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件式遥感信息处理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遥感技术在国民经济和国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各种用户也逐渐对遥感数据的管理和处理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传统的遥感信息处理系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构件软件技术作为目前发展最快的软件重用技术,是降低软件开发费用,提高软件生产效率和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的有效方法。本文介绍了一个遥感信息处理系统,阐述了它的基于构件软件体系结构的开发思想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2.
提高作战模拟软件资源重用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探讨了提高作战模拟系统软件资源重用性的若干技术途径 ,并重点介绍了由通用开发平台支撑的领域知识和代码实现的应用级集成技术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将商用软件引入到武器控制系统,特别是先进“战斧”武器控制系统(ATWCS)的跟踪控制群替代品TCGR的研制中显示出的优点和局限性。要准确击中目标,武器控制系统中重用商业流行技术(COTS)/政府流行技术(GOTS)软件必须比商用更高的可靠性和更小的故障率。第一个COTS/GOTS武器控制系统的研制经验对以后武器控制系统软件顺利有效开发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一个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生成系统(LMIS-GS)的设计与实现,本系统综合采用了数据库模式自动生成技术、软件可重用技术、操作对象、控制信息与程序相分离的模块编码技术,系统中通过引入部件的概念,把庞大复杂的LMIS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可独立研制开发的部件实体。LMIS的生成就是部件的组装,部件的生成就是数据基的组装与填写。系统还提供了数据库生成的两种方式,即可自动生成3NF的关系数据库模式。  相似文献   

5.
软件重用不仅可以节省海军C~4I项目的开发成本、加快系统研制速度,而且可以提高系统的互操作性和质量。本文介绍了美国海军在开发OSS(作战支持系统)过程中使用海军情报数据库、舰队指挥中心作战管理等已有的C~4I项目中的可用程序、数据和数据结构,按照一定的技术标准把它们综合到新系统中的实现方法,并分析了软件重用技术的作用和优点。  相似文献   

6.
针对模型重用问题,提出采用BOM标准构成模型组件.本研究采用该标准构造了基于BOM组件的HLA导弹突防能力仿真系统,并对采用该技术的分布式仿真系统有关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表明,BOM技术重用性好,是仿真应用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概念模型的重用已成为当今仿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主要对作战仿真中概念模型的可重用性评估展开研究。首先建立了概念模型可重用性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概念模型可重用性评估算法,对评估中领域专家的权重分配方法和评估结果的表示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静态权重+动态权重”的组合权重分配方法和用Kiviat图表示评估结果的方法。最后对概念模型在“XX作战仿真系统”开发中的重用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概念模型的重用可以有效地缩短概念模型的开发时间,提高开发效率,提高概念模型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8.
软件重用是提高信息系统的开发效率和开发质量的有效途径,基础类库的开发是解决软件重用的重要方法。文中介绍了基于PowerBuilder的基础类库的开发模型和方法以及典型的基础类库。最后给出了结造领域通用构件的实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一种面向重用的软件开发方法,它包括应用系统开发过程中可重用软件的设计开发,开发过程中的软件重用,软件重用过程的基本模型以及重用知识库的组成元素及其技术支持环境。指出研究和利用面向重用的软件开发技术对提高软件生产率和保证软件产品质量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型通用装备加速列装部队和维修保障模式的变革,现有的维修机具设备无法满足装备维修保障需求,目前对维修机具设备进行优化与集成设计显得尤为重要.为了缩短研制开发周期,降低寿命周期费用,充分利用已有的设计历史数据对维修机具设备进行集成设计将成为研制开发的重要途径.在研究设计重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重用设计元置换的维修机具设备集成设计方法,给出了集成设计过程,并对维修机具设备集成设计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认为在维修机具设备集成设计中采用基于重用设计元置换是一种充分利用现有数据、缩短研制开发周期、降低研制费用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综合战场环境仿真软件建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C3I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综合战场环境仿真软件要求必须具有开放性和可重用性,以适应战场环境和武器系统的变革.基于以上特点,本文采用UML对综合战场环境仿真软件需求进行建模,采用此方法对该软件进行建模,可以将复杂的综合战场环境仿真系统用简单明了的可视化图形表示出来,为整个软件的开发提供灵活、一致、易读的表达,不仅可以解决软件开发中众多领域人员难以互相交流理解的难题,还可以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可重用性和可维护性.  相似文献   

12.
研究仿真想定的规范化开发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想定与仿真模型紧耦合等问题,为改善想定的重用性,提出了基于军事概念模型的仿真想定生成方法,将仿真想定的开发分为想定结构化描述和想定形式化描述两个阶段,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军事概念模型的炮兵仿真想定生成系统,经实验表明有效实现了想定与仿真模型的分离,提高了想定的重用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软件无线电关于波形软件的可移植性要求,借鉴软件通信体系硬件抽象层连接规范,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和模块化设计思想,研究了一种针对FPGA的硬件抽象层设计与实现方法.通过引入source和sink接口抽象底层的硬件连接,使FPGA的波形设计与具体硬件平台分离,实现硬件系统中波形软件的动态配置.在实际信号处理系统中的应用表明,使用该方法设计的软件具有很好的可移植性、可重用性和可互操作性,可减少重复开发,能有效缩短系统开发周期,提高系统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14.
如何获得完整、准确的需求文档以及如何提高需求描述的重用性一直是C4ISR系统需求研究的重点,是C4ISR需求工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研究C4ISR需求文档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基于组件的C4ISR系统需求开发方法,即将组件化封装、重用的思想引入到C4ISR系统需求的开发.对C4ISR需求组件体系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需求组件的重用性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基于组件的C4ISR系统需求开发过程框架.该方法提高了需求的可用性和重用性,为撰写高质量的C4ISR需求文档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软件组件"的设计思想应用于作战仿真领域是解决模型重用性和仿真应用之间互操作问题的基本途径,其结构形式是复杂大系统仿真的发展趋势.针对当前联合作战仿真的需要,运用可组构建模思想,以UML为工具建立了炮兵行动模型,并设计了炮兵作战行动类;而后分析了构件设计的基本思路,并设计了基于"平台"的炮兵营机动构件;最后论述了基于"平台"和COM组件技术的炮兵作战行动构件开发的关键技术和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16.
随着反潜火控设备的快速发展,火控软件中成熟的解算技术需要有效继承,同时需要开发适合新型武器的操控及解算技术,为后续其它型号软件提供高效的功能继承。因此开展软件复用及构件化开发研究在反潜火控软件研制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在反潜火控软件开发过程中进行软件复用及构件化开发的技术,并详细介绍了适合反潜火控软件开发的方法和过程。该项技术的使用有效提高了反潜火控软件的可靠性和开发效率,目前已被成功应用在反潜火控软件中。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武器装备体系对抗仿真模型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武器装备体系论证评估系统建设需要,从满足武器装备体系对抗仿真模型一体化总体设计、模型资源利用效率和论证任务完成时效性要求出发,重点研究了武器装备体系对抗仿真模型开发方法、组合重用、快速构建集成等三项关键技术.提出了贯穿现实空间到仿真空间的分阶段分层次开发方法、基于构件的模型组合重用、任务模型系统快速构建集成框架等关键技术解决方案,有效地支持了面向武器装备体系论证的联合战役作战仿真模型研发.  相似文献   

18.
为降低军用指挥软件的耦合度,提高重用性,提出了一种基于OSGi的军用指挥软件插件机制,详细描述了插件加载机制、插件扩展以及插件间通信机制,并对开发平台扩展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同时将这一成果成功应用到某外贸合成旅指挥软件的开发与实践中,实现了全插件式的军用指挥软件开发机制,应用结果表明,该插件机制适用于大型指挥软件团队并行开发,能显著提高软件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19.
军队油库级信息系统开发平台以面向对象为基本方法,软件重用为关键技术,按“框架、构件、数据对象”三层次的应用系统组成模型,在专业构件库基础之上,通过系统定义实现信息系统自动生成。此研究成果说明走信息系统开发平台建立专业领域MIS是一条事半功倍之路。  相似文献   

20.
任务空间概念模型与独立于仿真的想定管理系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任务空间概念模型(CMMS)是美国建模与仿真主计划提出的三大目标之一,它是对真实世界的第一次抽象,旨在实现仿真部件的互操作和重复使用。想定是武器装备对抗仿真应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想定与仿真模型、仿真成员紧耦合而带来仿真系统重用性差等缺点,在深入研究CMMS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能够实现想定与仿真系统相分离,能促进仿真模型、仿真成员重用的想定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