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就是要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标准选人用人,下大力解决选人用人中的突出问题,促进干部队伍建设的健康发展。一、破除主观随意思想,确立鲜明的选人用人标准。必须破除"软标准"的思想,纠治选人用人标准上的主观性、随意性,做到"三个坚决不用":一是注重德的考量,品行不好的坚决不用。重点突出"四  相似文献   

2.
在三国时期,曹操算是个招贤纳士、重用人才的人物。他深知“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也十分崇尚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的精神,并以诗明志说“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进而用“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隹宾,鼓瑟吹笙”这般声情并茂的文字,来表达他对贤能人才的爱慕与思念之情。 曹操人才观的一大特点,是不计细过,“唯才是举”。他以  相似文献   

3.
始终坚持战斗力标准选人用人,逐步建立系统配套、规范有序、适合我军人才成长的制度机制,是确保我军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有效提升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一、坚持战斗力标准选人用人,树立科学理念是前提。一是注重"战斗力标准"与"德行"的统一。始终想打赢、谋打赢、投身打赢就是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最大的"德",如果没有好的德行支撑引  相似文献   

4.
正中组部以"一迎双争"为主题深化组织系统"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对组织部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迎双争"即"迎接党的十八大,争当‘三服务’优秀标兵、争创‘两满意’模范部门"。结合工作体会,笔者认为组织部长要扮好"五种角色",才能落实"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孔涛 《政工学刊》2007,(4):21-21
松下公司总裁松下幸之助先生曾讲过,用人只需要60分的标准就可以了。“60分”的用人标准在某些人看来,要求的确是太低了!因为我们在用人中常常追求的是完美和卓越。但符合这种标准的人的确是少之又少,于是我们常常陷入无人可用的窘况!孔子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讲得就是,如果我们遵循过于苛刻的人才标准,那么我们将永远无人可用,这与松下幸之助先生“60分”的用人标准真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遵循松下先生的忠告,适当降低人才标准是拓宽我们人才选拔范围的一个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德,是道德、品德的意思,主要指政治思想品质,强调的是思想、品行、人格、政治标准,也就是干部的政治态度、政治品质和思想作风."德"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潜在性,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难以量化考察.党委机关在考察评价干部"德"的时候,必须准确把握德的深刻内涵,科学确立德的评价标准,真正把以德为先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胡主席强调:"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胡主席提出的选拔干部的重要原则,是新时期我们党选人用人新鲜经验的科学总结,是选准用好干部必须遵循的准则。各级在选人用人时,要坚决贯彻落实胡主席重要指示,破除旧的观念,以好的作风选好作风的干部。一、破除"以情选才"的用人观念,增强"公正任才"的用人意识。古人云: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选拔干部的时候,如果以个人感情代替党性原则,就会以情障目,降低用人标准,助长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因此,端正用人风气,提高用人的可信度,应做到"三个不为":一是不为情所"困"。这里的"情",包括夫妻之情、父母之情、师生之情、战友之情、手足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生命工程"。领导干部的作风是其党性修养、政治品质、道德情操的具体表现。作风决不是"刮风"——时紧时松、时刮时停、忽冷忽热、忽大忽小,而是要持之以恒、始终如一,摒弃"一阵子",坚守"一辈子"。  相似文献   

9.
话语     
"关键时候还是要靠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政治工作研究所副所长公方彬就军人抗雪灾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认为,"关键时刻还是要靠解放军"这句许多年前社会上流传的话语,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对军人道德行为、道德形象的赞誉,同时也形成为道德标准和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10.
报载 :在 3月 3日北京人才招聘会上 ,一家外国公司竟然打出了“北大清华毕业生一概免谈”的告示 ,令北大、清华学子十分尴尬 ,或无奈、或不服气、或兼而有之。是这家公司不知道北大、清华的“品牌” ?不是 !是歧视北大清华 ?也不是 !真正原因是认为他们“有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浮躁而不务实” ,“眼高手低” ,“遇到困难 ,就撂挑走人”。我们不必为这家外国公司的“北大清华毕业生一概免谈” ,而担心北大清华莘莘学子的就业问题。此处不用人 ,自有用人处 ,其他用人单位对这两所学府的毕业生 ,恐怕还会求之不得而高眼相看。笔者想到的是“…  相似文献   

11.
我们党一贯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培养和使用干部,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治党、治国、治军和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优秀干部和高素质的领导人才。但长期以来,德才的兼容性即德与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互补性,一直是困扰干部人事部门的一个难点——即如何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德才兼优的高素质领导人才,努力开创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由于德才兼备的具体标准不象数学公式那样精确,在具体操作上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在用人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令人痛心的失误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用人失  相似文献   

12.
曹操说     
"说曹操,曹操就到",是一句相当流行的俗语,它的意思或许是在形容曹操的耳目众多,动作迅速,无所不在,因此随时都可能出现在你我面前,是必须要小心"提防"的人.  相似文献   

13.
《兵团建设》2012,(15):50
[案例]三国时期,袁绍帐下谋士如云、猛将如林,被公认最有希望问鼎天下。官渡之战进入相持阶段时,谋士许攸截获了曹操催办粮草的紧急文书,于是向袁绍献计,夜袭许昌,擒获曹操。但袁绍却认为曹操诡计多端,怕这封信是诱敌之计,许攸再三说明"如果今天不抓住这个机会,以后必将反受其害"。袁绍还是拒绝了许攸的建议,最终败于曹操之手。  相似文献   

14.
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习主席将"有品德"作为培育新一代革命军人的重要内容,凸显了品德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全军官兵要认真学习贯彻习主席重要指示要求,自觉把品德修养作为人生必修课,纯洁思想道德,升华精神境界,做情趣高尚、品行端正的新一代革命军人,为强军兴军打下坚实道德基础。一、深刻理解把握有品德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品德"是一个复合词,由"品""德"两个语素组成,亦称品行、德性,是道德因素的人格化,是人精神  相似文献   

15.
《兵团建设》2013,(9):51
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淮阳太守汲黯与汉武帝刘彻,在人才问题上产生过一场争论。据《资治通鉴》卷第十九载,争论得很激烈。直言切谏的汲黯大动肝火,怒气冲冲地对刘彻说:"皇帝陛下不辞辛劳,苦苦求贤,可对贤才未尽其用,就草率地杀掉了,‘以有限之士恣无已之诛,臣恐天下贤才将尽,陛下谁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为适应部队“资预结合“改革、军队体制编制调整和军事经济管理创新的客观需要,部队资产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应端正用人观念,严格人才选拔标准;更新育才思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责任意识,优化人才管理环境。  相似文献   

17.
曹操“唯才是举”人才观一直被后世争论,但是,诸多争论都没有触及对这一人才观的本意。其实,曹操“唯才是举”的本意就是企图垄断人才,反对士族垄断官场,否定旧的道德观。曹操的人才观,既是当时的现实需要,又为推动封建社会选择人才制度的进步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正>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选拔人才方面,坚持“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标准,按基本路线的要求选用了一大批优秀合格的人才,在选人用人上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同时也应看到,与贯彻党的干部标准相配套的选人用人制度迄今尚未建立起来,仍然沿用传统的“伯乐相马”的办法,即用人去选人,而不是靠机制选人.有些领导对选拔人才和培养人才还不够重视,只把它当作一种附属工作或者软任务来完成,甚至有一部分领导借此大捞一把,搞权钱交易,使得相当多的干部被不正之风所误导,他们厌学习,厌实干,而热衷于“奔捷径”“找门路”,致使腐败现象不断发生,  相似文献   

19.
积极构建"六大体系",切实建设"十大工程",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探索新路子。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高等教育的基本价值已经增添了新的内容。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也应是多样化的。  相似文献   

20.
1995年2月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提高了干部选任中广大群众参与的程度,增强了干部选拔任用的法制性,使干部选拔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为保证《条例》的切实贯彻执行,笔者认为,应建立一种考任分离的模式,即把现行的干部任用模式由"考察-任用",分离为"考察-后备-监督-任用",中间增加一个"后备-监督"期,以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一、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选人用人机制的设想《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对干部的任免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