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印军在总结高技术局部战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新军事变革为契机,以装备建设为重点,全面加速军队建设和转型。印度认为,提升军事实力是实现大国地位的重要筹码。基于现实利益和长远考虑,印度在加强与美国和俄罗斯的军事合作的同时,印以军事合作也在日趋升温,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受制国际形势变化,“秘密交易”长达40年印度于1952年即正式承认以色列为独立国家,但鉴于其不结盟运动“领袖国家”的特殊身份,同时又采取了坚决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方针。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的这种前后矛盾的政策,注定了印度后来在中东问题上反复变化…  相似文献   

2.
高新技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特别是西方军事强国大力推进新军事变革,对印度的军事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印度一直认为军队是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军队建设的指导方针必须为其国家战略、军事战略服务.印度的军事战略目标是:以实力为后盾,控制弱小邻国,遏制东北部邻国,排挤大国对南亚和印度洋事务的干涉,巩固其在西亚的既得利益,积极争当世界军事强国.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印度在20世纪90年代制定了"适当控制数量,重点加强质量,进一步提高战斗力"(转引自尹承魁、刘映国:<新军事革命对印度军事发展的影响>,载<教学研究资料>1999年第12期)这一未来军队建设的指导方针,积极迎接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大力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打赢未来战争的能力.20世纪90年代印度军事变革的经验,值得汲取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美军文职人员是美军整体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国政府掌握和控制军事机器的重要手段,在推进美国文官治军、军队建设和发展、减少军队员额和节约军费以及实现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军事史林》2021,(7):32-36
1962年10月12日,尼赫鲁在一次公开讲话中宣称,他已下令把中国军队从塔格拉山脊"清除掉".随后,印度国防部长梅农命令印军于11月1日前完成这一任务.在印军发动武装进攻之后,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果断作出了实施自卫反击作战的决定.中国边防部队奉命于10月20日实行自卫反击,在西段一举扫除了印度军队在中国境内建立的全部据点,在东段控制了"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大片土地.  相似文献   

5.
台湾军政关系变化是台湾政治转型的重要表现和结果。台湾军政关系的制度架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规范了台军的政治意识和行为。从军事政治学的视角分析台湾军政关系的基本结构和具体制度特点,对于正确认识和解决台湾问题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一中国特色基本军事制度形成、发展和巩固的历史脉络。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定历史条件和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特色基本军事制度形成的内在逻辑。着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中国特色基本军事制度,提出了坚决抵制意识形态领域消极影响,不断丰富和完善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具体制度,不断加强军队党的建设等基本看法。  相似文献   

7.
2002年5月,印度和美国两国军队在印度北方名城阿格拉举行了为期2个星期、代号为“易洛魁平衡操练”的联合军事演习。这次演习是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紧张关系并未缓和、印美军事关系日益升温的情况下举行的,是近40年来印军与美军举行的规模最大的联合军事演习,也是自1963年以来印、美两国首次在印度本土举行的联合军事演习。印、美两军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国际社会特别是亚洲国家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印军在立足南亚、称雄印度  相似文献   

8.
自1947年8月15日印度从英国统治下独立之后,长时间来印度的军事发展缓慢。1962年,中印边界武装冲突以印度的失败而结束,尼赫鲁的政治威信扫地。从此,印度开始加强正规化军队建设。然而,印度的海军力量发展一直很慢,直到1971年印巴战争时,经过14天的战争,印度虽然战胜了巴基斯坦,但是,美国总统尼克松下令将“企业”号航空母舰开进孟加拉湾,向印度施加军事压力,限制了印度取得更大战果。这使印度认识到建立强大海军的必要性,并决心到2000年使海军力量达到能与超级大国威胁相抗衡的目的。据外刊报道,印度海军近10年发展较快,下面主要介绍印度海军这10年来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驿站是中国古代的军事交通机构,也是国家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能是传递紧急军政公文和信息,并对军事人员和其他公务出行人员提供食宿和交通工具的服务。唐代继承了前代驿站军事化管理的规定,与当时实行的府兵制度相一致,建立了驿站军事化管理体制,不仅保障了唐代军事交通体系的高效运转,提高了军队的机动性和战斗力,而且从此定型了中国古代驿站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0.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共产党艰辛探索得出的真理性认识,是人民军队建军的根本原则和永远不变的军魂,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它用文武关系重建了中国传统的"以文制武"模式,消除了以往的集团化军队的排他性和自保性,形成了统一的武装力量,使军队由附属于一定个人或派别转向服从政党,拥有了恒久性忠诚对象和组织控制机制,是中国军事制度发展史上的深刻革命。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贯穿人民军队的发展建设历程,具有历史传承性和稳定性;得到了《宪法》和《国防法》的确认和保障,具有绝对权威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在军事领域里的必然体现,与我国其它基本政治制度具有协调一致性;中国共产党在体制上通过自身体系和国家体制的内在统一实现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相似文献   

11.
焦新平  梁晓波 《国防科技》2018,39(3):027-031
国防话语的一个重要支柱就是军事话语,军事话语是一个国家军事软实力和军队形象建设的重要体现。新时代呼唤强有力的军事话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宣传工作以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重要论述为提升我军话语国际影响力、为建构我军国际形象指明了方向、制定了战略、设计了战术、明确了任务、确定了节点。如何切实提升我军话语的国际影响力,成为新形势下实现中国梦和强军目标的时代课题。从具体操作层面,提升我军话语国际影响力需要过好思维立场、语言文化、业务素养和法规制度四个关。  相似文献   

12.
《现役军官法》首次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对军官的基本条件、来源和培训作了明确规定 ,有利于提高军官队伍的整体素质 ,同时也对我军院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顺应世界军事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拓宽选拔培养军队建设人才的途径。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广泛运用的新形势 ,我军要掌握未来军事斗争的主动权 ,关键是要培养和造就大批军政兼优、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新型军事人才。而仅依靠军队自己培养干部已不能满足部队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必须拓宽选拔培养军队建设人才的途径。《现役军官法》明确了军官来源的四条渠道 ,特…  相似文献   

13.
吴义福 《国防科技》2006,(11):48-50
近年来,出于各自战略和现实利益的考虑,印俄两国关系得到加强,两国在军事领域的合作由温变热,开始向纵深推进。从印度方面来看,印度加强与俄军事合作的真正意图是购买或联合研制开发生产先进的武器装备,以加速军队装备信息化建设,实现称霸世界的军事野心。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俄不断加强与印度的军事合作,主要是看重印度军火的需求量,通过向其军火出口,换取国家建设急需资金,复兴军工企业,强化其在南亚次大陆的影响力。国际分析人士指出,印俄不仅是重要的军事技术和工业伙伴,也是军事政治伙伴,两国在军事领域的合作已经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军…  相似文献   

14.
军队采购法规体系是军用物资、军队工程和军事服务采购活动的行为准则,是军队采购制度建设的核心支柱。法规体系可划分为法律、法规、规章和细则等层面。目前,对如何构建军队采购法规体系,观点不同:一种是认为军事采购应包括在政府采购之中,第二种认为军事采购法隶属于政府采购法的子法,第三种观点认为军事采购法平行于国家政府  相似文献   

15.
当前,军队道德建设的当务之急是把军事道德要求转化为国家法律或军事制度,使制度体现军事道德价值,从而起到引导官兵提升道德水平的作用。要通过建立现代军事道德规范体系、夯实军队道德建设的制度基础、加强军队道德建设的配套机制,使制度约束与道德要求相衔接,以理服人和以德服人相协调,切实为官兵营造守德、尚德的良好制度氛围。  相似文献   

16.
劫掠平民曾经是近代欧洲战争史上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在法国大革命之前,劫掠是一种合法的战争行为,是当时欧洲军事制度的产物,并具有极高的军事必要性。任何政府无权控制属下雇佣军的战场行为,国家也无力在战时保障军饷和供应。而劫掠可以满足作为雇佣军通过打仗来发财的美梦。在这种情况下,军队只得"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法国大革命后,公民军队取代了雇佣军。公民军队是"为国而战"的军队,与"为钱而战"的雇佣军具有截然不同的政治性质。军队政治性质的转变为国际社会制定禁止劫掠的战争法规范奠定了政治基础。另外,19世纪下半叶以来的科技发展使国家的后勤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因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基于大规模运输能力的精细后勤作业兴起,劫掠行为的军事必要性彻底丧失。  相似文献   

17.
从政治的高度和制度的角度透视中国共产党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发展道路,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军队建设必须服从服务整个国家建设的大局,走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之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既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政治保证,也是国家和政治现代化的军事支撑。  相似文献   

18.
殷永达 《政工学刊》2002,(12):59-60
印度当局一贯强调“军队国家化、非政治化、不介入党派斗争” ,因而在军事体制中不设专职的政治工作系统。但实际上 ,印度十分重视军队内部的精神教育 ,把精神教育作为凝聚军心、加强军队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并将其纳入军队管理 ,特别是基层管理的范畴 ,用以统一官兵思想、加强军队政治控制、增强部队战斗力和保证各种任务完成。印军基层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一 )崇尚国家利益的“爱国主义”教育。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印军认为“爱国心”、“民族优越感”是军人的重要素质之一 ,是最高的个人利益 ,是部队最实在的士气。因此 ,…  相似文献   

19.
坚持双重领导制度,是对每个“军事常委”最基本的要求。“军事常委”在处理上级军事机关与地方党委、政府的关系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其领导效能的高低,某种程度上讲在于与军地双方协调的好坏。多年来的实践使我认识到,在坚持双重领导制度上应注重做好以下几点: 切实摆正位置,自觉接受领导。这既是根本态度问题,也是一个作风问题。位置摆不正,就会在处理关系上错位,在工作上不到位。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两种倾向:一种认为,人武部现在以军队领导为主,与地方党委、政府是军政、军民关系,都是县团级,不存在谁领  相似文献   

20.
军队财务是军队经费取得和使用的经济活动及其所体现的同各方面的经济关系,是国家财政分配在军事领域里的延伸。军队为履行其特殊使命,在分配和使用经费活动中,同军内和军外、上级和下级、集体和个人等形成各种经济关系。这些活动和关系,都是为了保障军事行动的需要而展开的,具有明显的军事特征。军队财务运用货币的形式,全面的反映军队建设的方针和发展趋向,是对军队建设进行客观控制的手段之一,它对军队各项事业起促进、制约、调节、平衡和综合反映的作用,因此,军队财务为历代国家和军队领导人所重视。一、军队财务历史概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