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祥林 《国防》2006,(10):34-35
完善的国防动员体制,是协调国防动员工作中经济与军事、军队与政府的关系,扎实做好动员准备和快速实施战时动员的重要组织保证。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国防动员体制建设,先后作出加强国防动员体制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特别是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的成立,使国防动员体制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但对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现行国防动员体制仍存在职能赋予不够充分、机构设置不够科学、运行机制不够顺畅、法规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国动委职能作用的发挥和国防动员工作的开展,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解决深层次问题,推进创新性发展。职能…  相似文献   

2.
车瑞金 《国防》2007,(2):25-26
健全国防动员体制,完善国防动员机制,是新时期加强国防动员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扎实做好军事斗争动员准备和快速实施战时动员的关键.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国防动员体制建设,先后作出了加强国防动员体制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特别是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的成立,使国防动员体制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3.
杨颖 《国防》2005,(12):14-15
国防动员指挥体制建设是做好战争动员准备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平时和战时动员指挥体制的有效衔接。实现国防动员指挥体制平战衔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持平时与战时动员工作的连续性,把动员指挥体制的平战差别给战时动员指挥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其基本思路是坚持战时为主、平战兼顾的原则,在充分考虑战时动员指挥体制建设需要的前提下,兼顾考虑平时动员指挥体制建设,并力求以战时动员指挥体制建设的需要为牵引,着力解决平时国防动员体制建设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国防动员指挥体制平战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4.
李吾田 《国防》2004,(5):35-37
国防动员体制是国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为实施国防动员而建立的组织系统和相应的法规制度,是平时做好动员准备和战时实施快速动员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六大再次把“完善国防动员体制”作  相似文献   

5.
魏玉祥 《国防》2005,(3):41-43
国防动员领导指挥体制,是连接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实施平战转换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国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国防动员领导指挥体制,是适应新的形势任务要求,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现实需要,对于加速推进国防动员实质性准备,确保战争潜力按战争要求实现有序集中、快速转换成整体作战实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国防动员领导指挥体制建设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经过长期建设,我国的国防动员领导指挥体制已经初步建立。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及其综合办公室的成立,有力地促进了国防动员工作的开展。但从现实情况看,国防动…  相似文献   

6.
戴相龙 《国防》2007,(5):19-21
做好新形势下国防动员工作,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用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招法,着力解决好国防动员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国防动员建设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了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应付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有必要健全和完善我国国防动员法。文章从国防动员和国防动员准备的关系、国防动员的种类、动员体制和复员等方面对国防动员法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李金宇 《国防》2008,(7):47-48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当前,贯彻党的十七大这一精神,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必须紧贴实际,重点抓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健全领导体制.这是完善国防动员体系的核心工程.新时期,伴随日益加快的改革开放步伐,我国国防动员体制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1994年建立的国动委体制虽然定性为议事协调机构,但由于第一主任、主任、副主任皆为党政军首长,委员均来自党政军机关各部门领导,客观上起到了领导指挥的作用,国动委达成的意见实际上就是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关于国防动员的方针乃至任务分配.  相似文献   

9.
王法安 《国防》2003,(3):31-32
三、关于国防动员体系、国防动员体制和国防动员机制 这在个概念是近年来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基本范畴,弄清它们的准确涵义和相互关系,对于优化我国国防动员的系统结构、理顺动员体制、完善动员工作的运行机制都是很有意义的。我认为,这三个概念是从不同角度、不同范围和不同层面上,对国防动员这一社会实践活动所作的理论概括,它们各自有特定的内涵,但在实践中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10.
傅慧军 《国防》2007,(3):23-25
平战一体国防动员领导指挥体制,是指平时能够有效领导管理国防动员建设、战时能够有效指挥国防动员行动的平战衔接紧密的组织体系,是国防动员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陆浩 《国防》2007,(7):10-11
国防动员建设是准备和进行战争的基础性建设,是关系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当前,做好国防动员工作,就是要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到国防动员建设的各个领域和全过程.  相似文献   

12.
冉亚权 《国防》2006,(5):30-31
我国现行的动员体制继承了战争年代组织人民战争的优良传统,在确保国家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及抢险救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深入发展,现行动员体制机构设置不尽合理、法规制度不够健全、军兵种动员力量不足、运行机制不够顺畅、动员手段单一等问题日益显露。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是多军种联合作战,参战军兵种多、作战地域广、战争消耗大、战争动员任务重,加强军兵种国防动员建设,尽快建立适应未来作战需要的军兵种国防动员体系,是做好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准备的当务之急。建立军兵种动员机构,完善国防动员体制…  相似文献   

13.
进一步完善国防动员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建敏 《国防》2003,(5):32-32
国防动员体制是国家为实施国防动员而建立的组织系统和相应的法规制度,主要包括机构设置、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等。长期以来,我国国防动员是以保障大规模地面战争为主、以保障陆军为主的动员模式,国防动员体制形成了事实上的陆军动员体制。政府职能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军队承担了政府应该履行的动员职能,致使有些工作难以  相似文献   

14.
李衡 《国防》2003,(10):7-8
现代战争表明,快速有效的国防动员是确保战争胜利的前提。无论军事技术如何变革,武器装备如何发展,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如何演进,国防动员都将是对抗双方战争准备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强国防动员建设,以赢得未来战争的主动权。 一、要进一步完善国防动员体制 完善国防动员体制,首先,要根据未来作战需要,依托各级国防动  相似文献   

15.
袁建国 《国防》2008,(3):29-31
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决定国防动员的实施模式。做好信息化条件下国防动员准备,应特别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一、加快信息网络指挥平台建设,提高国防动员的快速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6.
殷勇 《国防》2014,(9):12-1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紧紧围绕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健全国防动员体制机制,完善平时征用和战时动员法规制度。当今世界,国防动员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作为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已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7.
俞国安 《国防》2002,(12):39-39
装备动员是把军民通用装备物资和科学技术成果,通过征用或无偿调拨,迅速装备部队,快速将国防潜力转化为军事实力的政府行为。装备动员是新形势下战争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装备动员建设,对于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加强装备动员建设应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健全装备动员领导体制 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装备动员领导体制,是做好平时装备动员准备,确保战时动员顺利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李金泉  陈杰红 《国防》2007,(4):27-28
加快完善国防动员工作协调机制,有利于在现行国防动员体制大框架下和谐国防动员工作关系,指导军队、政府和国动委三方自觉、有效地参与国防动员工作协调;有利于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防动员工作顺畅、协调、高效、有序运转,提高动员建设效益和动员保障水平.我们认为,完善国防动员工作协调机制,关键是要建立"六个机制".  相似文献   

19.
袁仕聪 《国防》2010,(11):17-18
国防动员是战时将国家战争潜力迅速转化为战争实力的国家战略行为。平时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做好国防动员准备,是保证战时国防动员顺利实施的根本保证。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国防动员建设必须加快发展的步伐,不断改革创新,才能满足国家安全发展战略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寇铁 《国防》2010,(4):20-22
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是党中央、中央军委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军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带来国防动员任务的多样化,加速了国防动员体制编制、动员方式、保障机制的改革创新,国防动员建设面临诸多新挑战。一方面,遂行多样化任务对国防动员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国防动员需求更加多样,要求加快潜力资源建设和结构调整;国防动员地位更加突出,要求加快服务和应急功能开发拓展;国防动员实施更加快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