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王法安 《国防》2003,(4):17-18
四、关于国民经济动员、科技动员和信息动员 这三个概念中,科技动员和信息动员是改革开放以后新提出来的两个概念,而且是动员界近年来关注的热点。对于这三个概念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当前主要有四种看法:一是经济动员包括科技和信息动员;二是科技动员不应包括在国民经济动员之中,而应与经济动员并列;三是科技动员包括信息动员;四是信息动员是国防动员的“核心”,它不但应该与经济和科技动员并列,而且应该成为整个国防动员的“主体成分”。这些不同的观点或看法,反映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传统的经济动  相似文献   

2.
对动员、战争动员、国防动员和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发展四个概念的诞生、发展和演变过程进行解析,认为动员是战争发展的必然的产物,概念的演进凝结着人类对动员实践的规律性认识。国防动员与战争动员在主体、客体、适用范围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别,在国家政权统一的情况下,可以认为战争动员是国防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发展是国防动员在新时代的最新形式,是指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打破军地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畅通双方资源有序流动,聚合双方力量统一使用,拓展动员模式创新发展,将国防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以有效应对各种安全威胁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3.
李金宇 《国防》2008,(7):47-48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当前,贯彻党的十七大这一精神,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必须紧贴实际,重点抓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健全领导体制.这是完善国防动员体系的核心工程.新时期,伴随日益加快的改革开放步伐,我国国防动员体制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1994年建立的国动委体制虽然定性为议事协调机构,但由于第一主任、主任、副主任皆为党政军首长,委员均来自党政军机关各部门领导,客观上起到了领导指挥的作用,国动委达成的意见实际上就是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关于国防动员的方针乃至任务分配.  相似文献   

4.
车瑞金 《国防》2007,(2):25-26
健全国防动员体制,完善国防动员机制,是新时期加强国防动员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扎实做好军事斗争动员准备和快速实施战时动员的关键.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国防动员体制建设,先后作出了加强国防动员体制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特别是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的成立,使国防动员体制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5.
李金泉  陈杰红 《国防》2007,(4):27-28
加快完善国防动员工作协调机制,有利于在现行国防动员体制大框架下和谐国防动员工作关系,指导军队、政府和国动委三方自觉、有效地参与国防动员工作协调;有利于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防动员工作顺畅、协调、高效、有序运转,提高动员建设效益和动员保障水平.我们认为,完善国防动员工作协调机制,关键是要建立"六个机制".  相似文献   

6.
基于信息系统的国防体系动员能力建设是深化强军目标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它具有特定的内涵外延、构成要素、实施主体和作用对象,与通常意义上的战争动员能力有明显区别,厘清它们的关系、概念和内涵对深化国防动员理论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保庭  刘荣宝 《国防》2004,(10):52-52
随着国防理论研究与国防建设实践的不断发展,“国防动员准备”与“国防动员建设”成为国防动员领域经常使用的两个概念。由于在目前相关的辞书和权威著述中,尚未对这两个概念做出科学界定,致使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混淆和错位,造成认识上的模糊。我们认为,两者虽有紧密的关联,但本质上存在明显区别,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按照权威词典的解释,“准备”是指“预先安排或筹划”,是对相关要素进行的计划、协调与再分配;而“建设”则是“创立新事业、增加新设施”,是对相关要素进行的改造、完善及创立。由此可见,“准备”和“建设”有着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在反恐背景下,美国不断改革和创新国防动员体制,通过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强化协调运行机制,提高了国防动员效率。这启示我们,国防需求的满足有赖于机构之间高效的协调和依法动员理念的实现。因此,建立和谐的国防动员法律体系,促进现有机构在国防动员活动中的协调是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实现国防动员功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进一步完善国防动员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建敏 《国防》2003,(5):32-32
国防动员体制是国家为实施国防动员而建立的组织系统和相应的法规制度,主要包括机构设置、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等。长期以来,我国国防动员是以保障大规模地面战争为主、以保障陆军为主的动员模式,国防动员体制形成了事实上的陆军动员体制。政府职能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军队承担了政府应该履行的动员职能,致使有些工作难以  相似文献   

10.
为了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应付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有必要健全和完善我国国防动员法。文章从国防动员和国防动员准备的关系、国防动员的种类、动员体制和复员等方面对国防动员法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何银胜 《国防》2002,(8):23-24
建立精干、统一、高效、权威的国防动员体制,是平时做好动员准备和战时实施快速动员的根本保证,也是国防动员建设亟需解决的问题,还是国防动员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长期任务。在当前国家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国防动员体制还不很健全的情况下,正确认识和对待国防动员体制建设面临的一些问题,对于进一步强化国防动员观念,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国防动员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王法安 《国防》2003,(2):19-20
二、关于战争动员与国防动员 战争动员与国防动员也是我国目前动员领域的两个基本范畴。如前所述,正是由于我国的动员概念具有多项涵义,所以出现了“战争动员”和“国防动员”的概念。西方发达国家不使用国防动员的概念,战争动员与动员在概念上也是重叠  相似文献   

13.
孙祥林 《国防》2006,(10):34-35
完善的国防动员体制,是协调国防动员工作中经济与军事、军队与政府的关系,扎实做好动员准备和快速实施战时动员的重要组织保证。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国防动员体制建设,先后作出加强国防动员体制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特别是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的成立,使国防动员体制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但对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现行国防动员体制仍存在职能赋予不够充分、机构设置不够科学、运行机制不够顺畅、法规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国动委职能作用的发挥和国防动员工作的开展,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解决深层次问题,推进创新性发展。职能…  相似文献   

14.
李吾田 《国防》2004,(5):35-37
国防动员体制是国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为实施国防动员而建立的组织系统和相应的法规制度,是平时做好动员准备和战时实施快速动员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六大再次把“完善国防动员体制”作  相似文献   

15.
傅慧军 《国防》2007,(3):23-25
平战一体国防动员领导指挥体制,是指平时能够有效领导管理国防动员建设、战时能够有效指挥国防动员行动的平战衔接紧密的组织体系,是国防动员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郑彪  梁克勇  刘世阳 《国防》2014,(12):26-27
科学的国防动员等级划分是保障国防动员高效实施的重要举措。针对我国现行国防动员只粗放划分为总动员和局部动员两个等级存在的弊端,应着眼更加有效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特别是非战争安全威胁,将局部动员细分为"四个等级""四级响应",同时加强相关体制机制法制建设,增强国防动员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17.
进一步完善我国国防动员体制应从政府、军队和人大三个层面的国防动员组织体系以及党政军一体化的国防动员组织体系着手,由国家主席、国务院、中央军委以及人大常委主要领导人组成精干高效的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各级地方政府及各级战区武装力量联合指挥部下设合署办公的国防动员办公室,以形成稳定、开放、高效的国防动员运行机制、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同时,全国人大对军队国防动员需求的提议进行审议,对各级国防动员办公室国防动员准备与实施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18.
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国防法的有关规定,国防动员法进一步明确了国防动员建设的基本任务,为国防动员建设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国防动员建设就是和平时期的国防动员准备,是国家根据国防的需要,在和平时期打牢国防动员组织、思想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李衡 《国防》2003,(10):7-8
现代战争表明,快速有效的国防动员是确保战争胜利的前提。无论军事技术如何变革,武器装备如何发展,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如何演进,国防动员都将是对抗双方战争准备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强国防动员建设,以赢得未来战争的主动权。 一、要进一步完善国防动员体制 完善国防动员体制,首先,要根据未来作战需要,依托各级国防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国防动员制度建设是一个寻求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军事制度和市场经济制度相契合的新的国防动员制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立足我国实际,搞好顶层设计,对国防动员制度系统的内容;和结构进行统筹考虑;围绕终极的动员制度,适时推出合理的过渡性制度;抓住政府机构改革和军队编制体制调整的契机,推动国防动员组织制度创新;颁布新法规与修改旧法规相结合,不断完善法规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