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多狭缝夫琅和费衍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惠更斯-菲涅耳原理为理论基础,对单狭缝、多狭缝和光栅的夫琅和费衍射进行了讨论,着重强调了数学方法在研究光的衍射中的应用,并提出在波动光学的衍射学习中,应注意对光干涉问题的考虑。  相似文献   

2.
用FDS软件对泡沫材料在竖直狭缝内的火蔓延进行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竖直火蔓延速度在狭缝宽度为6 cm时最大,而4 cm和8 cm情况下大约相同。对不同时刻壁面火焰的高度数据进行线性拟合,得出狭缝内泡沫层燃烧的火焰高度和单位宽度热释放速率关系为幂次的函数关系,其形式和前人的结论公式基本相同。但是,由于狭缝的作用和点火源的形式不同而存在一个单位宽度热释放速率校正的参数b。同时,由于通风受限,相对于开放空间,狭缝空间内火焰的高度随热释放速率的增加增长较慢。  相似文献   

3.
采用结构有限元耦合流体边界元方法对不同肋骨、舱壁布置形式的圆柱壳的流固耦合响应进行了计算。通过波数谱方法,结合柱壳规则波的声辐射效率,对不同波数成分结构波的振动与声辐射进行了量化。运用等间距与不等间距结构振动理论揭示了肋骨、舱壁布置形式对圆柱壳水下振动与声辐射特性产生影响的机理。研究发现:结构不等间距布置的圆柱壳水下振动特性整体上较优,但受壳体周向振动模式影响较大;结构不等间距布置的圆柱壳声辐射特性并不一定优于结构等间距布置的圆柱壳声辐射特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一系列理论及试验的基础上,对RC构件在塑性阶段中,裂缝的间距、宽度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较为实用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基于圆孔夫琅和费衍射原理的像素间距标定方法,利用研制的测试设备对图像采集系统的像素间距进行了测试,实现了CCD摄像系统像素间距的标定。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漏磁场,选取法向分量的峰峰值和峰峰值间距作为漏磁通信号的特征量。重点介绍了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理论、参数估计方法和回归模型的假设检验,得到缺陷宽度、深度与峰峰值和峰峰值间距之间的回归模型,最后利用漏磁数据对回归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预测缺陷宽度和深度的误差不超过10%,利用回归分析能够实现漏磁检测的定量化。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123相高温超导材料的临界电流密度Jc,本文从改变样品的用料配方、革新制备工艺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研究.在生成约 10 g123相超导样品正常配比的基础上,分别多加了5mg到100mg不等的BaCO3,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超导体块材.通过比较各样品的超导转变温度Tc、超导转变宽度ΔT、临界电流密度Jc、扫描电镜照片和X-Ray衍射谱图,可以得出:富BaCO3123相超导体的超导转变温度Tc均大于90K;ΔT=1~3K;20mg的富BaCO3有利于123相的形成;一定量富BaCO3的加入对提高123相超导材料的临界电流密度Jc很有利.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导弹退化状态预测的精度,结合导弹测试数据不等时间间隔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非等间距GM(1,1)-BP模型的导弹退化状态预测方法。对传统非等间距GM(1,1)模型的背景值和初始条件进行优化,引入新陈代谢思想,在此基础上,构造灰色模型拟合值与实际值的差值序列,进而建立差值序列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还原得到最终预测值,提高了预测精度。此设计方法结合了灰色模型对趋向性数据的预测优势和BP神经网络强大的非线性拟合能力,达到了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的效果。通过导弹测试数据的预测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关于安全疏散设计,目前我国规范仅限于对安全出口数量、宽度、疏散距离等指标的具体规定,本文通过对疏散时间、烟层下降、热辐射强度的理论计算,对安全疏散设计进行安全性评价。  相似文献   

10.
针对舰载反潜直升机协同实施前置搜索的发现概率计算问题,在分析多机吊放声纳前置搜索方法特点的基础上,采用解析的方法,从前置搜索任务参数、兵力数量、搜索时间、吊放声纳平均搜索周期与搜索速度等方面,建立了舰载反潜直升机前置搜索发现概率计算模型,给出了吊放声纳探测区域重叠下的有效搜索面积计算方法。仿真计算了前置搜潜区宽度、兵力数量、间距系数、搜潜转向角等因素影响下的发现概率,并得出:搜潜区宽度一定时,存在最佳间距系数和最佳搜潜转向角使得发现概率最大;双机协同前置搜索效能显著高于单机等。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漏磁检测中对缺陷量化的准确性,建立了多种缺陷的有限元前向模型,分析了缺陷宽度、深度和提离值对漏磁场特征的影响,研究了邻近缺陷的漏磁场在不同间距、深度和宽度情况下的相互作用,并分析了相似漏磁场与缺陷真实特征的对应关系,为缺陷的量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突破传统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层析反演研究忽略地球磁场对电离层变化活动的影响,同时顾及不同电离层高度电子密度变化较大的影响,提出在地磁坐标系下建立电离层高度方向上不等像素间距的GNSS层析反演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新的电离层层析迭代松弛因子,提高GNSS电离层电子密度层析反演结果精度。利用IRI—2007电离层模型、GNSS实测数据与电离层测高仪数据,从模拟验证和实测数据对比两方面,反演统计了不同层析算法估算的峰值电离层电子密度误差、电子密度剖面结果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及均方根误差,验证了顾及地磁影响的GNSS电离层层析不等像素间距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靶场中胶片式狭缝摄影技术的缺点和数字化改进的难点,提出了基于线阵摄像机的数字狭缝摄像技术来估计弹丸速度和攻角.该方法首先利用单台标定的摄像机配合双像器获取弹丸的立体影像,提取有限个控制点,计算弹丸速度、姿态等的初始估计值.然后利用弹丸的模拟成像与实际成像的轮廓匹配构建最优化模型,对初始估计值进行优化,最后获得弹丸的速度和攻角.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方法估计弹丸速度和攻角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基于n阶布拉格衍射的新型冷原子干涉重力仪,可以进一步提高现有拉曼跃迁型原子干涉重力仪的测量灵敏度和稳定度。在介绍布拉格衍射型原子干涉重力仪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原子平行驻波入射的时间型布拉格衍射冷原子干涉重力仪理论模型,分析了实验所需的关键条件,包括原子团纵向温度、布拉格激光直径、曲率半径、频率、强度以及时序等。与已有实验数据的对比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合理,所得结论能够为实际构造一台布拉格衍射型冷原子干涉重力仪提供有意义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战场条件下复合材料围裙钉补法快速修补结构的强度,避免围裙破损的继续扩大,及时恢复气垫船的战技术性能,对修补区域的连接结构进行了强度实验,分析了连接结构的宽度、孔径、端距等参数对修补区域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修补时应尽可能避免发生剪切破坏,使修补区域产生挤压破坏模式;当板宽/孔径(W/D)过小时,连接结构发生拉伸破坏,如果W/D过大,则发生剪切破坏,修补效果反而下降;当端距/孔径(e/D)过小时,连接结构发生剪切破坏,随e/D增大,连接强度也相应增大。  相似文献   

16.
超空泡航行体双层壳结构动力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超空泡航行体轴向受力特点,建立超空泡航行体双层壳结构有限元模型,对结构动力稳定性进行分析.数值计算表明,当壳间实肋板厚度增大或环向肋骨数量和尺寸增加时,动力失稳区域整体下移,不稳定激发频率下降,失稳区域宽度减小幅度较小;当壳间间距减小或纵向肋骨数量和尺寸增加时,双层壳结构动力不稳定激发频率上升,动力失稳区域宽度较大...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n阶布拉格衍射的新型冷原子干涉重力仪,可以进一步提高现有拉曼跃迁型原子干涉重力仪的测量灵敏度和稳定度。在介绍布拉格衍射型原子干涉重力仪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原子平行驻波入射的时间型布拉格衍射冷原子干涉重力仪理论模型,分析了实验所需的关键条件,包括原子团纵向温度,布拉格激光直径、曲率半径、频率、强度以及时序等。与已有实验数据的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所建模型合理,所得结论能够为实际构造一台布拉格衍射型冷原子干涉重力仪提供有意义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对现有坦克扭杆悬挂在车辆上的安装布局进行了描述.通过实例对等刚度、不等刚度等几种布局情况下的车辆舒适性和缓冲可靠性的有关指标进行了计算和对比.着重分析了不等刚度布局情况下大刚度扭杆布置在中部的合理性.结果显示:等刚度布置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大刚度扭杆布置在中部较好.  相似文献   

19.
声纳浮标均匀布放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声纳浮标的均匀布放问题,借鉴喷泉最优布放模型对此进行了研究。对声纳浮标的作用距离、平均场强、平均偏离强度进行建模,采用数值算法对正三角形阵的最优布放间隔进行了计算,并对其余两种阵型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论述。经分析,认为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是符合要求的三种基本阵型。所求得浮标间距能够满足工程上的要求,能够为反潜机的浮标布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斜锚桩与抗滑桩联合支挡结构具有既能承受较大水平荷载,又能抵抗一定竖向变形的优点。运用数值模拟技术和强度折减法进行建模分析,对联合支挡结构的相关参数设置作出不同改变,如斜锚桩与水平方向夹角、桩径大小、锚固深度和桩间距等,研究了联合支挡结构的不同桩身参数对边坡稳定性产生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斜锚桩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宜为20°~45°,其锚固深度不宜过大且应嵌入理论破裂角以内稳定岩层不少于8 m,结构的桩间距宜为桩径的2~3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