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化之可怕     
汉语之丰富,非外国人想像所能及,“妙处难与君说”。比如一个“化”字,就实在是出神入化,奥妙无穷。按照《辞海》、《辞源》的诠释,“化”字在汉语中至少有三种含义:其一是泛化之化,指广大无力地漫溢开来;其二是变化之化,指改变了原来的初衷;其三是消化之化,指...  相似文献   

2.
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以下简称为“教科书”)的所有师生都会面临一道难题,即《伤仲永》课后的“研讨与练习”的第三题。此题要求是: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词的意思。第1、2两题翻译及加点词的意思均不难。第3小题的后一个“于”字若按与教科书配套《教师教学用书》给定的答案去翻译就很难译通顺。该书给的答案是“被”,即此题后一个“于”字表被动,当然译为“被”。教科书是这样解释的:“受之天”是“受之于天”的省略,意思是先天得到的。受,承受。“受于人”:指后天所受的教育。天、人对举,一指先天的禀赋,一指后天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文摘大观     
国字的演变商周时期,人们聚居的地方称作邑。“邑,国也”。邑就是国。“国”字的出现,大约在周灭商之后,因为甲骨文中找不到“国”字。西周时期,人们要表示“国家”的意思,一般用“邦”字。后来,人们有了“国”的观念,但仍然没有我们所写的“国”字,铜鼎铭文中的“国”字写成“或”字,后来这个表示国家重地的“或”字加了“土”旁,变成了“域”字。“或”字的“口”指的是一个有栅栏围着的重要地方,从早期的“或”字来看,“口”的四方都有一横,这一横很可能是“止”字的简化,表示这重地是有人在四边把守着的。后来这四笔简化成一笔。而“或…  相似文献   

4.
由“媚”字说起张旭东媚字,因其莫名的香艳、娇娆和神秘,常被当做女性的"专有"词。而其本义确是曾以女性为专门指向.这便是"媚"之第一大类。属此类之"媚"者,可分三种:一是指女性具有的使人产生感官愉悦与审美感受的花貌、雪肤、玉体等"有形"的姿色;二是指女...  相似文献   

5.
李雪 《政工学刊》2006,(7):61-61
音乐与严肃军纪协调行动早在甲骨文中就有“律”字,实指军队的法律。甲骨卜辞有云“师惟律用”,就是强调军队只有遵守军纪军法,方可“用”于对敌作战。其“律”字与成书于殷末周初的《易》“师”卦的“师出以律”的含义相同,都指军队行动要遵守号令。而“律”  相似文献   

6.
“虎将”姓李名虎民。“虎将”不是“将”,只是个校官,人们这么称呼他,是因为他名字里有个“虎”字,更是因为他抓起军事训练来有板有眼。李虎民所在的甘肃某预备役高炮团官兵们都说,李团长有两个特点:一是白天基本上是在训练场,二是着装基本上是迷彩服。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西欧各国相继沦陷,不少人纷纷流亡英国。比利时人维克多’德拉维利,每天以“不列颠上校”的名义,利用电台从英国向比利时广播,号召同胞们奋起抗击德国占领军。1940年末一个晚上,他在广播时以“V”字代表胜利的口号,发动人们在德军占领区内到处书写“V”,表示对斗争胜利的坚定信念。几天之内,在比利时首都和其他城镇的墙壁上、街道上、车辆上、电线杆上,到处都能见到用多种方法书写的大大小小的“V”字,就连德军的兵营、军官住宅区里也时有可见。后来,“V”字不胫而走,很快传遍欧洲各国。亲朋好友见面,也往往伸出食指和中指,打个“V”字手势,心照不宣地预示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就连英国首相丘吉尔也喜爱打“V”字手势。许多妇女的胸针出现了“V”字式样。  相似文献   

8.
民俗     
倒着贴的“福”“福”字是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相似文献   

9.
中国汉字从产生到现在经过几千年的演变。绝大多数字形字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字意的变化很有意思,尤其是“假借字”。如“亡”字,本来表示“没有”之意,后来有些人喜欢用本是表达“舞蹈”义项的“无”字,而不用名正言顺的“亡”字来表达“没有”这个意思,经过长时间演变,搞得“亡”字没点儿脾气,和“无”字共同表达“没有”的意思,再后来,“亡”字争不过“无”字,只好另起炉灶,表达“逃亡、死亡”之意,于是后来“无”字就表达“没有”了。而它的本义“舞蹈”却几乎无人知晓。  相似文献   

10.
凡,《说文》指出其意为积聚而总括。今有学者研究认为甲骨文“凡”字“乃是人的肛门的象形白描”,后引申为肛门之气“屁”。屁乃人生之气,因而“凡”又有平常、不足为奇的意思。楷书“凡”字有两种写法,一是“几”字内写一点,一是“几”字,头上写一点。“几”为小桌子,桌子上仅有一点,自然是微不足遗的意思,小不点儿很平凡。有个谜底为“凡”的谜,谜面是“只有几点,说来平凡”。  相似文献   

11.
顾此 《环球军事》2012,(14):62-64
在军事后勤领域,有个很重要的词叫“军需”,同样与战场上的“吃”有着莫大的关系。所谓“军需”,其本义仅仅是指军粮的定时定量供应,因为古代围城战役,一打就是几年,若这几年风雨不调,谷物就会歉收,军粮供应就会不济,这“军需”的“需”字自然要把“雨”字放在头上。到如今军需就泛指军队作战、训练和生活上所需的物资和器材了。  相似文献   

12.
暴力探源     
本文通过分析“暴”的字象结构(从日从手从出从米),追溯了暴力的历史原型。由此呈现暴力的基本结构:“日”为暴力主体,“米”为暴力客体(对象),“手”和“出”为暴力手段。进而指出暴力的基本特征:阉割。最后通过比较“正”(政治的汉字原型)和“暴”的字象结构,揭示了暴力的本质属性,以及与战争、政治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史”最早是指一种特定的人。篆文“史”字写作“■”,“■”即右字,指右手。《说文解字》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这里把“史”从字形结构上作了会意的解释。“记事者也”就是“史”字的本意。“史”原本是神职的人,如祝史、卜史、巫史等,他们都是构通人和神之间关系的一种职官。齐太史记崔杼、晋董狐记赵盾的故事,以秉笔直书为后人所称颂,恐怕同他们的职业性质有关。因为要对神虔诚、负责,就必须作忠实的记载。《孟子》开始,赋予“史”以“史事记载”的内容,但普遍用于表述“史事记载”的则是魏晋以后的事。司马迁写的书,原来没有正式的书名。东汉荀悦(148—209)的《汉纪》卷14中,才把司马迁的书称《史记》。《三国志·王肃传》也称《史记》。《新五代  相似文献   

14.
兵字演绎     
汉语中与“兵”字有关系的字、词很多,研究一下它们的涵义及演变,会使您在语文知识之外还获得许多有趣的军事知识。“兵”字是汉语中产生最早,人们口语中最常用、意义最多、内容最广的字之一。它在上古主要指兵器,没有现代汉语中士兵、战士的意义。“擐甲执兵”(《左传·成公二年》)、“蚩尤作兵,伐黄帝”(《山海经·大荒北经》)、“兵不血刃,远迩来服”(《荀子·议兵》)都是这个意思。现代成语中的“短兵相接”和“兵工厂”也还保存了这个意义。有时  相似文献   

15.
绿色幽默     
山本五十六课堂上,一位老师在给学生介绍日本人的姓氏习惯。她说:“如果有个日本名字里有‘太郎’两个字,那他一定是长子;如果他名字里有‘次郎’二字,那他一定是次子……下面,谁能说出一个有这种名字的日本人?”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回答:“山本五十六!”  相似文献   

16.
说长论短     
宋增建 《政工学刊》2007,(11):61-61
中国人对“长”字情有独钟。如祝福生日用“长命百岁”,祝愿感情用“天长地久”,祝贺发展用“长盛不衰”等等。这些美好但实际做不到的词语,的确会让人感到激动、振奋、十分乐意接受。但讨厌的是由此让人们形成了一种习惯思维定势,那就是干什么都喜欢讲究一个“长”字。长会、  相似文献   

17.
刘强 《中国民兵》2014,(10):38-38
当前网络中很流行“女汉子”一词,意思是指一般行为和性格向男性靠拢的一类女性,形容女性个性豪爽、独立。在吉林某预备役高炮旅的“Y”字阵营中就有这样一位令人敬佩的“女汉子”。她就是一汽集团动能公司员工、高炮旅预备役副营长商丽娜。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同志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强调指出:“我们要始终保持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正确使用手中权力,诚心诚意接受人民监督,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兢兢业业、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干干净净”这四个字,朴素简洁,掷地有声,既是一种思想境界,也是一种道德标尺,既是对人民群众的郑重承诺,也是对党员干部的严格要求。作为领导干部,要做到干净干事,在具体实践中必须强化四种意识。  相似文献   

19.
该本对《孙子兵法》中“形”字的用法作了详尽的统计与研讨,归纳出了“形”在作名词时所表示的五种意义和作动词时所表示的二种意义,进而得出“形”字无论是作动词或名词,所表示的事物或现象均具有外显性、可变性两个特点.从而对“形”字的意义做出解释:“形”是指军事活动中的一切外在表现形式.既包括军事活动的主体——军队,如兵力的部署、军队的行动及作战形式等,也包括与军事活动有关的凡能通过观察而获取的各种有形的事物,如地形、工事等.  相似文献   

20.
“起哄”的繁衍○宋发选现下,某些行业某些人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爱“起哄”。哄者,吵闹也。在有些地方,常把“起哄”前面冠以“瞎”字,说明起哄是一种盲目的行动,诚如鲁迅先生所描绘的那样:“假使有一个人,在路旁吐一口唾沫,自己蹲下去,看着,不久准可以围满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