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英  张唯 《环球军事》2013,(12):46-47
俄罗斯北风之神级弹道导弹核潜艇首艇“尤里·多尔戈鲁基”号近日在北莫尔斯克的北方造船厂升起安德烈旗,正式交付俄罗斯海军。同日,俄总统普京发表讲话,重申俄将于2020年前装备8艘该级潜艇,标志着俄罗斯十余年来重筑海基战略核力量的努力开始步入正轨,俄“三位一体”核力量系统又增添了新的“尖兵利器”。  相似文献   

2.
日前,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司令根纳季·苏奇科夫海军中将向媒体透露,由俄最大的核潜艇制造基地——北德文斯克造船厂负责建造的“尤里·多尔戈鲁基”号核潜艇将于近期下水。这艘潜艇作为俄最先进的第5代北风之神级战略导弹核潜艇的首艇,最迟将于明年正式列装北方舰队。“尤里·多尔戈鲁基”号的问世将使俄海基核力量实现质的飞跃,为今后俄“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的结构重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2008年3月21日,法国新一代战略核潜艇“可畏”号(LeTerrible)在西北部军港瑟堡举行了下水仪式。“可畏”号是法国建造的第四艘.也是最后一艘“凯旋”(SNLE-NG)级战略核潜艇.全长138米,宽12.5米.水下最高航速25节。可下潜到超过300米深的水域.能够装备16枚可携带核弹头的最新M51型弹道导弹.导弹射程可达8000千米.将于2010年正式服役。“可畏”号的下水仪式,标志着法国海基战略核力量有了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4.
2004年11月26日,法国海军“胜利”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第3艘艇“警醒”号正式服役,将取代“不屈”级导弹核潜艇“雷鸣”号。与此同时,法国海军“胜利”级核潜艇的第4艘也是最后一艘“猛烈”号正在瑟堡造船厂紧张建造,计划于2010年服役并取代最后一艘“不屈”级导弹核潜艇“不屈”号,法国目前正在将其核打击力量的重心转移到海上平台,因此4艘“胜利”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将是21世纪前期法国海基核力量的中坚。  相似文献   

5.
方亮 《环球军事》2009,(8):42-43
3月17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首次主持的军事会议上表示,俄罗斯必须建成强大的核力量体系,以应对愈发强大的来自西方的军事压力。他同时透露,俄未来海基核力量的重要载体——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已经进入海试阶段。但是,梅氏没有提到构成俄罗斯“三位一体”核力量体系中海基核武器重要一环的“圆锤”导弹所面临的尴尬困境。在去年12月的试射失败后,  相似文献   

6.
北约东扩咄咄逼人,俄罗斯睡不安枕。在常规力量难以同北约相抗衡的情况下,只有依靠核武器实施遏制,给自己撑把“核安全伞”,这便是当今俄罗斯的核战略。为此,在军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俄仍未放松对战略核力量的建设,战略火箭军和海军战略核力量仍能得到充足的保障。作为三位一体核力量之一的海战略核力量,由于具有隐蔽性好、机动性高、生存力强、作战阵位灵活等独特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未来海基战略核力量将占俄全部战略核力量的50%,海基战略核力量将在俄军事安全战略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1 俄罗斯海军现有4个级别的战略导弹潜艇27艘,全部为核动力。其中“台风”级6艘,DⅣ级7艘,DⅢ级13艘、DⅠ级1艘,分别部署在北方舰队和太平洋舰队,发射阵位主要在巴伦支海和鄂霍茨克海。“台风”级重型核动力战略导弹潜艇是前苏联于70年代研制的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弹道导弹潜艇,是以美国的“俄亥俄”级为对抗目标的。“台风”级潜艇集前苏联发展  相似文献   

7.
搭载核导弹的战略核潜艇已经在世界各大洋巡游了近半个世纪。今天,美国海基核力量的中坚——14艘“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将被赋予一个全新的任务:携带常规弹头的“三叉戟”弹道导弹。2006年6月,美国海军上校特里·本尼迪克特(美国海军战略系统项目技术主管)撰文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俄罗斯在大幅度削减军队数量的同时,正大力推进武器装备现代化进程,积极打造“杀手锏”武器,包括陆基、海基和空基在内的核打击力量正积极研发和部署之中。虽然俄罗斯一贯对外声称发展战略核力量与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没有任何关系,但俄试图突破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步伐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经过多年的努力,逐渐形成完善了由洲际弹道导弹、战略核潜艇、远程战略轰炸机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核打击力量,且能成攻突破美国导弹防御体系,令  相似文献   

9.
当“可畏”级的5艘和“不屈”号相继服役之后,法国便拥有了一支水下战略核威慑力量。但是, “可畏”级建造于20世纪70年代,到了20世纪90年代之后就将逐渐进入退役时期,为了保证法国继续拥有独立的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后续力量,法国海军于1981年决定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建造6艘“胜利”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以便在21世纪初期全部取代“可畏”级和“不屈”号。作为法国海军的新一代战略核潜艇的“胜利”级,从1981年的夏季开始研制。首先以“可畏”级为基础,进行了必要的改进并增加  相似文献   

10.
靳涛 《当代海军》1999,(6):37-38
1959年6月9日,世界上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乔治·华盛顿”号在美国下水。弹道导弹核潜艇作战海域辽阔,能长期水下潜航,突袭能力强,具有陆基弹道导弹不可比拟的隐蔽性和机动性,是美国战略核打击力量中生存能力最强的武器系统,是“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的中坚。因此,美国历来十分重视这支核威慑力量的建设。40年来,美国共建成4个级别59艘弹道导弹核潜艇。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1月22日,法国国防部宣布,到2010年,法国将只保留4艘新一代凯旋级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并用新推出的M-51型潜射弹道导弹逐步取代现役的M-45型潜射核导弹。等到整个换装工作完成后,法国海军战略核潜艇部队的海基核打击能力将占到法国整个核力量的85%以上。这无疑将是法国海基战略核打击力量的一次飞跃,其意义如何?是否能够保证法国在未来的世界军事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我们拭目待之。  相似文献   

12.
今年4月15日,俄罗斯第四代战略核潜艇北风之神级的首艘艇“尤里·多尔戈鲁基”号从北德文斯克海军基地下水。这是自“冷战”结束以及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首艘新型战略核潜艇下水,因而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据俄第一副总理谢尔盖·伊万诺夫称,俄计划再建造3艘同样的核潜艇,其中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号和“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号核潜艇已在建造中。  相似文献   

13.
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导弹核潜艇和战略轰炸机是俄罗斯“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的主力与核心。尽管最近美俄已就核武器削减问题达成协议,但战略核力量仍将是俄罗斯的“撒手铜”。俄罗斯总统普京上台后,面对美国在军事领域咄咄逼人的攻势行动,不甘心大国地位的削弱与动摇,及时调整了俄罗斯的军事战略,确定了新的军事学说,并明显加强了针对美国和北约的军事演习,采取在北冰洋发。  相似文献   

14.
周伟 《现代军事》2010,(2):78-81
2009年9月7日,巴西和法国正式签署了一项总金额达123亿美元的军售协议。根据协议,法国将帮助巴西建造一艘核动力潜艇,并于2020年左右部署。这将使巴西成为全球少数几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之一,提升巴西海军的威慑与实战能力.不过,巴西从发展核潜艇到真正拥有一支独立的核力量仍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印度海军高层近期表示,应该提高海军地位,增加海军经费、重视海基核力量,“印度海军不能对其邻国——亚洲惟一拥有可发射洲际弹道导弹的核潜艇的国家——迅速加强海军力量而无动无衷。”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战略核潜艇和远程战略轰炸机组成了俄罗斯战略核威慑力量的“三叉戟”。俄罗斯战略火箭兵近年来在积极列装“白杨-M”和“雅尔斯”(白杨-M的改进型)系统的同时,也在秘密进行着新一代陆基洲际弹道导弹的试验工作。俄战略火箭兵司令卡拉卡耶夫日前表示,俄新一代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将在不久的将来取代“白杨-M”和“雅尔斯”导弹系统,成为俄战略核力量的中坚。新一代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暂定名为一“前卫”。  相似文献   

17.
即便美国最终会对已部署的核力量进行削减.最新公布的数据还是凸显了一大“死穴”:美俄在战略核力量上的差距愈发加大。美国现在的核运载工具数比俄罗斯足足多了336件。  相似文献   

18.
苏联海军于20世纪50年代建造G级常规动力弹道导弹潜艇和H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之后,按照最初的发展思路,计划沿着两条途径继续发展和壮大海军战略核力量:第一条途径是首先大量建造H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使苏联海军尽快拥有基本的海上战略核威慑力量;于此同时,把积极开发、研制新型弹道导弹核潜艇——Y级(667A型)作为第二发展途径。但是,1959年苏联战略指导思想发生了重  相似文献   

19.
陈和彬 《环球军事》2012,(12):40-41
面对印度咄咄逼人的核潜艇研制计划,巴搪斯坦在增强陆基和空中核打击力量的同时,不得不加大发展海基核力量的力度。然而,由于国际政治、国内经济以及技术等诸多方面原因,巴基斯坦发展海基核力量比发展陆基和空基核力摄进程要缓慢得多,但却对巴基斯坦军队和南亚局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英国从1953年起开始研制建造核潜艇,在美国的帮助下,经过10年的努力,国内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无畏”号服役。海军方面在总结“无畏”级的建造经验和参考第二代攻击型核潜艇“勇士”级设计的基础上,研制出第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决心”级。“决心”级原按服役需要计划建造5艘,在首艇开始建造后的第二年,将最终建造数量改为4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