统的L1C信号导频分量采用了时分二进制偏移载波调制,对此信号直接采用码参考波形算法消除多径时的鉴别曲线收敛点存在偏差,从而影响测距偏差。因此,提出一种时分二进制偏移载波调制信号的高精度无偏抗多径算法。通过时分的方式分别生成针对BOC(1,1)和BOC(6,1)分量的本地闸波,以保证鉴相函数在码相位无偏差时等于0。由于更好地利用了BOC(6,1)信号分量,该技术在实现无偏跟踪的同时,还能提高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某工程火控系统中应用的相敏解调器,其原理以及电路组成与通常的相敏解调器有所不同,具有输出信号的交流分量小,电路的滞后时间短的特点,因而本相敏解调器特别适用于闭环系统要求电路滞后时间短的场合。例如,在同步、稳定和解算等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软件的多路PWM式D/A转换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了一种利用单片机定时器产生中断,操作I/O口线输出多路PWM信号,通过接口转换电路输出模拟量的思想,说明了应用单片机定时器缓冲区的数据设置,并给出了中断服务例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冲激信号成像特点的基础上,说明了线阵模型是解释冲激信号SAR成像过程的有效方法,给出了冲激信号SAR反向投影(BP)方法,针对系统实现问题,提出了对I、Q两路信号分别积累,求模的BPIQ法,并以计算机仿真及与常规的BP作比较,最后给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论述了在高速多音并发调制器和解调器中如何利用 IDFT与 DFT 完成调制信号形成与分路滤波(从而完成部分解调功能);然后,讨论了高频调制解调器中几种 IDFT、DFT 算法的优缺点;最后,经计算机模拟与综合考虑(针对我们的科研题目)找到了一种实现数字化高速调解器的最佳算法。  相似文献   

12.
利用LabVIEW开发虚拟仪器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虚拟仪器的概念和特点,将PC-DAQ、GPIB和VXI三种VI仪器进行对比,并介绍用LabVIEW虚拟双踪示波器的方法和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概述了Texas仪器公司第三代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C30的关键特点及技术性能;并从应用的角度,详细介绍了用TMS320C30实现串行MODEM解调器的硬件结构,设计思想,以及存贮器分配、读写时序、等待电路,及用TLC32044实现的A/D、D/A电路等外围接口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技术。  相似文献   

14.
着重讨论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中采用的线性偏移载波调制技术,对GALILEO中可能用到的几种信号的基本特性作具体分析,提出对于BOC信号,应采用余弦副载波调制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对GALILEO各种信号的多径误差、平均多径误差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在参数相同的条件下,余弦副载波类型BOC信号的平均多径误差均优于同参数下的正弦副载波类型BOC信号的平均多径误差.  相似文献   

15.
并行科学计算应用的动态I/O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高性能并行文件系统的关键前提是对 I/ O 访问模式的分析和研究。并行文件系统的界面、组织结构、cache 预取算法等都与具体应用的 I/ O 模式紧密相关。目前,大多数对 I/ O 模式的分析局限于其静态模式,而动态 I/ O 模式对并行文件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并行科学计算应用的动态 I/ O 访问模式,总结出科学计算应用在访问数据量、时间间隔、访问顺序性等空间、时间上的一般访问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设计面向并行科学计算应用的并行文件系统应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自适应噪声抵消技术是一种利用辅助或参考信号的最优滤波技术。本文选用横向结构的FIR滤波器实现自适应滤波,其算法选用最小均方(LMS)算法。应用这一技术进行了以下研究:(1) 气阀落座激励力引起的振声在缸盖内的传递特性,(2) 非周期性随机振声特性的研究和信噪比的提高,(3) 气阀漏气的振声特性和频率结构研究,(4) 提出一种单通道自适应噪声抵消方法,以高信噪比提取气阀漏气信号。  相似文献   

17.
为使坦克直流发电机的调压特性实验能够在计算机上仿真进行,节约教学实验成本,可利用神经网络对直流发电机的调压特性进行辨识,得到了比手工绘制精度更高的特性曲线.因此,调压特性的神经网络辨识法,有利于直流发电机特性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18.
盲提取算法作为信号处理和分析的重要手段,其利用信号的先验特性提取期望信号,从而降低算法计算量、节约系统资源。文章针对通信信号的盲提取问题,基于信号的循环平稳特性,提出了一种两步盲提取算法:第一步,利用信号的循环平稳先验特性粗提取信号;第二步利用信号的高阶统计特性精提取信号。理论分析与计算机仿真表明:与参考文献[5]中基于循环平稳特性的盲提取算法相比,提出算法具有更好的性能,平均信噪比可提高约10 dB。  相似文献   

19.
基于LDO稳压器在电磁干扰(EMI)下产生直流偏移失效的机理分析,展开敏感度建模与仿真方法研究。使用一款实验芯片,创新地引入片上电压传感器,用于测试EMI在LDO稳压器内部的传播特性。在敏感度建模中,建立等效电路模型,通过直流功能测试,Z参数阻抗特性测试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将该模型用于LDO稳压器的敏感度预测。在敏感度仿真过程中,通过分析关键子电路和不断增加寄生元件,仿真不同寄生因素对敏感度影响的权重。将仿真结果与传导直接注入法(DPI)片上测试结果对比,仿真结果与DPI测试在频域1MHz至1GHz匹配。  相似文献   

20.
基于LDO稳压器在电磁干扰(EMI)下产生直流偏移失效的机理分析,展开敏感度建模与仿真方法研究。使用一款实验芯片,创新地引入片上电压传感器,用于测试EMI在LDO稳压器内部的传播特性。在敏感度建模中,建立等效电路模型,通过直流功能测试,Z参数阻抗特性测试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将该模型用于LDO稳压器的敏感度预测。在敏感度仿真过程中,通过分析关键子电路和不断增加寄生元件,仿真不同寄生因素对敏感度影响的权重。将仿真结果与传导直接注入法(DPI)片上测试结果对比,仿真结果与DPI测试在频域1MHz至1GHz匹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